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在閲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9W

摘 要: 語感能力是學生學好語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教師要積極探索語感培養的新途徑,利用有效策略,加強語感培養,發辰學生語文素質。

談在閲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論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閲讀教學;語感;培養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敦學中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教師要正確理解“語感” 的內涵及特點,掌握培養學生語感的方法及策略,重視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將語感培養貫徹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語感”的內涵及語感培養的重要性

什麼是“語感”?夏丐尊和葉 陶在《文心·語彙與語感》中告訴我們: “語感是對於辭類的感覺力”;葉聖陶在《文藝作品的鑑賞》中又強調良好的語感表現為對於語言文字有靈敏的感受。這是我國教育界對於“語感” 內涵的最早界定。語感具有直覺性、整體性、聯想性、體驗性特點。學生的領悟不依賴邏輯思維,靠直覺思維把握文本;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意藴;能迅速形成聯想和想象,並具有個性化特徵,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體驗。由此可見,語感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這種心智活動是由語言文字引發的,表現為對語言的直官感覺與運用,表現在理解語言、遣詞造句、口語和書面語綜合運用等方面。

初中語文教學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能忽視語感的iJiI練。要堅持不懈地在閲讀、口語交際與寫作訓練中進行訓練與積累。學生只有憑藉對語言文字的敏鋭感覺,才能架起通往作者心靈的橋樑。葉聖陶先生諄諄告誡我們,語言文字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 “強烈敏鋭的語感,是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語感訓練是思維和語言訓練的綜合體現,語感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努力培養這種把握語言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優化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語感能力

1.通過講解範讀,引發學生的語感

閲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而理解則要依託“語感”才能完成。語感是較為迅捷的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講解”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前提:範讀是通過感情和技巧的示範,給學生以啟發和感染。學生由於生活閲歷太淺,往往對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夠準確、深刻,自己無法體驗這些情感,而範讀則能幫助學生較好地觸摸語言文字,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讀好,教師首先要讀好,要給學生做出好的示範,來展現自身情感的變化,從而“傳染語感於學生”,引發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境界,獲取準確、鮮明的感知。

筆者認為,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悟性,融感性與理性為一體,和諧相生、相輔相成。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要切實練好“講解範讀”的功夫,做到講解有度,訓練有方。教師有聲有色、入情入境的範讀能夠讓學生的情感與教師和作品的情感產生共鳴,這種範讀尤其適用於詩歌與散文的教學。學生欣賞老師的範讀之後,要用心模仿,通過自己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用有聲的語言來傳達出自己的理解,從而步入體驗性閲讀、創造性閲讀的境地。

2.通過朗讀誦讀,訓練學生的語感

“講解”只能使學生知道,是一種直接的、簡單的告訴;而朗讀、誦讀則能使學生獲取真切的感受與體驗,有助於促進語感的形成, 增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因此, 初中語文教師要格外重視朗讀和誦讀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體驗情感、培養語感。“誦讀”能夠把緘默的語言變得有聲有色,將內隱的情感顯現出來,將抽象的情景直觀化。當然,指導學生朗讀或誦讀,語調要抑揚頓挫,表情要富於變化,杜絕唱讀。朗讀的節拍要隨着作者情感的變化而變化,通過朗讀充分感知文本遣詞造句之妙,聯繫具體的語境咀嚼品味重點語句中藴含的情感,用自己的聲音傳達作者或文本角色內心複雜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進而達成訓練語感之目標。

為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誦讀中欣賞;要指導學生結合語境,體會句義,昇華認識。多朗讀、多背誦,方能領略到語言的節奏之美、氣勢之壯,方能感受到情感之波瀾起伏、景色之氣象萬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説的就是通過朗讀訓練可以積累詞彙、豐富語感、提高語用能力。指導學生讀書,還要善於瞄準重點詞句、精彩語段開展朗讀活動,培養學生語感;要善於運用形式多樣的.朗讀來訓練學生的語感。學生通過口誦心惟、字斟句酌,來琢磨、領悟文本中的情取理趣,心智自然會逐漸聰穎起來,思維逐漸會敏鋭起來,久而久之語感能力就增強了。

3.通過聯想和想象,昇華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一種整體直覺,這種直覺是建立在直覺語言知識、已有觀念和感情傾向的基礎之上的。語感的過程離不開聯想和想象的參與。有了它們的參與,學生才能依據言語的描述,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懷、啟人深思的哲理,學生對言語的感受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入境始於親”,學生進入了角色,融入了情境,就會感受到語言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就能夠藉助語言文字準確、迅速地呈現有關的表象,展開必要的聯想和想象,將聯想和想象與情景交融,形成語感。閲讀教學中為使語感培養走向有效,教師務必要做好預設工作。要根據語言文字在內容或形式上存在的特點,有的放矢地作好引導,以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或想象,進入語言文字所營造的境界,領悟文本內涵。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鮮活的語境中去體驗、去感悟,敏鋭的語感能力才能逐漸形成。教師要通過不同途徑,靈活運用多種手段來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強化感知的敏鋭性,不斷積澱語感、豐富語感,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由表及裏,層層深入。葉聖陶先生告訴我們: “要求語感的敏鋭,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要注意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牽起手來。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閲歷和生活經驗,設身處地地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描摹的事物、所抒發的情感、所闡述的哲理,這樣學生的閲讀體驗與感悟才更深切,才能更進一步地走近文本中的角色,熟悉文本中的事件,領略文本中的情感,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感能力。

三、結語

語感的培養重在抓住語感訓練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品析體會,達到精通、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要積極探索語感培養的新途徑,利用有效策略,開創新的言語教學方法,加強語感培養,發展學生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