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現代環境設計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摘 要:本文先對環境設計進行闡述,之後再從不同的角度看環境的設計。接着講述了環境設計的規則和環境設計所涉及的要素及其的創新。最後講述了環境設計的創新。

關於現代環境設計的論文

 關鍵字:環境;設計;設計要素

引言

園林的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由於世界各國不同的環境因素及民族習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園風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環境,中國人樂觀平和的人生觀及其對自然的哲學觀,而形成風格獨特的中國園林。一般人將中國園林分為皇家、私家和寺觀園林,而至今流傳最廣的便是私家園林。回觀今人所建之園林,由於受現實環境、材料來源、匠師的訓練及社會背景等種種限制,使我們要建造一座具有傳統風味的中國園林,已非易事。

 一、闡述現代的環境設計

①何為環境設計

現代園林逐漸凝結成了融功能、空間組織及形式創新為一體的現代化設計風格。一方面,設計追求良好的服務或使用功能,例如為人們漫步、休憩、曬太陽、遮蔭、聊天、觀望等户外活動提供充足的場地和場所,解決好流線與交通的關係,考慮到人們交往與使用中的心理與行為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於明顯的傳統園林形式與風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瑣的裝飾,而更加提倡設計平面佈置與空間組織的自由、形式的簡潔、線條的明快與流暢,以及設計手法的豐富性。特別是在形式創造方面,在當代各種主義與思潮紛爭的背景之下,現代園林設計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與多元化特徵。現代主義、折衷主義、分解與拼貼、不相關秩序體系的重疊、歷史或文脈主義、極簡主義、波普藝術、隱喻與象徵、甚至幽默都成了園林設計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現代園林設計師陣營中,絕大多數設計師仍然視傳統為設計的根基,在造型上仍採用理性方式去錘鍊形式與探索空間,仍然以和諧完美作為設計所追求的目標。當然,這種和諧完美不侷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與現代園林服務於社會和人的諸多功能與需求的統一。

由於西方現代園林吸收了東方文化——中國傳統園林的緊湊、自然與人工相輔相成,其簡潔的形態正合現代主義的胃口。這些影響形成了現代設計的一些基本特徵,包括構圖中強烈、簡潔的幾何線條;自由運用多種形式。植物只是園中的一種造園素材,而不像在傳統庭院中被作為主要內容。植物以自然形態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漸稀少;用流動的線形或形體產生活潑與明快的空間,而不是僅用軸線或視線組織空間,重視經濟可行性與空間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對稱構圖和動態平衡,注重具有親切感和適於使用的室外空間創造;住宅庭院設計中,重視室內外空間的滲透與室內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間中的延伸,還有非傳統材料的使用和傳統材料新的用法。

對於我們設計者來説,説到“景觀”,就不能不想起“園林”這二宇,那麼“景觀”和“園林”又是什麼關係呢,總的來講,景觀最基本、最實質的內容還是沒有離開園林的核心。從規劃設計專業的角度來看,景觀的基本成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物體,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物體,如鋪地、牆體、欄杆、景觀構築。軟質的物體,稱為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物體,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當然也有例外,如山體就是硬質的,但它是自然的。

②從不同的角度看環境設計

從設計角度看“環境”二字,主要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各種空間場所。廣義來説,空間與場所可以涵蓋我們所生存的整個世界。隨着社會的進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豐富,毫不誇張地説,現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已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人類生活的環境景觀,實際上是人類的慾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類在不斷地為實現某種慾望而改造和創造景觀,直至其實現了這種慾望後,新的、更高的慾望又引誘他去追求、發明新的技術,採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從而在大地上寫下新的景觀。這可以被認為是人類個體和社會進步的軌跡。從田園到花園,到公園,直到高科技企業園,都充分反映了人類在科技進步的幫助下,不斷實現自我完善的歷程。

從設計方法上看,建築外環境設計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築師外,城市規劃師、園林設計師和雕塑師都紛紛涉足這一領域。他們各自有其獨特的側重點和處理方法。比如園林設計師精通綠化,對植物種類和季節、土壤的適應性研究非常熟悉,還能夠設想各種時令的景緻變化;建築師對營造的技術感興趣,他們研究的是砌築、搭建和形式,對於與建築設計一體化的室外空地尤為熱衷。現代藝術的手法更富於想象力和整體意義,這首先需要參與者整體的觀念更新,跳出栽綠籬、埋柵欄泛泛的處理方法,放棄狹隘的行業偏見。這是發揮想象力,創造場所特徵與整體環境相映生輝的基本前提。

