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9.64K

隨着高校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關注,大學校園文化景觀越來越受到重視。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不僅能美化環境,愉悦身心,而且還能打造校園的文化特色,提高學校的凝聚力。然而對西方設計潮流的盲目跟風以及對本土文化、校園場所精神挖掘的不足,導致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粗放,使得大量具有特色的校園歷史建築和人文景觀遭到拆除和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同質化嚴重、毫無個性特色的高樓大廈和硬質景觀。符號學理論起源西方,主要研究能視為符號的事物,在語言、修辭、邏輯等學科領域,符號學具有着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隨着符號學理論引入到建築學,建築開始作為符號形象被學者們重新審視併產生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同時符號學在規劃、景觀中的應用潛力也逐漸被挖掘。因此,通過構建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深入研究校園文化和校園文化景觀之間的關係,分析人對校園文化景觀符號的認知原理,對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有着積極的意義。

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論文

1 符號學理論在校園文化景觀建設中的體現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俄羅斯語言學家雅各布森、美國哲學家皮爾斯以及美國哲學家和邏輯學家莫里斯等人對符號學理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裏根據索緒爾的能指與所指、句段與聯想,雅各布森的隱喻與轉喻、語言的功能模式,皮爾斯的符號三角等觀點對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學特性進行分析。

1.1能指與所指

“能指”就是用於指稱或代表某一事物的媒介物,“所指”是被指稱或涉及的事物,二者用於解釋符號的表達和內涵2個層面。例如,校園具有紀念意義且能代表學校歷史的一株玉蘭,成為了學校畢業生常與之拍照留念的景觀元素。其本身的表達層面包括樹的枝幹形狀、花葉顏色等,這些構成了文化景觀符號的能指方面,而學生對其習慣性的印象、樹本身具有的歷史文化意義等構成了符號的所指方面。在栽種之初,這株玉蘭並不一定具有所指的功能及作用,而是在長期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中逐漸形成,具有偶然性與任意性。但是,一旦形成,這種聯繫會一直延續下去,成為傳承校園文化的一種元素,學生會約定俗成的在畢業拍照時聯想到這株玉蘭樹,這種任意性就會變成強制性。當然每所學校具有紀念意義的景觀各不相同,或是一組雕塑,亦或是一棟古老的校舍,這也體現文化景觀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變動性。

1.2句段與聯想

在語言學中,句段關係是存在於現場的、真實存在的要素的組合,而聯想關係卻是不在現場,是以人的聯想和記憶為基礎的潛在性存在。二者關係在語言符號系統中交叉併產生價值,在校園文化景觀中也是如此。例如,校園裏遺留的一座古老的歐式建築,其結構組成的柱子、迴廊、檐口、裝飾線腳及浮雕等,形成了景觀符號的句段關係。它們真實地存在於現場並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了這棟歐式建築的整體符號形象。而對於建築的歐式風格,師生依靠自身的經驗與記憶,會聯想起多立克、艾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會聯想到古希臘、古羅馬、巴洛克等歐式建築特徵,也會延伸想到歐洲的文化。這些聯想到的畫面並沒有在校園的空間內存在,僅僅是一種心理效應。從符號上來看,這棟歐式建築的句段與聯想要相互聯繫在一起,建築符號的句段關係幫助欣賞着聯想關係的建立,而聯想關係又能對這棟建築形式與內涵進行分析和註解,句段與聯想在建築符號中關聯並交叉,實現了符號的價值特性。

1.3隱喻與轉喻

隱喻與轉喻是雅各布森試圖揭示語言對詩歌作用的一對等值性概念,其中隱喻以類比為基礎。例如,在校園文化景觀中,一座現代感強烈的雕塑,讓人聯繫到姿態優美的舞者,二者在空間上並沒有相互臨近才讓人聯想,而是雕塑的動態感在時間的維度上與翩翩起舞的舞者相似,產生一種共時性的存在,在這一刻二者具有等值性。轉喻與隱喻不同,它要以空間的相鄰性為基礎,例如,校園中的人工湖景色優美,周邊生長的樹木成雙成對,頗為奇異,因此也成為情侶常去的地方,同時也傳出“情人湖見證愛情”的佳話。這裏“情人湖”指代了人工湖周邊的自然環境和靜謐的氣氛,形成了一種歷時性的存在,在這個空間內二者具有等值性。

