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教學手段須迴歸課堂教學實踐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摘要]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參與和具體化的系統研究。教學手段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現在目的性、活動性、整合性、實效性、發展性五個方面。教師應區分各種教學手段的功能類別,更為理性地靈活選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在選用不同教學手段時,教師可以遵循以下程序:明確教學手段的服務對象,具體落實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用教學手段;分析可供選擇的手段類型和特點,選定有效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須迴歸課堂教學實踐論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手段

以數字化信息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多種教學器具進入課堂後,明顯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已進入一個全新的轉折期。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教學手段與教學改革的發展同步,選擇何種教學手段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都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力爭使教學手段理性迴歸課堂教學實踐,切實起到為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深究概念內涵,使手段迴歸本源

教學手段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科特點,藉助媒體、設備或工具,傳遞教學信息,達到促使師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目標而採用的方式和措施,其本質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所採用的方式和措施。對教學手段本源的理性迴歸,能使教師集中精力,圍繞着“如何選擇最有效的實施方式和落實措施,達到提高學生吸收信息最佳效果”的議題任務,去設計和從事自身的教學工作,切身體會到“在實際活動前瞭解所要從事的操作的結構,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才有可能在實際活動中定向,即知道做什麼和如何去做”的真正含義。理性思考後的工作實效,表明了思想意識是一種超級資源,教師主體意識和智慧潛能被激活之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就有了保障。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不同的,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採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媒體與手段也是有區別的,教學媒體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物件或工具,而教學手段是使用這些媒體而採取的一種途徑和策略。教學手段不是教學中的物件與工具,研究的注意力不應僅僅停留在介紹新工具、利用新材料的認識表層。要想達到預期目標,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集中精力,去研究落實目標所應採用的最佳方式與措施,而不是“物件”的研究。探究教學手段的本質內涵,能夠使我們迴歸到事物的本源,有效解決低效勞作的困惑疑難,體驗到掌握本質,運用規律提高工作實效的樂趣。

二、掌握手段特性,使實踐更為理性

掌握教學手段的特性,是理性運用教學手段的基本保障。教學手段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的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無論採用何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目的,即高質量、低消耗地使學生更加便捷地學好,達到讓學生接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習得情趣、掌握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預期目的。研究教學手段,就是要使其滿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需要,真正為實現教學的整體目標服務,決不為了形式的多樣化而濫用。

第二,活動性。教學手段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只要有教學活動,教學手段就會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直接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過程是教學手段運用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教學手段,都是以教師付諸相應的教學行動為標誌的。

第三,整合性。教學活動從形式上説是豐富和多樣化的,雖然單一的教學手段可以獨立用於解決某些細節問題,但不能解決教學過程的全部或整體問題。教師要想完整地解決教學活動過程的所有問題,既要考慮各種手段在教學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又要考慮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各種手段發揮何種作用。教師只有交叉整合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達到為學生學習與發展服務的實效。

第四,實效性。課堂教學手段主要是用之於教師,授之於學生,它所關注的是運用的效果。教師運用教學手段,不是為了運用而運用,也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運用,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對幫助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手段都應體現如何使學生更佳、更易、更快學好的實效追求。

第五,發展性。新的質量觀是以“人”為着眼點,追求人的發展,即學生自主、生動、持續的發展。教師只有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立場上去正視現實的課堂,才能抓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這個“根”就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教師在研究與運用教學手段時應該凸顯促進學生髮展的後勁兒,在有效使用教學手段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思考、勤於動手、善於動腦、主動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三、區分功能類別,使手段選用靈活

區分各種教學手段的功能類別,可以使教師更為理性地靈活選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分析可供選擇的手段類型、功效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教學實踐的客觀需求,我們可將教學手段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是物質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藉助自身以外的物品才可採用的方式和措施。物質化的教學手段既包括藉助於自身以外的工具、儀器、設備以及聲、光、電、多媒體課件才可採用的方式和措施,如唱片、錄音、錄像、電視、電影、投影儀、計算機、信息網絡等,也包括讀、寫、演示等方式,如:文字與書籍方面的粉筆、黑板、圖表掛圖、模型、標本、學具等物件。

第二類是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憑藉個人身體器官就可採用的方式和措施。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包括聽、説、模擬、要求等方式,如語言、音調、面目表情、手勢形體以及教師自身特有的素養和氣質,可以説是教師綜合素質的總成。

教學手段對於深化課程改革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定的教學手段,教學就無法進行。傳統的教學手段並不意味着落後,先進的教學手段若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支撐,也並不意味着它必然是先進的。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使教師對自覺理解、發掘、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獨特功能和有效選用教學手段的意識和行為有較為清醒的認識。

