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空間、裝飾與情感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摘 要:裝飾不是罪惡,裝飾是本能。裝飾的產生由來已久,起源於原始時期人類最初的模仿能力。裝飾的一個直接經驗就是喚起人們的情感。空間自身也構成了一種裝飾,裝飾不可避免。中國古代在描繪空間感時用喜好“層次”“疏密”“繁簡”等極其豐富細膩的“位置經營”術語。這其中包含對裝飾的研究和人們在空間中產生的情感體驗的研究。現代參數主義的設計方法與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相互融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空間感。

空間、裝飾與情感論文

關鍵詞:空間;裝飾;情感;參數主義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5)11-0052-03

Space, Ornament and Feeling

NIE Ying,JI Yan-yan(China Academic of Art,Hangzhou 310024,China)

Abstract :Ornament is not a crime, it’s instinct.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originated in primitive human initial imitation. Decoration could arouse people’s emotions. The space itself also constitute a kind of decoration, decoration is inevitable. In China ancient times people be fond of "level", "pattern" and "complicated and simplified" rich and exquisite terms to discuss "the location management". It includes the study of decoration, and the feeling people in the space. Nowadays parametric design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concept produce a new kind of space."

Key words :space;ornament;feeling;parametric

Internet :

一、前言

“空間”一詞從日本進口。宋代的韓拙在討論山水時,曾涉及“層次”,用夾雜在不同層的遠近、尊卑之間的位置關係來描述空間。清代笪重光論述了“次”在空間“交、互”動作的意義:濃淡疊交而層層相映,繁簡互錯而轉轉相形。而“層”的繁體“印弊擲鋨含了時空合一的觀念。計成在《園冶》裏展開“因借”理論時,就大量論述了時間對景物所造成的變化。

邵弘在《衍義的“氣韻”――中國畫論的觀念史研究》裏,收集了相關“位置經營”的不同術語―賓主(元-湯)、疏密(元-倪瓚)、呼應(明-沈顥)、藏露(明-唐志契)、繁簡(明-沈周)、開合(清-王原祁)、虛實(清-笪重光)、縱橫(清-笪重光)、動靜(清-戴熙)、參差(清-鄭燮)、奇正(清-龔賢)成為山水“位置經營”的核心術語。

在空間的築造研究中,海德格爾的《築-居-思》將築造追溯到每一件存在的東西所屬的那個領域中。築造在古高地德語是“buan”,有停留、留住之意,意味着居住,同時也意味着看護和照料。在哥特語中,居住意味着被帶入和平並停留於其中,居住的基本特徵就是被圍護以保持在自由之中。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首先理解如何居住。

海德格爾選擇了最實用,最帶工具性的例子“橋”,來分析出空間築造的本質。橋以自己的方式把“在大地上”,“在天空下”,“在諸神面前”,“有死者”這四者的純樸性四重體聚集在自己那裏,實現四者歸一。現代都市的建設顯然是擁有諸多爭議的。它不僅把四重體相互分離,無法實現聚集,同時也把人的相互歸屬也拆解。大地在巖石和水域中延伸,湧現為植物和動物。在孤山,那種四重體純樸的狀態在這裏顯現。莊子主張不要開竅,保持天真未泯的純樸。海德格爾認為開竅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在開竅之後反過來思索這種純樸的狀態。現如今都市使得原本在大地上延展的植物、動物、河流等消失了。抬頭仰望看到的是天花板,與天空對話也變的困難,對氣候的關照也變少。終有一死的人忙忙碌碌找不到歸宿。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變少,也很難接近諸神。有死者即是人類,他們有其特殊性,甚至有其優先性。因為四重體的純樸性是由他來保護的。人解救大地,而不是榨取大地,耗盡大地,掠奪大地。大地失去了自由,人也失去了自由,人變的無家可歸。作為保護的居住把四重體保藏在有死者所停留的地方,即:保藏在物中。而諸物就是諸位置,諸位置則產生諸空間。

二、天空之城

海德格爾把在天空列為四重體的組成部分之一,構成關於築居思的一個重要哲學思考議題,可見哲學家也意識到天空對於人的築居思的一個重要性。抬頭仰望天空,抬頭包含了對諸神的期待和超越的嚮往,沒有了這一維度,我們的生活就只能是零星的,破碎的,未經思考的,形不成整體的。