1.4語言的功能模式

語言功能模式是雅各布森提出的關於語言交流中的作用模式,包含的6個要素:説話者、受話者、語境、信息、接觸和代碼。對於校園文化景觀符號來講,説話者、受話者、語境、信息、接觸和代碼分別對應着設計者、觀賞者、景觀符號存在自然與文化環境、景觀符號所傳達的設計思想與理念、景觀與人的互動方式以及景觀符號的構成形式。側重點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景觀形式。例如,校園中心廣場作為景觀符號,在傳達主題時是需要考慮這6個因素。傾向於設計者,廣場會以設計者積累的經驗和產生的靈感為主導,表現個性將成為設計者寄託理念的載體。傾向於觀賞者,廣場則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彙集人羣,以滿足不同景觀受眾的需求;傾向於存在的環境,則要將廣場的建立很好適應地形、光照、氣候等自然要素以及校園的校風校訓等文化環境;傾向於設計理念,要把握當下流行的設計思潮,突出設計創新;傾向於景觀與人的互動則要充分體現景觀構建場所的與人的精神交流;傾向於景觀自身結構,則要注重型體、色彩、材質等要素。

1.5符號三角

皮爾斯把符號理解為代表或表現為其他事物的東西,可以被人所理解或解釋並對人具有一定意義。按照這種關係範疇看待符號,那麼符號分為媒介要素、對象要素和解釋要素3類。這3類又可向下劃分為9種:媒介要素的性質符號、單一符號、規則符號,對象要素的圖像符號、指示符號和象徵符號,解釋要素的名辭符號、命題符號和論證符號。符號的三角關係能幫助理解文化景觀的構建與應用。對於性質符號,以廣場的藝術鋪裝為例,性質符號是媒介要素表現物質存在的最基礎的方面,如選擇磚材或石材後,要進一步確認是黏土磚還是混凝土磚,是大理石還是卵石,色彩上是冷色還是暖色,面材處理是拉絲還是光面等等。對於單一符號,例如,廣場鋪裝中的複雜圖案,會有一些基本的圖形和線條重複存在,像五角星,作為單一符號,它可以獨立存在指代天上的星星這一含義。對於規則符號,例如鋪裝要表現天空的景象,星星、雲彩、太陽和月亮這些單一符號就可以通過以組合來呈現天空。對於圖像符號,如校園裏時常會修建偉人的雕像,這些雕像首先要將所描摹偉人的五官表情、舉止形態等特徵通過相關資料進行了解,然後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將這些特徵與偉人建立起關聯,使觀賞者通過特徵能夠很容易地分辨出偉人是誰,可見圖像符號與所表徵對象之間是一種幾乎複製性的關聯。對於指示符號,如校園主幹道上會有關於校內交通的指示牌,作為指示性符號,它要標明道路的引導方向、所到地點的位置名稱等信息,表現出與目標一定的空間關係,而不用過多地強調道路寬度、節點詳細的平面構成等圖像信息。對於象徵符號,如師範大學經常會在校園種植桃樹、李樹,以“桃李滿天下”來寓意學校培養的學生眾多。而這種認識來源於《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中“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是以史料的記載為依據。對於名辭符號,例如校園中修建的古亭、橫樑的紋飾、檐角的吻獸、欄杆的雕花,都是古代建築文化與藝術的表現,同時所表達的內容也可以進行補充和替代,表現出建築風格的開放性。對於命題符號,如校園中的新中式建築,不論是整體風格還是結構細節,都要區別於一般的仿古建築,要通過現代的的建築語言,將傳統建築的元素進行抽象和演繹,同時又保留原有的`神韻和精髓。對於論證符號,如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校風校訓,其中凝聚了校園的治學精神和辦學理念,在通過主題景觀來展現校園的校風校訓時,相比於直接的説教,文化景觀帶來的潛意識引導會更加深刻,使校園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中。

2 校園文化景觀符號觀的構建

莫里斯是現代符號學的創建者。他在前人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基礎上,把符號分為語構、語義和語用三個維度進行研究。基於主要莫里斯的符號學理論,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可以分為研究符號與符號之間形式關係的語構學層面,研究符號與指涉對象之間關係的語義學層面以及研究符號與解釋者之間關係的語用學層面。

2.1語構學層面

2.1.1符號形式的數模關係。數模關係從性質上分為數量質、幾何質和拓撲質3類。其中數量質包含了尺度比例和節奏韻律。尺度與比例反映了符號在空間上的大小、輕重的關係,節奏與韻律反映了符號與符號在結合過程中重複與變化的關係。幾何質包含了空間的對稱、景深、平行、交叉、水平與傾斜等,反映了符號與符號在空間上的位置關係。拓撲質是符號在幾何變化過程中並保持符號基本性質不變的現象,它體現了符號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2.1.2符號表達方式的有序性。表達方式的秩序性可以幫助符號更好地傳達信息,提高符號的審美度。例如在表現校園歷史與文化的一組浮雕中,應該在符號內容的敍述上表現出一定的秩序性。可以是學校從建立之初到現今整個校園歷史的發展,可以是校區在空間上不斷演變,但不論表達哪一方面,都要加強表達內容的關聯性,為觀賞者提供在景觀符號解讀上的有序性引導,不應為符號的認知增添障礙。

