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讓生活體驗為習作生彩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學反覆提出了“體驗”的要求,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呼喚體驗性學習。基於此,我校語文教研組提出:要讓“生活體驗”為習作生彩,通過“體驗”與“習作”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還原生活,放大細節,感受過程,體驗經歷,把成功、快樂、失敗、挫折融入文章,寫出真情實感,張揚自己的個性。

讓生活體驗為習作生彩論文

教研並非一帆風順。開始,語文組以觀摩研討課的形式推進活動。誰來開課呢?最初你推我讓,後來紛紛上陣。觀摩課從零散的一節兩節,到以六年段作文教學為突破口,向全校鋪開。理論學習方面,開始以學習他人經驗為主,發展為交流自己的經驗,把心得體會精心製成課件,在會上以講座的形式與大家分享。大家摸索着,收穫着,快樂着。

一、定位“創新”,凸顯本真。

通過研究,教師給“創新”以準確的定位。創新不是方法、技巧,而是一種精神、一種思維、一種動力。創新習作教學不是理論知識,不是方法技巧,而是教學狀態、精神境界。任何創新都不可能做到“全新”,只能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對於教師而言,只要不墨守成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巧妙安排教學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前進,就是創造性的教學實踐;至於學生作文,只要不是抄襲,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只要有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就有創新的成分。近幾年,不少公開課如同時裝秀,我們曾一度眼花繚亂、盲目模仿,最後在摸索中返璞歸真。通過實踐摸索,我們找到了習作與生活的有機結合點,將“生活體驗”化為快樂作文、優質習作的不竭源泉,使生活體驗與學習方式達到了優化組合。我們的習作指導課日漸紮實、本色、本真,我們認為,這就是創新。

二、雙軌運行,一箭雙鵰。

這裏指的是我們倡導的小練筆與大作文雙軌運行的教學策略。

大作文,指教好“教材裏的作文”。研討開始時,多數教師比較喜歡上自選題材習作指導課,正如做一道自己的拿手菜一樣,不容易出差錯。但是教材裏的習作無法迴避,八個單元八篇習作,按照教學進度必須完成。漸漸地,語文組30位教師越來越多地選擇上教材中的習作指導課。在解決“審題、選材、構思、表達、修改、評價”認知策略與高級技能等問題的同時,我們又發現,教材中的習作教學大多不是“一課而就”的。不少作文提出觀察和發現的'要求,需要分時間、分步驟實施,這有利於教師在“生活體驗”上做文章。

因此,我們在習作指導時,把習作要求分成若干步驟進行,再通過激發興趣和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將生活內容和學生個體的、內在的、原生態的興趣、愛好、體驗互相牽連,使之情動於衷,有感而發。 小練筆側重讀寫結合,關鍵在抓準結合點。不同的文章,訓練點不同。有的訓練點出在情節跳躍的空白點、想象回味的空間上或意猶未盡之處,我相機安排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白、詳化或延伸;有些課文的內容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就在學生讀書有感時,適時引導學生以旁註的形式記錄感動,創造機會讓學生傾訴心裏話。這種訓練對性格內向、不善於表現的學生尤其適用。因此,它不僅是一種表達訓練,也是教師實現最優化閲讀效果的有效途徑。另外,有些教材本身就安排了課後“小練筆”,這種安排意圖明顯,應好好把握。

三、關注修改,彰顯人性。

語文教師普遍重視作後修改指導,我們認為這是對常規作文教學的一個突破。近幾年,我校四年段以“習作修改指導”作為年級備課組的研討專題,備課組長劉珍園老師為此還開設了一次專題講座——《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提高自改互改能力》。講座強調,在習作修改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評議與交流、修改與激勵等要素,充分調動學生從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習作,反思習作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學生習作的評語,力求人性化,講究人情味,富有激勵性。

四、教學相長,實現雙贏。

1、教師專業成長。

三年來,我校語文組先後有一位教師獲全國賽課一等獎,三位教師獲省級賽課一等獎,六位教師獲永安市課堂教學比武一等獎;有19篇習作教學論文在地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其中省級、CN級刊物及以上佔了半數之多。習作教學研討已在我校遍地開花,看一看上學期的教研活動支點:賴蘇桂老師執教《學寫演講稿》,劉麗紅和胡曉珍老師執教《習作修改指導》,樑金桃老師講座《充分挖掘教材,強化讀寫結合》,劉珍園老師講座《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提高自改互改能力》,潘小萍老師講座《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等。另外,我校有三個年級語文備課組的研討專題與習作相關,它們分別是三年段的“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四年段的“習作修改指導”、五年段的“充分挖掘教材,強化讀寫結合”。校本教研的開展,有效助推了我校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

2、學生健康成長。

生活世界才是學生真正的家園和習作不竭的源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束手無策、無從下筆,他們放下包袱,卸下偽裝,進行個性寫真,在習作中還原出多彩的生活圖景。讓習作迴歸生活,有利於學生習作時“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總之,研究無止境,今後,我們仍將以“生活體驗”為思想內涵指導習作教學,讓課堂煥發活力,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學校和諧、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