站在空間分析的角度,天空是建築營造所留下的縫隙。古人在營造城邦時就十分講究與天的對話,而現代高密度的城市建設已經使得這個與天對話的縫隙越來越狹窄,以至消失,也讓人們在空間形態上成為真正的井底之蛙,離諸神越來越遠。在對空間、建築、城市的考察過程中。比較古今中外建築營造所留下來的天空,我們可以發現天空的形態也在發生着鉅變。中國講究“天人合一”,院落是家家户户與天溝通的一個重要通道。它不僅帶來自然的光線,靈活變化的使用功能,更具有美學和情感上的價值。都市的天空,和古城的天空完全不同。現代居住小區,別墅區與古代院落的天空也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畫中留白的藝術至關重要,天空在居所中的重要性就如同留白在繪畫中的重要性。在古建築羣中不僅可以時時抬頭仰望天空,讀取天空給我們的表情和啟示,更容易接近諸神,更容易接近內心。一座座建築所組合成的空間中,空間的邊界在不斷的延伸,擴張。天空在築造活動中是屬於灰空間和空間之外的空間,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但它同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是中國古代的“風水”的考察項目之一。

三、空間的裝飾

裝飾不是罪惡,裝飾是本能。裝飾的產生由來已久,起源於原始時期人類最初的模仿能力。裝飾的一個直接經驗就是喚起人們的情感。“裝飾就是罪惡”,這條阿道夫-盧斯的口號具有強大的力量,它起到放大鏡的做用,矇蔽了人們的雙眼,讓人們忽略了許多東西,同時它也能造成災難性的誤解和難以挽回的後果。如今建築師遵循這個原則進行城市建設的案例遍佈全球,對中國的各大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影響尤其深刻,其“成果”大家也有目共睹。去除了裝飾後的建築設計,開始注重空間本身的研究和形式與功能的協調,從產品到室內,從室內到建築,從建築到城市,設計師都極力與裝飾擺脱關係。然而裝飾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空間本身也構成裝飾,組織空間所留下的空隙也構成一種裝飾。這一點卻不被人們所重視。裝飾並不僅僅停留在表皮。空間的形態千變萬化,給人的.體驗和情感共鳴也各不相同。

立體三維空間所構成的裝飾,比平面的裝飾更加的根深蒂固,且難以突破。這種形態給人們的直接體驗和全息感受要比平面的裝飾更能觸發人內心的情感和想象。“空間本質上乃是被設置的東西,是被釋放到邊界中的東西”①空間的形態和組合方式千變萬化,它的裝飾效果就多種多樣,也給人們產生豐富多變的情感體驗。但不同的空間形態之間的協調性卻很難形成。

四、空間與情感

情感是一種複雜的捉摸不定的感覺,它與理性相對立。通常人們不是通過辯證邏輯的思維方式,通過抽象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去認識對象,把握對象自身的屬性,而是帶上了某種主觀的情感色彩,融合了某種主觀的情感評價,去感受、直覺、想象、理解和領悟對象。

人們對於物的情感是可以在一條情感線上暫時定位的。這條情感線由:愛―喜歡―沒感覺―厭惡―恨構成。之所以説是暫時定位,是由於情感天然所具有的時間維度特性所決定的。情感具有變化性、和時序性。築和居是人類營造空間活動的一種表象。而人築和居的本源是尋找一種情感上的歸屬,一種被帶入和平並停留、看護的情感歸宿。

人們的情感是可以被物所喚醒的,能夠喚醒人們正面情感的設計物無疑是好的物。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通向山林裏的一座橋,準確説是橋上的柱子就可以喚起人們的一種情感和記憶。這種情感和記憶是在遊歷中國各地山水,朝拜普陀寺時就會碰到的。在普陀寺不僅佛陀被人們所供養朝拜,路邊的樹木也被人們所供養,樹木矗立在路的中間,人們只能為其繞行,這種關照不僅觸發一種情感,讓人感動,思索。這正體現了人尊重自然,與自然對話的生活態度。這就是設計的力量,它牽動人們的微妙情感。