2.1.3符號的環境效應。符號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這點在校園文化景觀符號上體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在通往宿舍的小道上叢植的桂花,每當開花時會成為學生駐足觀賞的焦點。這類環境影響來自景觀符號自身產生的收斂效應,是形成環境氛圍的主導因素。當然,環境也會受到符號發散效應的影響,如學校中心廣場為適應較多的人流量採取了大面積鋪裝形式,但是在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由於綠化的缺少而無法遮陰擋風,人們通常會因為對不適環境的抵抗心理而選擇遠離。

2.2語義學層面

2.2.1符號的可理解性。符號的表達語言要適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受義對象,以確定符號意義的可理解性。例如,學校為表達一定的主題而創作一組牆繪,首先要基於校園觀賞者的整體欣賞水平和藝術感知能力,儘量保證繪製內容的可識別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的創作,避免使大眾對內容的理解偏離主題。

2.2.2符號的藝術表現力。符號的藝術表現力是要求在發揮傳達信息功能的基礎上兼具審美的情感功能,展現符號的獨特性、簡約性和時代的適應性。例如,校門除了保證功能需求,同時也要考慮造型結構等觀賞要求。在造型上,校門要儘量體現學校的特色,避免與其他院校校門的同質化。在表達內涵上,一方面要從學校特色、歷史文脈與地域文化中提取典型符號特徵,另一方面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展現與學校相通的精神特質。

2.2.3符號的信息量。符號通過信息的宂餘來保證意義傳達的流暢性。例如,在紀念校園歷史的一組文化景觀中,相關的文字性或圖像性介紹是必須的。除此之外還應引起觀賞者追溯校史、感慨過去的共鳴,以形成對校園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時已拆校舍的幾根柱子、老圖書館的幾塊磚石等帶有校園記憶的元素,能增加追憶歷史的信息宂餘量,強化對學校的感性認識,加深主題表達的流暢性。

2.3語用學層面

2.3.1以人為本。語用學探討的是符號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例如,從宏觀上講,校園的整體空間尺度把握要以人的行為和心理要求為基準。尺度太大,校園會顯得空曠,拉大了人相互接觸的距離,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缺失。相反尺度太小,則會讓人覺得侷促,空間的容量不足會導致擁擠等現象。因而應將大尺度與小尺度進行綜合運用,互相彌補不足,營造人性化的校園空間。

2.3.2整體與局部的協調。符號要協調整體和局部的關係以保證表達信息的統一性。例如,校園的建築就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以確保延續性。一方面要在建築的空間組織上實現集羣化,利用建築空間的重複使用、軸線統一、向心圍合和組團結合等手段,來實現整體佈局。另一方面建築的色彩、材質、細部結構都要與整體風格保持一致,讓建築形式呈現特徵化和規律化,以確保整體與局部的協調統一。

2.3.3可參與性。符號在向人傳達信息的過程中也會因為不同的理解而豐富自身內涵。校園文化景觀在處理好功能性和觀賞性的同時也要關注景觀的可參與性。人們在校園這個特殊環境中渴望溝通與交流,一方面是由於自身交際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學校大量的自由時間提供了可能。提供可參與性的空間越多,師生接觸的機會就越大。因此,在校園中應儘可能保證文化景觀的互動和可參與性。

3 結語

深入理解校園文化景觀的建設需要設計師充分理解景觀的文化性表達,而符號學理論提供了認識校園文化景觀的新途徑。索緒爾的能指與所指、句段與聯想理論,雅各布森的隱喻與轉喻、語言的功能模式理論解釋了校園文化景觀符號的本體與指涉內容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對於符號意義的理解機制;皮爾斯的符號三角則將文化景觀符號根據媒介、對象、解釋3個要素進行分類,並闡述了每一類景觀符號深層內容的表達規律。基於莫里斯的符號學理論,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具體內容為:

(1)語構學層面,研究符號的數模關係、有序的表達方式和與環境的關係;

(2)語義學層面,研究符號的可理解性、符號的藝術表現力和符號的信息量;

(3)語用學層面,研究符號與人之間的可互動性和參與性。隨着符號學理論的廣泛應用,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研究有了嶄新的視角,因此,構建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符號觀,對於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景觀有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