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精選6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家訪,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 fǎng,意思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家訪手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精選6篇)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1

驀然回首,我已擔任了多年班主任工作。多年來,一批一批學生成為合格人才,進入高校,走向社會,令我激動,讓我欣慰。這些年的風風雨雨,讓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這些年的不斷探索,更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有人認為家訪不應該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這一點我很贊同,因為這樣的話,更有利於對後進生的轉化。可我又有一點想法,那就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想要存心的去告狀,而是想通過孩子在校情況的真正反映,讓家長能更好地配合老師教育孩子而已,所以我説,我們對家長説真話不能説是“告狀”。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説:“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不忘這一“棍”之仇,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所以,我家訪的原則是:一定捨得給學生機會。

我家訪的對象主要是後進生、學困生。對於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温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有一個學生是從外地轉來的,學習很差,可是性格卻較粗野,不服老師,願意和學生動拳頭。我多次和家長反映這一情況,但“棍棒教育”不但無效,還產生了抗拒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我改變了方法,利用時間去尋找這個“雙差生”的閃光點。他喜歡打球,在場上組織能力很強,隊員也佩服他。我從他身上找到了積極的有利於轉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進行了家訪。剛跨進他家門,他父親預料孩子又出事了,臉陰沉沉的,讓孩子出來。我趕忙解釋:“請不要誤會,我路過順便看看。”氣氛緩和了。我當着家長的面表揚了學生,家長很吃驚,他説從來沒聽過孩子的好話。學生也非常感激,臉上有了笑容。時機成熟,和家長一起談了督促孩子複習功課的方法,並鼓勵學生認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試。十一年來,我接觸的“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反覆抓,抓反覆。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温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

家訪手記:學生:xx

1、學生信息:自習課不遵守紀律,好講話,自控能力差,學習成績差,但天資比較聰明,是可塑之才。

2、家訪目的:瞭解父母對他的教育方法,改進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家訪時間:20xx年10月15日下午6:00--6:30

家訪情況:經過傍晚的家訪,我瞭解到,張迪家中主要由他媽媽負責他的學習生活。但據瞭解,張迪在小學的時候也是一個好動的學生,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成績不穩定,有偏科現象。但他天資比較聰明,只要用功成績就可以進步,所以,在小學時也取得過較好的成績。進入中學,在眾多優秀的學生當中,他也想積極要求進步,但在經過前幾次的失敗以後,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課不專心,又屢犯自習課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績總不見起色。

張迪在家經常和媽媽交流,他其實也很想進步,就是覺得總是管不住自己。考試也經常會犯,為此,他很苦惱,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這些情況,因此想請求老師的幫助。

張迪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態,以後做到:遵守校規班規;上課認真聽講,不影響老師講課;自習課提高效率,不講話。努力學習,爭取在下一次考試時前進5個名次。結果:學生學習認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證內容,現在學習頗見起色。

家訪手記:學生xx

1、學生信息:沉默寡語,有時還忘掉當天的作業。

數學成績較好,對英語一點興趣也沒有。

2、家訪目的:瞭解父母對他的教育方法,改進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讓學生儘快的融入初三學習生活,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好的成績。

家訪時間:20xx年11月10日

家訪情況:這個學生,家訪之前我已經有過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三年級剛開學時,因為孩子上課總坐不住,也坐不正。我每次上課幾乎都要提醒好幾次,而且每次都是慢慢走到他身邊,或敲一敲他的背,或敲一敲他的桌子。這樣做效果還不錯,可是沒過幾天,這着居然不頂用了。我知道如果孩子不意識到坐不住的危害的話,光有老師的督促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找到他,與他談了關於坐姿的問題以及他需要改正的一些缺點,談話時間不長,但他當時的態度卻出乎我的意料:他認真聽了我的談話後,他説老師我會改的,請您相信我。説完將頭深深的埋下了,當時的我幾乎是呆住了。幾秒鐘後,我説:我相信你,我一直都相信你。我們的談話在一分鐘的沉默後結束了。他回了教室。

之後的幾天裏,我上課幾乎再沒有提醒過他,我就在心裏琢磨了,這孩子難道真的改過了?能不能就着這個機會鼓勵鼓勵他,調動一下他的學習積極性呢?帶着期待我走進了他的家門。那天是週日,我去的有些早,他媽媽正在做早飯。一聽説我的來意,立刻將我拉進屋,讓我坐下,然後有連忙叫起還在睡覺的孩子。孩子見了我,又是驚喜又是緊張。我一見這情形,我説:“許毅,你放心,老師不是來告狀的。”這時的他,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他媽媽聽我這麼一説,她倒有些急了説:“老師,這麼早不知您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有?該不是他犯錯了吧?”我讓他們都坐下。我説:“孩子這段時間進步可大了。”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將孩子在校的好表現説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媽媽心裏一定美滋滋,因為整個談話過程她就給我斟了五杯茶。

