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閲讀教學總結(精選6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光陰如水,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了,在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嗎?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但是教學總結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閲讀教學總結(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閲讀教學總結(精選6篇)

閲讀教學總結1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閲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

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

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

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

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

我認為閲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閲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閲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閲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練習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説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

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

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

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

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

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閲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親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閲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閲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採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採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採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户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瞭解勞動者的艱辛、瞭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

三、注意閲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説説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説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的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四、閲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閲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閲讀教學總結2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閲讀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是啊,有樂趣才會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使閲讀成為一次快樂的經歷,真正地使學生愛學、樂學。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從而喜歡閲讀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興趣

導語是上好每節課的前提,如果導語設計地好,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贏得“開門紅”,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如在教學《松鼠和松果》一課時,我出示圖片:松鼠、松果,詢問:你們認識它們嗎?看到它們,你想到些什麼呢?學生聯想翩翩,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説自己的.想法。而後,我話鋒一轉,讀讀課文吧,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孩子們被我一激,又紛紛投入到了新課的閲讀之中。又如在教學《夏夜多美》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師深情講述)多彩的春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迷人的夏天,在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裏靜悄悄地──(多媒體播放夏夜動畫,生觀看。)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夏夜,公園的池塘邊上演了一幕動人的童話劇,是什麼呢?聽!(師動情地朗讀,講述童話故事。)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看二聽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進入情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學生讀來有情有趣。

二、教給小學生閲讀方法

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閲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閲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閲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閲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閲讀效果的信心。

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向小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閲讀方法:

1、目標閲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閲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閲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快速閲讀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閲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閲讀速度。同時閲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閲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閲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儘量排除次要的與無關的信息。閲讀結束後,要求學生複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閲讀的效果。

三、樹立自學的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脱“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閲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覆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悦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總之,要訓練好小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需要把握好學生理解的不同層次,科學地進行訓練。

閲讀教學總結3

語文教學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課程標準的出台,改變了語文教學觀念,改革了考試方法和教學評估體系,而作為教師,最實在的變化應是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改變語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要把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向40分鐘要質量,更應該注重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閲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説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閲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閲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閲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閲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説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裏?重點應引導學生説,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説法。

二、教給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

1、指導預習,採用扶放結合式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扶放結合式是語文課堂中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扶”,採用引導和指點的方式,如提示重點、提供範例、提出問題、點明規律、指導方法、幫助總結等。放”是指增強獨立性,放手讓學生閲讀實踐,讀懂課文。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 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隨着閲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閲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閲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課,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閲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對待不同的類型的課文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可採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採用“篩選精彩段落—品讀”式。新課標強調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而這種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學生的基礎之上的,“篩選精彩段落—品讀”的教學方式適用於寫景或某些寫人記事的文章。具體操作是通過自主悟讀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細細品味其中藴含的情感,再與老師同學交流通過朗讀展現這種情感,從而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②悟讀—批註式。這種方法一般用於略讀課文,也用於其他各種課文的教學。如略讀課文《七顆鑽石》,先讓學生通過悟讀課文,畫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再作上旁批,通過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媽媽一心為別人着想的愛心

三、培養閲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閲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閲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閲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閲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閲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閲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閲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閲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閲讀教學總結4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誨;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自從學校開展了書香校園的活動,書的香氣就像花香一樣瀰漫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活躍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我班進行了一系列的班級讀書活動,現小結如下:

首先,我動員全班學生積極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鼓勵學生踴躍地參加。我班讀書活動形式可概括為開始領着讀,慢慢放手讀,後來各人自己讀;讀書內容經過精挑細選,各領域的書籍都有;讀書的展示從開始不會到不敢到後來很願意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為了讓班級學生有更多更豐富的書讀,我建議每個學生積極參加捐書活動,全班每人捐出一到兩本好書,放到班級的圖書角,班級裏每位學生都積極向班級裏獻出各種各樣的書籍。王子祈同學主動提出擔任班級的圖書管理員。認真做好圖書的發放工作。每天整理好圖書架上的書。現書架上的書已經超過100多本。同學們利用週三、週五的午間時間,進行好書交換看的活動,組織學生認真閲讀由學生自己帶來的讀本,保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在黑板報上開闢了“閲讀之窗”欄目,及時更新,如閲讀快遞、優秀讀後感、優秀作文等,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也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才能的舞台。建立和完善了班級圖書館。通過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的有機結合,營造書香班級,讓好書陪伴學生、滋潤學生的童年。