二、隨時代發展的環境設計觀念

①環境設計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則

地方性原則的提出是肯定環境文化多元化的結果。它從不同氣候、地理特徵等因素解釋環境差異的合理性。這些先天性差異原本是各個民族和地域的人們,在歷經漫長的適應性發展後,所形成的自然選擇,它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千姿百態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樣式奠定了基礎。我們應清楚,所謂地方性原則並不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難以與大多數現實的設計相對照的空間概念。實際上,它首先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性設計法則,因為設計項目從來都是具體的、帶有特殊條件的。不論在北京還是上海,在中國還是法國,設計的着眼點首先是要對具體的環境條件進行分析。其次,從建設壞境的角度來看,評價一個具體設計的成敗與否,一定要使之與所在環境的總體風貌相聯繫,因為一個城市或地區註定是要以環境個性的存在作為資源和文化價值的依據條件。

後現代以來的城市環境景觀,在首先滿足功能性、技術性指標的前提下,強調了設計對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表達。

       (1)注重追求城市空間的趣味性。

       (2)與地方景觀特徵和環境特徵相呼應,使當地特有的風土文化價值得以保持和張揚。這樣產生的新環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

       (3)強調景觀道的設置,為行人提供舒適和便利。景觀道包括專用的和與城市幹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後者則在保障一定寬度的同時,要求有綠色屏障與車行道相隔。另外,建築底層的細部設計亦是為景觀道創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視。

       (4)強調設施多樣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術的細節在應用中得到鮮明而有趣的表現。

       (5)重視環境藝術作品的.創作實施,使藝術與現實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從而表達出生活藝術化的理想。

②環境設計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間、場所、領域)

空間即Space,它是由三維空間數據限定出來的。場所即Place,也是由三維空間數據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間那麼嚴密精確,它有時沒有頂面,有時沒有底面。領域即Domain,它的空間界定則更為鬆散,這個概念最初出現在動物界。如一隻老虎,一般活動出沒的範圍約為幾平方公里,這一範圍內一般不會出現第二隻老虎,這幾平方公里的範圍就是這隻老虎的活動領域。空間、場所和領域三者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空間是通過生理感受限定的,場所則是通過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領域則是基於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設計時就要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考慮,如建築設計的邊界界面多以空間為基準,景觀規劃設計的邊界限定則要以場所和領域為基準。

 ③設計要素的創新

在西方現代園林設計中,最引人注目並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現代面貌出現的設計要素。現代設計師可以較自由地應用光影、色彩、聲音、質感等形式要素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築與構築物等形體要素創造園林與環境。20世紀50—60年代法國的西蒙(JacquesSimond)提出了一些頗有新意的設想,用點狀地形加強圍合感,線狀地形創造連綿的空間,對法國現代園林設計師有一定的影響。瑞士的克萊默(ErnstCramer)為1959年庭園博覽會設計的詩園中,運用三稜錐和圓錐台組合體,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樣,與自然環境產生了鮮明的視覺對比效果。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現代園林及環境設計的要素在表現手法上更加寬廣與自由。由埃裏克森建築事務所(ArthurEricksonArchitects)設計的羅賓遜廣場(RobsonSquarePark),水池、瀑布水景與省政府辦公大樓融為一體。巨大的水池位於樓頂,猶如“天池”,水從屋頂傾瀉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體量外,水景設計在手法上也異常豐富,形成了將形與色、動與靜、秩序與自由、限定與引導等水的特性與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整體水環境設計,既改善城市小氣候,豐富了城市環境,又可供觀賞、鼓勵人們參與。

 ④形式與功能的結合

與傳統園林的服務對象和裝飾與觀賞性不同,現代園林面向大眾的使用功能已成為設計師們所關心的基本問題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並且力求簡明與合乎目的。例如,紐約觀景台公園和橫濱美術館前廣場公園雖然都不大,條件也不復雜,但公園設計視線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間劃分明確,細部考慮周到,反映了現代主義手法在當代園林中的廣泛應用。大自然是勞倫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許多作品的重要靈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過程與形式的基礎上,他以一種藝術抽象的手段再現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移植或模仿。哈普林對自然現象做過細緻的觀察,他曾對圍繞自然石塊周圍的溪水的運動,自然石塊的塊面形態及質感,做了大量的寫生與記錄。在這些研究中,他體驗到了自然過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設計的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凱勒水景廣場(LraKellerFountainPlaza),從高處的涓涓細流到湍急的水流,從層層跌落的跌水直到轟鳴傾瀉的瀑布,整個過程被濃縮於咫尺之間。

