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中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批改模式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論文摘要:高中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批改模式-

高中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作文批改模式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背景,作文,批改

面對高考作文的形式花樣多,分值大,我們語文教師有什麼措施呢?有什麼好方法呢?眾多語文老師都説最有效的辦法是兩字——“多練”。可是我們語文教師平常兩週一次作文就是兩堆小山,這樣的批改工作量已經夠老師苦惱的了。另外,如果始終以這樣一種單調的模式讓學生寫作,學生也不樂意。最終,這樣的“多練”只能老師疲倦,學生厭倦,其教學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傳統的師生作文教學模式關係是這樣:教師命題題作文及指導學生寫作文,學生做作文,教師批改和講評作文。教師做兩頭,學生做中間。我認為這三點都可讓師生共同完成。採用此作文教學模式一方面可讓教師要從“多練”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學生寫作文興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學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師批改。師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明確主題,生成習作。

把每學期作文訓練細化為若干個主題,老師根據確立的主題選擇作文題目。例如:我把高中議論文寫作專題細分為以下幾個訓練專題:1.選取立論角度,確立論點專題;2.針對論點,正確使用論據專題;3.議論文説理方法專題;4.議論文語言升格專題;5.議論文的結構專題;6.反駁技法指導專題

每次作文訓練均讓學生明確訓練的主題及期待達到的目的。作文訓練時間安排分為兩種訓練模式:一種課內(一節課)完成。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文基礎,基礎差的,一節課如無法完成,可讓其訓練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可讓其完成整篇800字習作。無論是訓練片段作文,還是完成整篇作文,他們都必須圍繞本次作文訓練專題進行習作訓練。以“議論文説理方法訓練專題”為例:在本次訓練中,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在一節課內必須完成整篇議論文的寫作,並且要突出訓練對議論文論據的説理。作文基礎比較差的同學,他只須做到能根據論點選取論據,並針對所選取的二至三個論據展開説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訓練。一種課外完成,事先佈置,讓同學們在上作文課前完成,帶來參與小組的修改活動。

第二個環節:生生互動,批改習作(分值30分)。

(一)學生自評階段。

1.明確自評要求

(1)是否扣題。老師指導學生明確本期作文扣題的標誌性詞語,讓學生對照自己習作,尋找習作的扣題標誌性詞語(特別關注習作前三段及最後一段),並在相關詞語下面用“=”標出。

(2)是否存在錯別字、病句。

2.學生自評活動。按上面要求對自己完成的習作初次修改。

(二)小組互評階段。

1.明確互評要求

(1)明確本次活動的批改主題。

老師根據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評分為以下若干主題。為了便於學生對相關主題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動除字跡要求外,其他要求項目只選擇一個批改主題。以下以議論文為例,共有內容、結構、語言三個批改主題:

①字跡要求(工整)

②內容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新穎)

③結構要求(清晰、完整、嚴謹)

④語言要求(通順、流暢、文采、深刻)

(2)明確本次批改主題的具體要求(以下表格以語言要求為例)

批改項目

分值(總分30分)

備註

扣題

自評項目不賦分

通順

錯別字每個扣1分,語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學習作3個錯別字,2句病句,該同學通順項目得分為:10-(3×1+2×2)=3分

字跡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運用修辭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頂15分

示例:某同學習作有7句,得分7×2+1(獎勵分)=15分

合計

各項目名稱及得分情況均須寫出。

示例:某同學得分:通順3+字跡1+文采6=10分

(3)小組成員互評。

每名同學按組長分配,只改一篇作文,錯別字及語病須按規範的修改符號幫其改正,文采的語句須用紅筆幫其用水波線標出。在作文最後須寫上該同學各項目得分情況並簽名。

(4)組長點評及推優(每次安排1至2個小組,其他小組依次進行)

由小組長對各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組內推薦優秀作品賞讀,其他同學邊聽邊做記錄,聽完每一篇文章後主動點評,還要對投影儀屏幕上的好句子進行點評(不光説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而且要能夠説出為什麼什麼喜歡),最後讓每一個同學暢説本節作文課的收穫。

第三環節:老師批改,按總分70分標準批改,然後與同學批改成績相加,最後得出該同學這期作文的成績。

第四環節:師生共同對本期作文某主題方面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評及佳作欣賞,推薦發表於年段或學校期刊。

二、模式的理論基礎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是個完整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學生僅僅作為受教育的對象或學習者來對待,忽視學生身心的整體性,這是不恰當的。學生習作的過程,學生既是習作的作者也應是習作的鑑賞參與者。傳統的.作文批改模式剝奪了學生的鑑賞參與權,剝奪了學生對每期作文評判的話語權。而把寫作知識異化為抽樣的理論,灌輸給學生。這種只觀注寫作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寫作體驗的批改模式顯然割裂了學生人格的完整性。這種落後的批改模式最後造成學生厭倦習作甚至畏懼習作的,作文教學效率低下也就沒有奇怪了。

師生共同批改習作的作文批改模式把寫作知識細化為幾個訓練專題。學生每次習作訓練均有明確的要求。每次訓練,學生經過自我嘗試、同伴切磋交流、教師指導點撥三個階段,從感性到理性,完全符合教學規律。學生每次習作的過程既是對自己習作水平認識的過程,也是同伴交流、創造、分享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並不是單純接受知識,而是滲透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羣體的情感體驗。

三、模式實踐中的反思

模式試行一段時間後,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作文水平均有了較大的提高。實行中也暴露了以下幾個必須反思的問題。

1.學生習作素材的單調問題。究其原因,這可能與中學生單調的校園生活有關,他們"三點一線"的生活,侷限了作文的素材,感到沒什麼可寫;另一方面,往往又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在同學面前描述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時能繪聲繪色,在老師面前為自己的某件荒唐事兒辯護時也頭頭是道,可寫起文章來卻不見如此的生動精彩與理直氣壯。説和寫本是統一的,為什麼會形成如此大的差別呢?其原因,我想,他們本來就有自我表現一番的強烈慾望,在老師面前辯護時有澄清事實或開脱過錯的迫切要求,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才能。而作文訓練卻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由於不是處於自己的某種需要,只是為作文而作文,語言表達的潛能就處於沉睡狀態。所以,我認為,如何挖掘學生語言表達的潛能,以激發他們的寫作內驅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工程。只有把作文教學中老師的外壓力變為學生的內驅力,即變老師“要我作文”為學生“我要作文”,進而培養學生的“自能作文”(葉聖陶語)能力,才會從根本上解決作文難的問題。這單靠作文批改模式的改革顯然是不夠的。

2.如何保持學生批改作文的積極性,可否建立一套長效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