在後現代主義時代談情感是一種複雜的事情,後現代在情感上是向上、超越、連接的。後現代文化極力突破現代文化中那種不可表現的部分,拒絕成為符合某種口味的共識的那些部分。它尋求新的表現,是為了更好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不可表現的成分。後現代主義社會高度負責的最根本因素是後現代主義者在創作和批判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高度自由精神,這種高度自由是一種高度不確定性、可能性、模糊性和無限性的總和。這種不確定性、多種可能性也反映在了建築形態上。

原德籍的美國存在哲學家蒂利希,曾深刻地指出:人的思想、生活和行為方式中,有時出現“不顧一切”的狀態和現象。理性和正常邏輯是無法解釋和處理的,蒂利希把這種狀況及處理方式稱為“不管(in spite of)的模式”。②不但在諸如宗教信仰和愛情生活等充滿着非理性因素起作用的領域中,而且在認知和科學活動中,都同樣可能出現這類“不管”的模式。它顯示出人類生活不同領域中的複雜現象,使人經常出現無法説明和難以避免的固執態度和情緒,而這些固執和不顧一切的態度,是事物和生活本身訓練人類的自然結果,使人學會進行適當的反應。在許多優秀的建築設計中,這種不顧一切的狀態和現象時常可以看到,也正是這種“不管的模式”創作出一些更加豐富的空間。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宿舍樓,就是這種“不管的模式”的一個案例。

五、空間、裝飾與情感的融合

東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館內展陳設計,吸收了宋代韓拙在討論山水時的“層次”,用夾雜在不同層的位置關係來構築空間。為了使新建的服飾展館與東陽盧宅明清古建築羣達到互相溝通對話的關係,“層次”感在這裏顯得很重要,不僅對空間的大小、遠近、疏離等位置對比經營,對於裝飾、情感的挖掘再現也成為設計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東陽於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建縣,1988年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陽木雕是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列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陽也是著名的“建築之鄉”。東陽古民居建築以東陽木雕為主,融竹編、石雕、磚雕、堆雕等裝飾藝術為一體。在這裏裝飾的熱情沒有半分消減,不禁讓人驚歎這種力量是從何而來。

東陽非遺館由13個分館組成,分別是民間美術館、霓裳館(服飾)、梨園(戲曲、民歌、民間文學改編)、茶館、佳釀館(東陽酒)、舌尖館(東陽地方美食一條街)、家居館(磚雕與燈綵)、音樂館(道具和室內樂)、榫卯館(盧宅營造技藝、田園廣場(大鑼大鼓、大紅大綠、大開大合的民俗表演場地)、學藝館(傳承人傳習、休息、交往、物品保管的場所)、百工館(手工藝)、禮俗館(禮俗、節俗、信俗)、竹韻館(竹編、竹雕)。館內展陳方式隨着個展示主題的不同而呈現出豐富多變的空間形式,以達到喚起人們對中國文化遺產的情感共鳴的目的。有的融合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因借”手法、小中見大。有的則運用參數主義設計方法實現流線型仿生形態營造空間。

結束語

對於空間、裝飾和情感的論述主要以空間為中心來談裝飾所帶來情感效應。功能分區的城市規劃理論始於上個世紀。居住區在滿足了對居住的功能需求外,視乎根本無法喚起人們的正面情感和樂觀精神。然而先鋒建築設計師在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形式改變空間樣貌所做的各種創新。例如參數主義:“歷時15年的發展,在先鋒建築實踐領域稱雄,參數主義作為一股系統性革新的浪潮,已經戰勝了現代主義。參數主義終結了現代主義危機導致的不確定的轉型期,及其後一系列相對短暫的建築思潮插曲,包括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和極少主義。參數化技術在不同尺度的廣泛應用已被證實。無論是建築,還是室內設計與大型城市設計。事實上,項目越大,參數主義闡明方案複雜性的優越性就越明顯”③參數主義的表現形式與中國古典園林倆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空間營造方式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有知道如何居住,才知道如何築造。如果居住脱離了純樸的四重體而異化為征服大地、拒絕天空、遠離諸神和流放有死者,這是人類真正的無家可歸,這時需要人們通過充滿熱情地“裝飾”來通達真正的空間營造。但願能夠早日真正實現: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註釋:

① 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M].孫周興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169).

② 高宣揚.後現代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

③ 尼爾-林奇,徐衞國編.數字實現[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0(10).

Tags:論文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