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及創新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摘要: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我國農業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的道路,採取政策上的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及創新論文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現狀;發展;創新

農業問題一直是阻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要求有效加強農業信息化。所謂農業信息化就是指將智能化工具作為新的生產工具運用於農業播種等勞動過程中,滲透於產前、產中、產後各個過程,對生產、消費以及市場等各個環節起到促進作用,改造傳統農業結構,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我國農村的信息服務體系十分滯後,信息很容易延遲並且失真,這就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處在瓶頸階段,引導農民走向信息市場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善於利用現代技術,加強信息引導,轉變農業增長的方式,構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局面,推進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

1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自1970年左右,農業生產便開始使用以科學計算、數學模型和統計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手段,後來又啟動了“金農工程”等計劃,提高了農業信息的價值性與實用性。農業信息網絡的建設使網絡光纖延伸到農村的每一個角落,通過信息管理系統與控制中心取得聯繫,並開發了數字化農機裝備和農村應用信息庫,在農業信息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過程中依然會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坎坷與挫折。

1.1基礎薄弱,導致總體水平不高。別看我國某些農業科研成果的水平很高,但是技術並不匹配,研究的內容也過於簡單。信息資源分散、重置的現象隨處可見,缺乏有效整合的網上信息都不具備實用性,原因就在於系統沒有科學的運行機制來維持操作。很多地方農業信息服務還只是侷限於傳播新技術和新品種,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供求信息,這就導致信息數據庫的時效性、共享性和開放性較差,數據資源的質量也差等問題。

1.2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低。目前的信息傳播方式相對來説還是比較落後的,遠遠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要求,並且農民總是處於被動地、單向地接受信息傳播的狀態,自身能力得不到展示,這樣的信息傳播效率必然很低。而且農村的計算機網絡推廣難以繼續推進,家家户户不會都將計算機用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有差異,認識瞭解農業信息的途徑也各有千秋,這就導致農業生產上的不平衡,嚴重阻礙了農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1.3農民信息意識淡薄,缺乏相關經驗。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對相關信息意識不足,缺乏信息知識理論的學習和手動操作的'鍛鍊,不能自覺地利用信息,導致這方面的人才匱乏。即使懂得相關農業科技技術和生產規律,但是不熟悉信息技術,缺乏市場經營、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導致能力上的不足,不懂分析市場形勢,不能及時捕捉到正確的農業信息,使得信息大量流失。因此要加強培養工作人員的素質教育,建立專業化的工作隊伍,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質量,促進農業信息化。

2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

雖然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是欠缺的東西還是很多,資金投入不足、信息結構不合理、信息標準不統一以及推廣力度不夠等問題還有待解決,大規模的電子商務設備也不具備。農業信息化就是能夠實現信息的有效交換,也就是提供農户各種信息資源渠道,以便資源交流與共享。下面就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策略提幾點建議:

2.1建立針對性強的資源體系。我國農業資源體系是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核心,20多個專業網為一體的專業入門網站,就目前發展形勢來看,網站的規模還不夠大,分佈也很散亂,信息的表現形式也不新穎,對農民的影響力更不夠深遠。建立內容豐富的資源體系就要把農村的實際情況放在第一位,利用電話、電視普及率高的優勢,擴大信息服務的覆蓋面積,積極宣傳網絡與通信技術在精準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改善農民迂腐陳舊的思想,造成觀念上的改革和創新,加強他們對農業信息化的瞭解。

2.2提高農民的農業信息化意識。農業信息化的實施還是要以農民為主體,只有在農民的支持下才能夠進一步地發展。因此要使農民意識到農業信息化所帶來的利益,將他們帶入現代信息社會環境當中,提供相應的信息化服務,給予他們獲取信息的權利。農民之所以缺乏從網上搜尋信息的能力,很大原因就在於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夠,沒有好的文化基礎,對高科技領域的接觸也不多,因此會對網絡產生畏懼心理,認為上網是一件很神祕的事情。如今的農業改革不止一次強調,要實現“傳統農民”向“信息農民”的轉換,農民不能再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他們也有自主學習的權利,社會要積極鼓勵農民學習使用電腦,提高信息利用率。

2.3培養農村信息市場。農村信息市場就是不完全的競爭市場,具有一定的信息服務風險。政府要採取一定措施削減農户身上所承擔的責任,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將風險轉移一部分到政府身上,並且嚴禁信息壟斷和不良的交易行為。建立政策、法規協助農民對於農業的生產、經營和自然風險進行防範,真正做到以提供信息為本。

3農業信息化建設創新

農業信息化就是一種對過去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目的是為了提升和改造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作為一種現代經濟進步的標誌,農業信息化要求實現產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的可持續農業,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農民的素質,在方法與思想上都要求創新和完善。

3.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就是促進農民、市場之間友好溝通的橋樑,具有號召動員的威力,可以統籌社會各個階層的力量對農業進行投資,並完成農產品的市場監測和防禦設備的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數據的共享,提升信息化服務的水平,還可以創立農民熱線、農民信箱等可以及時反饋的機構,保護農民的民主權利。

3.2提高社會力量的參與作用。農業信息化呈現一種“多元管理”的格局,也就是説鼓勵民間組織廣泛參加農業生產是一種必然趨勢,社會力量範圍廣泛,涵蓋了政府部門以外所有的社會階層,是對政府主導力量的補充。雖然現階段農業信息化的對象是廣大農户,但是帶動各個社會力量的參與,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有百利而無一害。4結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時代特徵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這是一項巨大的綜合性工程,不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所以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有各個部門的共同協作和相關制度的約束,才能夠有效開展和順利實施。相信不久我國農業就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我國的農村也成為經濟繁榮、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楊全海.澳大利亞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啟示[J].農業經濟,2014(1):27-28.

[2]曾愛強.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4):237,269.

[3]董薇.新時期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若干問題和對策[J].北京農業,2014(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