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七年上語文《春》課文知識點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8.64K

上學期間,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上語文《春》課文知識點,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上語文《春》課文知識點

一、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後改名自清,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後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有《背影》《歐遊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二、詞語解釋

①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②朗潤:明朗潤澤

③趕趟兒:原意指趕得上,這裏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後地開花

④醖釀:原意是造酒,這裏是説各種氣息混合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⑤婉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⑦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的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朱自清《春》賞析

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着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説:“移情的現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後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説過:“‘逼真’等於俗語所説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説,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富於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連用兩個“盼望着”,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緻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温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徵,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緻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鑽”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裏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麼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麼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麼怡人:“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温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着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然後,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最後是寫春風中的樂音——鳥兒的宛轉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將難以狀寫的春風寫得神韻透徹。

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然後寫雨中的景緻,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

春景如此,春天裏的人們是怎樣的呢?春天來了,“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寫出“蟄伏”了一冬的人們迎來風和日暖的喜悦。人們充滿了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後,作者用三個比喻總寫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