其次,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我們儘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運用知識拓展技能,通過班級牆報、手抄報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同時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發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時我們開展師生共讀。從時間上來説,我每兩週設立一節閲讀指導課,不定時進行閲讀交流課,師生共讀並相機進行指導或交流。從指導內容上來説,着重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進行朗讀練習和講故事訓練,教給學生背誦方法並幫助學生選擇材料。教給學生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寫好片斷賞析式的讀書筆記以及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見解;教給學生現場競技的技巧;組織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複述訓練,也可以進行講故事比賽或讀書心得交流。平時,我除閲讀規定的兒童必讀書目外,還要閲讀教師必讀書目並做好讀書筆記,促進師生共讀,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親子共讀也是促進孩子閲讀的好方法。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多學期來,少部分家長能按我竭力向他們推介小學生課外讀物,與孩子一起買書,一起看課外書,要求孩子在節假日多看名家經典,並寫相應的讀書筆記或讀後感。通過“家長會”的形式交流孩子讀書的方法與看法,鼓勵家庭建立“親子小書房”,可以感受到一部分家長正在逐步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讀書氣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自信來自鼓勵,習慣決定人生。”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我以後還將計劃定期組織各種比賽,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樂在其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能。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大量的閲讀,學生會逐步學會自學,審美、想象、思維、表達等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讀書使孩子們成了主動學習的人,他們會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來解決問題;讀書,使孩子們成了生活的主人,他們的獨立精神、自我意識在多樣的讀書活動中日益彰顯;讀書,使孩子們成了善交流、會合作的人,他們的團隊精神、責任意識在逐步形成;讀書,使孩子們成了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讀書,更使孩子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的確,讀書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讀書活動使我們這個原本充斥着各種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顯安靜了許多,書香和全班讀書的靜謐慢慢趕走了打鬧的喧囂。

在我的指導和建議下,我班同學們的讀書熱情越來越高漲。好多學生在日記裏流露出喜歡看書,都説讀書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新鮮的空氣,知識的享受。我相信只要班級的閲讀活動持續開展,同學們定能收穫更為豐富的心靈果實。

閲讀教學總結5

對於三年級語文教學,我是個新手,近一年裏,在摸索中前行,根據自己的淺見也形成了一套閲讀課的教學模式,僅作個人閲讀教學的階段性小結:

一、導入

1、單元主題回顧

教材中的課文按照相關的主題合成單元,單元中的每一篇課文表達的形式不一樣,但表達的主題卻是一致或是相近的。導入新課時,引導學生對單元主題以及同一單元的已學課文進行回顧,使學生明白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可以表達同一個主題,為之後進入高年級時,更接近學生閲讀實際的“羣文閲讀”打下基礎。另外,使剛接觸寫作的孩子們明白寫作的引子應是主題的形成。前蘇聯“紅領巾閲讀教學法”中總結中心思想環節曾受到不少界內人士的批判,而我個人認為倒不可全盤否決,人們總是首先有了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慾望,才會去思考表達的方式。我也希望學生能夠有這樣的意識。

2、疑問集合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閲讀積累,在初次接觸新文本時,總有學生是帶着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如,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能獲得怎樣的道理?作者為什麼給文章取了這麼一個標題?作者是怎樣來寫這篇文章的?我會對本章中的某個人物有哪些看法?我能從這篇文章中積累些好詞好句嗎?……一定程度上來説,學生的這些問題正是他們非常個性化的閲讀角度,每個人需要從閲讀中獲取的東西不盡相同,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去尊重學生的需求。此外,在課文後的導讀中,通常會出現編者對學生的要求和提問。《新課標》中提出語文課應是教材、編者、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對學生而言,如何實現他們和編者間的對話呢?課後導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下不少學生課外文學讀物中也不乏編者的話,在編者的指導下閲讀,無疑能得到更專業的鑑賞水平的提升。在課前,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帶着編者的問題,那麼對於新課文便會帶着閲讀的期待和興趣!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新詞理解,掃除障礙

課文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然而又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的,在對難度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實現閲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初次嘗試閲讀課文時,遇到的閲讀障礙之一便是新詞的理解,除了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猜測詞語意思之外,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在課上尋找“小老師”的解答,同齡人之間的語言也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教師只做必要適當的點撥即可。

2、讀悟結合,啟發討論

根據文章的不同類型,採用教學策略的側重點則有所不同。美文適合朗讀,宜創造多種朗讀的機會,在讀中形成畫面感,通過討論得到情景的渲染。邏輯性較強的文章適合閲讀後小組討論,再利用板書或ppt的直觀性梳理思路,做集體反饋。結構性強的文章,重在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劃分,相機授以相關的語文知識,品詞析句,培養學生學習像作者那樣思考,為寫作教學打下基礎。

三、內容拓展,昇華總結

在結課時,我們能夠帶給學生什麼呢?根據課文特點,進行相關的課外閲讀補充,將教學延伸至課後;適當進行學科的整合,力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昇華本課主題,使學生回味,對課堂意猶未盡;帶着新的問題離開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舞台,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暢談收穫,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悦……

教無定法,我想,在教學中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啟學生閲讀學習的原動力,輔以適當的教學藝術,一定能帶領學生體驗語文本身的學科魅力,從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閲讀教學總結6

我個人認為閲讀課它的核心目標應該是讀書。那麼孩子怎麼才能學會閲讀?他的主要途徑應該是通過讀書來學會閲讀。在讀中才能會讀。因此我們閲讀課上的目標定位,主要目標、核心目標應該是讀書。應該是緊緊抓住讀書訓練不放。閲讀課只有通過讀書訓練,才能整合我們現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你譬如學生,在讀書中他可以學到知識,在讀書中可以領悟明白學習的方法,在讀書中,可以明曉道理,在讀書中可以受到情感的薰陶。抓住讀書不放,語文教育的三維目標就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我認為這樣的閲讀課才能算得上是高質量的閲讀課。甚至是高品位的閲讀課。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起到的就是指導作用,應該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閲讀做出指導,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文章來選擇不同的閲讀方式。

怎樣學會閲讀的方法,培養閲讀能力呢?

1、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閲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我想各個年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具體要求,進行閲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因此,閲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説,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閲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脱口而出或湧流於筆

5、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