談話終於告一段落,問了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説,這段時間他挺高興的,因為他真的感受到了進步的滋味。

看着孩子快樂的笑容,媽媽説:“老師,今天孩子能説出這番話,還真要感謝您了。”我説:“怎麼就感謝我了。”他媽媽説:“不知您還記不記得開學那會在班上説的那番話。”我想了想沒有做聲。他媽媽接着説:“這孩子,開學第一個星期回來就有變化,我沒敢問,可是到了晚上,他倒耐不住了,主動找我説,媽媽,我們這個班主任可好了:她不像從前的老師那樣,一進班就給我們定規則,提要求,講道理,而是給我們講了很多生動的故事,有的是真實的,有的是傳説,有的是她的親身經歷,那節課雖然講的都是故事,可是我們卻比平常的收穫都要大,因為每一個故事我們都聽的特別認真。特別是講到您第一次帶三年級的時候居然一下子瘦了十幾斤,還説您相信您的學生都是聽話懂事的,不管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都會心疼自己的老師,這讓那些平常不太尊敬老師的學生一下子都緊張起來了,明白了,做學生就是應該尊敬老師,尊敬父母。她常常還會不動聲色地提醒我,讓我坐端正了聽課。”

之後的談話,大都是對我的感激了。其實我這次去家訪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彙報孩子近期的進步來激勵他一下,就在媽媽高興的時候,我想開口給孩子提提要求,可還沒有等我開口,孩子倒先説了,他説:“老師,我知道您今天來了目的,您是想讓我加強英語科的學習,爭取讓成績有較大進步。”我一聽,就問他:“你怎麼知道的呀?”他説:“在班上您不常常鼓勵我們要有信心將薄弱科目趕上來嗎?”聽孩子這麼一説,我還説什麼呢,什麼也不必説了。只有不住的點頭了……

當天,他和家長硬是留我吃飯,不過我沒有,登上自行車回了學校。

孩子後來的學習狀態可想而知,更可貴的是他學會了學習,學會了自信。

通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們知道了,老師和家長對他們都是有期望的,都會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去努力,去發揮。

總之,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方式。十一年來,我儘管在這一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願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讓更多的孩子在我給的機會的天空下不斷進步,快樂成長。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2

根據市教育局“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方案及相關要求,進一步深化師德建設,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樹立良好的師生形象。進一步加強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與聯繫,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教師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成長環境。我們利用暑期、雙休日及課餘時間登門走訪的形式對所有學生進行了家訪。

向緒東,一個調皮的男孩。正是由於他的調皮和懶惰,以至於他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作業也基本上不完成,不能按時交,若做了的也是正確率極低,各科考試也從來沒有達到合格。作業的質量字跡極差,有時甚至和別人不合羣,打架……針對這個情況,我和肖老師老師決定對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向緒東取得進步。

大約30分鐘的路程,來到了他家門前,映入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座很高的山坡上兩間土磚屋,那就是向緒東的家,他的媽媽説我們要來家訪,非常高興,早早在山坡前等候我們,可我看到的他媽媽一瘸一跛是個殘疾的媽媽,讓我留下了眼淚。

我們一起來到了他的家,非常簡陋,沒有像樣的一把椅子和木牀,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沒有手藝,只能靠力氣活在外爭點錢,家裏還有一位年邁、生病的奶奶,整個家裏是一片淒涼,太寒酸了。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他的媽媽就像我們反映了一些他家和孩子的一些情況。這個孩子的心理極有問題,按照他家的情況,這位孩子應該非常懂事,有句俗語“窮家的孩子早當家”可事實並非如此。他的媽媽告訴我們才得知。這孩子閒家裏窮,閒他的媽媽是殘疾,經常和大人大吵大鬧,説爸爸媽媽沒有給他錢,還説母親是殘疾沒有用,經常和媽媽發生爭吵(有時候還打),用磚頭砸他家的土磚屋,讓父母親沒有地方住。學習任務就更不用説了。

聽家長的這番話後,我只能説教師的無能,教育的失敗,怎麼會這樣呢,但還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決定從他的心理問題開始解決。想從他的口中得知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還好,孩子還小,完全有可能使他變個樣。

對於這個孩子決定給他聘請一位心理疏導老師;在生活上我準備全身心投入幫助他;在學習上找一位我們非常優秀的幹部張鍾權來幫助他。

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3

上午沒課,便決定和同事一道去家訪。家訪對象是一位王姓學生,他在同事班,開學至今沒來,聽其他同學説,他不想讀了,同事急,我也急。他雖不在我班讀,但畢竟是我去年招來的,出於個人感情和為師的責任,我都有必要陪同事走一趟。於是,跨上摩托車,我們一起上路了,直奔他家。

時候已過立春,但冬天的腳步遲遲不肯移去,加上近日連雨,氣温甚低。雖沒有風,但車動生風,冷颼颼的,直往衣內灌,那點薄衣便難以禦寒了。吹到臉上,勝似刀割。冬天騎車,實在受罪。同事不免牢騷幾句。牢騷歸牢騷,家訪還是必須的,這是職業賦予我們的使命,眼看着學生流失,多少於心不忍。

