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新思考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6W

一、更新教育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思想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新思考論文

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皆是學生髮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宗旨。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往往存在一種功利主義教育思想,教師看起來辛苦備課,努力教學,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惜一切,實際上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科成績,這種教學思想是狹隘的,只是單純地為了成績而教,其最終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新的課程改革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發展,而不僅僅滿足於學生成績的提高,它主要是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想水平、價值情感等。它不但重視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人文理念、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培養。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髮展為根本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教育觀的重新認識,這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的社會資源比較緊缺、環境越來越差,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提高學生地理知識以外,樹立學生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對於學生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創新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方法

1.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大都是教師機械地灌輸給學生知識,整個課堂都是教師一人在講授,填鴨式地注入給學生知識,從滿堂灌到滿堂練都是教師教法在轉變,而學生學習的方法從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也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所存在的普遍問題,這種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的累,學生學的累,不利於地理課堂教學的進步。因此,在新課改下必須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經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學習中佔據主導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人口合理容量”的地理內容時,我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講授內容,而是創設了一個啟發式的教學情境:我通過查閲相關資料,蒐集了有關專家學者對於地球能夠容納多少人的觀點和看法,並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探究,讓學生分析專家和學者提出這些觀點是否準確,並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交流互動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到環與人口的關係,從而樹立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並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在不斷變化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堂高中地理課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方法的適宜和得體。但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必須要有一定根據。除了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教學條件等有針性的安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想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必須要結合地理教學的目標,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有選擇的進行,除了進行講授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以外,還有進行練習法等,鍛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方説,在教授區域地理的相關知識時,因為涉及較多的地名、數據等知識,可以選擇演示法來進行教學,通過圖文的配合與分析,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地理表象,樹立地理的空間概念。再如,在學習系統的地理知識時,因為涉及一些原理和規律等相關內容,可以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掌握地理知識。當然,教學方法的選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有助於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即使在一堂地理課中都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多種教學方法組合運用,能夠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可以進行組合運用,不管採取哪種方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

3.善於運用先進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非常重要。它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之一,不管是哪一個教學環節都要依賴於教學方式。有效運用教學手段,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生動、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綜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學手段不斷完善和現代化,對促進新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有重大的作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節省了教師板書的時間,還可以把地理現象和情景以及變化過程方便快捷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目瞭然。通過多種信息渠道傳遞給學生大量信息,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活動起來,提高了接受信息的效率,實現了地理高效課堂。多種媒體的利用化抽象為具體、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縮短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了課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動力的驅使下提高了學習效果。總而言之,新課改呼喚創新教育,所以,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新的質量觀和人才觀,要勇於嘗試,不斷吸取新理念、接受新信息、掌握新動態、活用新教材、探索並實施地理教學新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技能和方法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潮流,進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