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探究活動的過程的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6W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科學教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小學科學教學探究活動的過程的論文

         一、問題凸現的過程;

         二、猜想、假設生成的過程;

         三、設計實驗、驗證的過程;

         四、結論提煉的過程;

        五、探究活動反思的過程。

【關鍵詞】 科學教學 探究 過程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只是科學探索的一種模擬活動或是科學研究活動的“簡約復演”,因此,開展探究活動時不能機械套用科學探索的程序和技能。學生的探究活動也基本遵循着“問題-假設-驗證-結論”這樣一種程序。如何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使探究活動富有實效性,作為科學老師,關注探究活動的過程,增強探究活動的“過程”意識很有必要。

一、問題凸現的過程

在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整個探究活動圍繞問題而展開,也因問題得出結論而結束。

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瞭解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教師還應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狀況,學生的智能水平,使新的學習內容能夠與學生巳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繫,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新內容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先前的知識經驗是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問題意識的基礎。

向學生呈現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情境,這種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本能地產生一種想知道“怎麼回事”的衝動,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問題情境,學生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能感受、發現問題,同時吸引學生,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如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航海家的發現》一課,教師創設“古人對大地的形狀是如何猜想的?航海家究竟有什麼發現?”這一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當學生提出的問題多而雜時,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整理,使探究的問題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問題,這樣就會使問題逐步凸現,更加直觀,更加真實。

二、猜想、假設生成的過程

猜想、假設是解決問題的偵察兵,猜想、假設無論被證實,還是被偽證,都具有推動認識發展的作用。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就探究問題形成有根據的假設,並在假設的指導下進行探究,限於學生的智能水平,是不會取得理想效果的。例: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做一杯飲料》,設計自己的飲料配方,其結果怎樣,讓學生進行預測,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內容,學生能作出有“根據”的預測的,但教師很少讓學生説説“根據”。對有些假設,教師可以作指導性提問,包括一系列可以預想到的,用來指導學生思維過程的教師提問。學生在教師指導性提問的幫助下,在討論結果的基礎上,生成的假設,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而不是科學性不強的臆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環境,以避免抑制學生的討論,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眾多的假設進行篩選。

三、設計實驗、驗證的過程

在對探究的問題作出種種可能的假設中,推斷出最為合理的一種假設,對這一假設,讓學生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實驗由教師設計,實驗的步驟由教師一步步演示,學生按部就班,或是教師給的材料僅僅是教師預想中的實驗材料,就整個設計實驗、驗證的過程中,學生看是參與了,其實質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其心智活動很少。

如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冬季星空》,在學生進行冬季星座發生的變化驗證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並充分利用提問指導學生觀察,而且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區分什麼是觀察結果,什麼是依據觀察結果所作的推理,必要時可讓學生重複觀察。課堂上學生表達看法時,教師可及時提問:這是你的推測,還是你的觀察結果?並要求學生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和推理。

 四、結論提煉的過程

任何科學探究總是在一定的理論假設指導下的探究,科學理論則在探究過程中步步向真理逼近。因此,從靜態的觀點看,沒有結果便沒有科學的進步。結論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觀察,並地觀察的基礎上動腦思考作出一般性的概括、結論或是個人意義上的新結論、新發現。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間或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發現彼此間的差異,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彼此間的不一致。還可以安排羣體間的研討活動:你們發現了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其中的規律嗎?學生向全班其它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概括或結論,也便於相互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適當提問,能夠讓學生自辨正誤,更有利於對探究結果的提煉。

在對結論提煉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新的問題,教師適當引導,又將會成為下一次探究活動的起點。

五、探究活動反思的過程

探究活動的本質特徵是教師不直接把構成教學目標的有關概念和認知策略直接告訴學生,取而代之,教師為學生創造智力活動和交往的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發現有利於這種探索的學習目標和認知策略。對整個探究活動進行反思,學生間應相互交流,對問題、假設、實驗、結論的解釋進行描述,總結得失,為他人提供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驗證、歸納結論的策略和方法。作為教師,對探究活動的反思的是教師的角色觀念問題。教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應使學生成功地進行探究活動,以免他們遭受太大的挫折或失敗。另一方面教師提供指導和幫助時應儘量採用提問的方式,要有利於學生思考可能的活動程序,也就是以教師的提問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探究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是尋求問題情境的意義的過程,這種過程朝向一定的目的即問題解決,恰當的時候提出恰當的問題,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進行探究活動。

【參考文獻】

1.《學習論》施良方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陳新造《淺談自然科學探究式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