四、歸納選用途徑,以手段提高實效

恰當選用教學手段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保證。在實踐中選用何種教學手段是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手段特性、經濟因素以及教師自身素質正相關的。在選用不同教學手段時,我們建議教師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確教學手段的服務對象,具體落實要實現的教學目標

依照目標和計劃行事,才能把握住運用有效手段推進課程改革、提高工作質量的方向盤。新課程的質量觀是以“人”為着眼點的,目標的追求是人的發展。踐行新理念需要站在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立場上正視課堂,因為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觀的“根”。在研究和選用教學手段時也不能例外,更要找準“教學手段要為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服務”的這個“根”。

教師要集中精力在選用何種有效方式和措施達到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明確:研究與使用教學手段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學而用,為讓學生學好而用,為學生可持續發展而運用;出發點是教師的有效教學;落腳點是學生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終點是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二)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用教學手段

教師根據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確定出研究教學手段的技術路線,即:備課的手段一上課的手段—作業的手段一評價的手段一輔導的手段,在此基礎上,做好細化的研究。例如:針對目前學科課程標準中只有學段目標沒有年段教學目標的客觀現實,教師要加強對備課環節教學手段的研究,除強調“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的觀點外,還需要對教的目標和學生學的目標進行更為細緻的研究。我們建議教師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明確“教什麼”。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組織工作要率先完成,用以瞭解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目標,並進一步思考落實教學目標所需的教學手段。

第二,思考“為什麼教”。教師要思考教材的概念和例題的本質是什麼,價值在何處,在如何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的問題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措施。

第三,研究“怎樣教”。具體研究應該組織怎樣的材料,經過怎樣的過程將知識概括出來,需要怎樣的語言、媒體、器物等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第四,評價“教得怎樣”。自己所選用的教學手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教學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針對反饋信息,需要採用哪種調控的措施,等等。

教師選擇教學手段的關鍵是要全面瞭解學生,準確把握教材,在教學的預設、資源的開發和知識的深透性以及思維、視野的拓展上下功夫,有效組織各種教學媒體、教學器具,為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服務。

(三)分析可供選擇的手段類型和特點,選定有效的'教學手段

各類手段的教學特性不同,體現出的內容也不相同。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手段的教學功能,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例如:傳統的教學手段所應用的教學原理是傳統教學論所涉及到直觀原則和演示、實驗法的原理。主要是提供直觀對象達到建立概念的目的。為此,教師教學要明確目的,精心選擇,並與語言指導、啟發思考等結合起來。隨着教育技術的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形成技能,積極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圖像、聲音、顏色、特技等多種方式把知識展現給學生。在教學重難點的關鍵環節運用最佳的教學手段,達到解決疑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五、探索課堂運用,使手段迴歸實踐

使教學手段理性地迴歸教學實踐,教師就要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手段與教學活動融於一體的問題。為此,我們為教師提供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設計規劃要在行動之前,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體現與破解,去思考有效的方式和具體實施的措施,努力做一名理性思考的實踐者。第二,要考慮教學手段的呈現與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內容安排的有機整合,使其融合到教學活動之中,把力量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實踐環節,而不是遊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器具研究,真正使教學手段理性地迴歸到課堂教學之中。第三,要思考教學手段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與和諧性。不是為了手段而運用,關鍵看手段選用的切合度、有效度和融合度。使用手段要適度,對教學中的放映設備等教學器具要選擇恰當,切忌過多、過濫,要用到關鍵處。

在課堂教學中,物質化教學手段的選用是教師熟練掌握、有針對性設計並適當應用的過程,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則相對隱蔽和複雜。個人的先天氣質、後天學習、性格、素質等對教學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平時應注重積累,從生活中留意,在教學中揣摩。

在課堂教學中選用教學手段使其理性地迴歸到課堂教學的實踐時,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不要將精力過多關注在裝備、材料和工具等物質因素上,而是更多地關注教育教學觀念與教學手段運用的結合問題。因為了解裝備、材料和工具本身的原理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任務,而不是教育科學的任務。減輕師生過重的工作負擔和精神壓力,需要深入研究教學手段的基本理論,遵循客觀規律行事。第二,教學效果的高低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是隻由教學裝備、材料和工具的現代化決定的,而是由教師能否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好教學實施的程序決定的。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要使教學手段理性迴歸到課堂教學實踐,就不能單純依賴先進的裝備、材料和工具,而是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和運用教學手段的效能,提高合理運用教學手段的效益。

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既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與修煉。更加理性地關注教學手段的研究工作,注重挖掘教師自身的智慧潛能,使他們巧妙運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是我們共同追求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