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現代居住景觀設計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一、我國居住景觀設計發展歷程及問題分析

現代居住景觀設計論文

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高速增長期,形成了大量標準化的居住區。整齊排列的住宅、方格網的道路設計、瀝青和混凝土板進行的人工步道鋪裝,像這樣出於機械化、標準化的設計,在與多種多樣地域的自然和風土的協調方面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考慮,從而造成居住景觀單調、缺乏親切感、遠離自然等問題。

二、實例分析

(一)項目概況

新城保元澤第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北臨世紀大道,西臨東湖南路,項目佔地面積約為7.13萬平方米,景觀佔地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萬餘平方米,以低層住宅為主,輔以小高層、高層住宅和商業街區。地塊原為古東湖遺址,雖然隨着時代的變遷,昔日密佈的水網已經逐漸淹沒,但該地仍富有深厚的中華水文化歷史淵源,“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生活是人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二)總體定位及思路

項目總體定位是重現富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居住建築,它既要反映地域性特色,又是能滿足城市化進程中現代人居住行為需求的現代居住景觀。它不是簡單照搬江南園林的既定元素,而是重塑江南水鄉生活獨有的情節。項目最終期望達到“老年人看了懷舊,年輕人看了時尚,外國人看了中國”的境界。

(三)場地空間規劃

新城保元澤第項目在設計之初就將空間作為場景時空的載體,避免空間被孤立看待。在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時,首先,將場地彙總的水系、地形及周邊環境與景觀所形成的有機體系作為景觀整體的骨架;其次,場地中的建築及其他構築物的佈局、功能場所的定位等組成居住區景觀的血肉;最後,在不同的景觀設計手法服務於同一主題的前提下,通過保留或重讀的一個個場景則是居住區景觀的毛髮。

(四)以水為魂的規劃思路

在本案中,“水”成為了貫穿全局的靈魂,凸顯了“先有河後有房”的設計理念。項目設計尊重了水鄉河溪脈絡,並以蜿蜒交錯的水體承載整個小區的平面佈局,將住區自然的分割。因借水系,努力還原和重塑自然狀態下完整的水系結構,為了打造更為理想的景觀效果,在設計中特意使部分水流環繞建築蜿蜒而行,部分又隱於自然水岸之中,使觀者的視線富於變化,獲得一種介於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富於想象的觀景體驗。

(五)地域化的用材策略

1.取材地域化項目從設計之初便確定尊重材料使用價值的原則,對於可以保留並重複利用的材料,最大化地去延續其使用價值。例如,本項目中對河坊街舊磚的.回收利用以及對古橋的遷移保留。其中百年古橋保元橋的遷移保護不僅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新思路,更是極大地提升了居住區內景觀的歷史感和延續感。

2.用材地域化首先,在使用材料的過程中尊重其在當時當地的開發使用方式。例如,保元澤第項目中各種休憩設施和平台選用的粗糙的接觸面、不同做法的駁岸和池壁、本土植物的栽種,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來水鄉生活的用材方式。其次,材料的使用服務於景觀的“中心思想”。本案中在項目主題確定為“重塑專屬水鄉西塘的文化記憶”後,將這一“中心思想”落實為視覺、觸覺甚至聽覺的感知實體,如,在保元橋邊放置一艘烏篷船,輔以親水平台和植物配置,重現一目久遠的情境,帶給居住者舒適安逸的西塘水鄉生活體驗。

三、居住景觀設計策略

(一)地域文化的表達策略

1.塑造地域化風格景觀設計應注重地域化風格的塑造。在經歷了“地段-配套-環境”等發展階段後,房地產發展的最高形式必然是居住文化。例如,保元澤第項目將原先“歐陸風情”的設計方案全部推倒重來,實地調查總結當地居住景觀風貌特色,在建築風格和景觀打城鎮化進程中現代居住景觀設計策略造上力圖重塑一段專屬水鄉西塘的文化記憶,為營造有水鄉地域特色的景觀打下良好的空間基礎。現代居住景觀設計應從當地本土的居住文化出發,保留、吸收、再創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居住景觀。這種內涵提升在價格上升空間日益縮小的市場中,也是一種獲取競爭優勢的策略。