 ⑤場所精神與文脈主義

對文脈的深層閲讀要求深入到一個場所的精神領域之中,並關注到傳統的阻力。從某種程度上講,每一設計實際上都是在創造一種場所,只有更傾心地體驗設計場地中隱含的特質,充分揭示場地的歷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點時,才能領會真正意義上的場所精神,使設計本身成為一部關於場地的自然歷史或演化過程的美學教科書。法國園林師謝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維萊特公園(ParcdelaVillette)中設計的下沉式竹園(TheBambooGarden),有意識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線設施,給水乾管、排水管、電力管縱橫於場地之中,讓人們瞭解到這一小小的綠色空間實際上是城市龐大聚集體的一個“碎片”。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談一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蘇州園林。繪畫講“意在筆先”,造園也是這樣,必須先有一個主題思想。不但全園需要有一個主題,就是園中的每一個局部景觀的組織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題。例如,蘇州網師園,以“漁隱”為主題,其主體景觀便選擇表現“網師”(“漁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體襯托的山林景象構成了以“漁翁”為主題的園林意境,在這一主題下延伸發展而設置的其他景觀空間,使全園的景觀結構豐富變幻,而最終又不脱離“漁翁”的主題,做到了思想情趣與景觀的統一,也就是所謂“情景交融”。

三、園林意境的創造和環境設計的創新

山水、植物和建築是構成園林的幾大要素;然而,具體景觀的建造還不等於是園林藝術作品的完成。景觀只有被賦予一定的思想意境並與景觀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園林藝術的價值。也就是説,所謂園林意境,是高於直觀的園林景觀的審美範疇,是通過所見的具體景象來暗示更深更廣的美好境界。景有盡而意無窮便是如此。

①功能與景觀的統一

單純的景象構成,還只是限於形式,是一個美麗的軀殼,還不能説是完美的、獨立的藝術存在,只有當園林的思想情趣與景觀要素相統一,建築功能與景觀要素相統一,才能稱為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一座園林,不論其景觀組織得多麼巧妙,如果沒有能滿足人們休息消遣的環境,當人們疲乏時找不到座椅,烈日雪雨時無所遮蔽,飢渴時沒有飲食供應等,其景觀再優美也會使人無心欣賞,也就更談不上領略其景觀中的意境了。對於園林景觀的創作來説,出於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觀處理是必要的;出於實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觀處理同樣是必要的。對於園林景觀的欣賞不同於看畫,人的因素是作為參與者、體驗者而融入園林景觀中的,要在遊樂中甚至生活中去觀賞。園林景觀所提供的美感也不僅限於視覺,而且具有聽覺、嗅覺、觸覺及至全身心的舒適感。園林意境的產生,只有在滿足這一前提下才能實現。

 ②再現自然的景觀

意境的創造是通過具體景觀形象來表現的。景觀如何能產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風景的園林景觀,首先應符合自然規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藝術講求“形似”與“神似”,以形似為基礎,以神似為最高境界。一座園林藝術作品的產生,是基於設計家對生活的感受,經過主觀再創造的結果。園林藝術的創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審美觀、自然觀、園林觀的邏輯思維,同時還反映出設計家對美的生活情趣所激發出的形象思維。因此,設計家對生活的觀察越深刻、知識越淵博、邏輯思維越正確、藝術修養越高、形象思維越活躍、創作經驗越豐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遠。

 ③生態理論應用於環境設計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一書中寫道:“居住區景觀環境規劃設計不僅僅是綠化的問題,從創造生態環境考慮,需要對以下的因素進行規劃:

       (1)分析居住區朝向和風向,開闢組織居住區風道與生態走廊。

       (2)考慮建築單體、羣體、園林綠化對於陽光與陰影的影響,規劃陽光區和陰影區。

       (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區地面作為景觀環境用地,甚至可將住宅底層架空、使之用作景現場地。

       (4)發揮居住區周圍環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遠山,或是引水入區,創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區要創造青山綠水中的風水寶地。

       園林生態在景觀設計上的幾點體現:

       (1)從綠化苗木來講,做到“適地適樹”,運用鄉土樹種及經過馴化的引種樹種,並注意運用本地植被中的頂極羣落。這一過程,需滿足綠化生長所需的水、肥、光、氣、熱等條件,其主要目標是營造穩定的生態植物羣落。

       (2)儘可能提高環境的“綠視率”。綠色是環境永恆的主旋律。提高“綠視率”,如停車場、路面,廣場、架空層都要儘可能多的被綠色覆蓋。

       (3)運用節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儘量選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別注重環保新材料的應用。既滿足生態原則,又滿足環保原則。如構築物選用多孔水泥磚,棄用粘土實心磚。

       (4)運用可循環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環保透水磚、PVC植草板等。

       (5)垃圾分類收集,將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分類,將有機垃圾與無機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運用環保型垃圾筒

       (6)深入研究人的行為規律與心理特徵,讓環境的改善與居民的素質提高相互促進。既有園林生態之考慮,又摘取環保中的某些方面。

參考文獻:

       [1]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人民出版社,1972.

[2]何林.應用美學.遼海出版社,2000.

[3]許懋彥.淡路夢舞台——安藤忠雄圓夢的舞台.世界建築,2001(2):70~75

[4]鄧林.建築藝術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5]王曉俊.風景園林設計.江蘇科學出版社,2000

[6]王浩.城市生態園林與綠地系統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7]張國強.《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Tags:論文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