2.運用地域化材料景觀設計應最大化地實現地域化材料的運用。一方面,選用具有當地自然人文特色的材料,才能最直觀貼切地表現地域化景觀風格。這樣不僅更容易保持色澤的統一感,而且能帶來與當地植物、建築的協調感。另一方面,選用具有年代美的舊物,如附着青苔的磚瓦、有悠久歷史的古橋等,能夠將天然風化釀成的年代美融入居住景觀,創造耐人尋味、安逸雅緻的居住空間。

(二)景觀交往功能設計

1.促進運動人士交往的設計首先,在居住景觀設計中為跑步、散步等運動鋪設鵝卵石步行道,鋪設路線應做到既考慮人車分流,又貫穿小區主要景觀,引導居民在欣賞室外景觀的同時增加鄰里交流。其次,在步行道及健身器械、健身場地周圍適當增添公共交往空間,合理設計場景的私密性,既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視性,又具有一定的圍合感,為鄰居間偶遇攀談提供機會。

2.促進兒童及家長交往的設計現代居住區的交往模式中,兒童和青少年對鄰里關係的和睦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活潑開朗的天性很容易形成鄰里間交流的氛圍。首先,居住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以兒童視線高度為標準進行設計,如,綠籬高度應設置在兒童身高範圍以下;其次,設計方便家長交談的景觀空間,在注意活動場地的安全性設計的同時,考慮陪同家長的歇息交流需求。

(三)景觀自然化設計

1.帶來親和感的景觀設計一方面,注重人性化空間尺度的景觀設計。傳統村落、民居的尺度,均與人體自身尺度相協調,這儘管是由於受當時生產力的約束所制,但也恰恰形成了尺度宜人的石牆高度、村落社區大小等,人性化的空間尺度舒適性也由此形成,這些都值得現代居住景觀設計學習借鑑。另一方面,鼓勵最小人工干預的設計。在自然村落中,大量的人工干預是“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勞動力達到一定水準以上的結果”的設計。例如,對排水口下的土地容易被沖壞部分設置散石鐵網進行保護,而對其餘不易被侵蝕的地方採用自然河道狀態。這種節能環保的景觀設計,彰顯了樸素舒適的景觀特質。

2.生態可持續性景觀設計首先,允許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交織共存。自然狀態下的土地往往是多種土質、植被類型交織存在的,這使得生物多樣性得以維持,這值得現代的居住區景觀借鑑。例如,綠化中疏林地和草地混合,有助於藤蔓植物羣落出現,作為層次不明顯的羣落豐富景觀效果。其次,設計富有變化的地形。居住景觀或者是在原本就平坦的土地上形成的,或者是在人工改造成平坦地形的基礎上形成的,這雖然是出於工程安全性的考慮,但與自然狀態下多變的地貌相去甚遠。在打造景觀時,適當進行地形的變化,可以引起水分條件和日照條件產生相應地變化,在這種基礎上生長的動植物多樣性也相應增加。最後,增強表面滲透性。增強居住區內道路、鋪裝的表面滲透性可以讓雨水進入自然界的水循環系統,而土壤等多孔質的表面具有保水功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天然補水作用。石塊壘成的石牆中的縫隙可以供藤蔓植物自由生長,也可供麻雀等鳥類築巢。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可持續景觀。

四、結束語

居住景觀是由人創造,並能夠陶冶人的情操的物質空間。我國居住景觀在長期的景觀錯位和複製後,亟須創造滿足居民文化自豪感、歸屬感和生態健康追求的景觀設計。在“以民生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下,促使傳統居住風貌及文化內涵在現代居住景觀中得以繼承和發揚,對城鎮化文化內涵建設將具有重要貢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