路上,同事和我聊起該生表現,對其讚賞有加,看得出,同事對該生頗為喜愛和捨不得。他説,該生平時乖巧聽話,本分守紀,老實寡言,但做事踏實,自覺性高,態度很好,從不用老實説重話。夠了,在我們這樣的中職學校,學生能有如此表現,是不可多得的,於是,感覺了些微安慰,認為此行雖苦,倒也值得。

約摸二十分鐘,便到了。家長見我們到來,頗為感動。詢寒問暖,倒茶備點心,忙個不停。農村人,心地善良,性格樸實,重情厚義,這又是對我們的最大安慰。學生不在家,家長便打電話聯繫,説馬上回來。與家長聊起正題,我們得知,家長極力要求孩子讀書,對讀書的重要性認識還算深刻;家庭條件也不錯,不存在經濟上的原因;問題的關鍵在學生自己,是他對讀書信心不足,看不到前途光明,另外,受了一些不思進取決定棄學的同學影響,和他們商約不讀打工。弄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便盤算着工作的策略了,必須集中力量解開學生思想上的死結,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想法。

不一會,學生回來,他還是那樣的秀氣和靦腆,見到我們,微微一笑,輕聲地問候。待他坐定後,我和同事輪番上陣,大道理小道理一股腦兒地傾倒,不過全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考慮,設身處地地替他分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的誠懇和熱忱,化解了學生思想上的堅冰,他的態度明顯地鬆動了。我們乘勝追擊,從學習談到升學,談到社會現實,廣泛地應用身邊的實例,增強説服力。結果,學生被徹底感動了,感謝我們的關心,答應過兩天去上學。至此,我們心頭的石塊終於落地。

離開時,學生送出門,揮手道別。摩托車響起,拋下一串跳躍的音符,在寒氣中飛一般駛向城區。我們心頭熱呼呼的,感覺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使命,其實,這也是一種成功呀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4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和諧的教育,要想把學生培育成才更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我從教三十多年來,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進行過若干的家訪,深刻體會到家訪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只要你用一顆真愛的心,就會孕育出教育的奇蹟來。

三年級班學生劉長坤,家住石井鋪鄉板廟村(小地名:肖家營)聰明,不做作業,膽子特大,老出事故,有時出現自暴自棄,無論老師用什麼方式、態度與之交流溝通,都收效甚微。針對這些情況我便親自到他家進行了走訪。走訪前,我靜靜的思索,仔細尋找了該生身上的閃光點(愛繪畫、愛勞動、愛動腦)到了他家,一陣客套之後,我便在他爺爺面前表揚了一番。他爺爺聽後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喜悦和對孩子在校情況的關注。“老師別兜圈子了,我知道我孫子是個有問題的孩子,我不想管他,也管不了他!”言語中透露出怨恨和無奈。不一會便對我的“説教”有些厭煩了。當時我心裏想這家人怎麼了?難道不愛自己的孩子?他怎麼“不管”、“管不了”呢?我帶着不解和遺憾,不得不結束第一次家訪。

回到學校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轉念一想,劉長坤的'鄰居家有個孩子叫肖婷,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的爺爺樑雲教子有方,而且兩家關係長久見好。何不找他談談,解開我心中的謎團,找到打開劉長坤問題的鑰匙!於是,我便進行了第二次家訪——訪鄰居樑雲。待人十分熱情的樑雲告訴我:劉長坤家四口人,爺爺、婆婆、父親(已離棄前妻)和劉長坤。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不怎麼務正業,貪玩懶惰。其父母又氣又恨,有時甚至把對孩子父親的怨恨發泄到孫子身上,父子關係十分緊張。

這樣一個“單親”家庭,一對喪失信心的爺爺婆婆,一個不務正業的父親,一個沒有温暖感的孫子,難怪如此表現。長此以往,孩子怎麼會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呢?

“不能這樣下去了。”我便邀請樑雲與我一起做劉長坤爺爺的思想工作。就這樣,我的第三次家訪就開始了。

“老師跟我是朋友,人家對你孫子劉長坤可好啦,不必隱瞞什麼,也無需顧忌什麼,跟老師好好談談吧!”

涕淚滿面的孩子爺爺把我當“朋友”傾訴了滿腔心酸與怨恨,把我當成了“法官”“朋友”道出了一樁又一樁家庭案例?

我感動了,眼圈紅紅的,不時擦拭着淚水。

“日子雖苦,有盼頭才過得下去,你有盼頭嗎?”我禁不住的問,他迷茫地搖搖頭。“不,你有希望”,我堅定地説。他睜大了眼睛。“你的希望就是孫子劉長坤!”

他搖搖頭,擺擺手説:“我現在就管不了他了,孫子也已恨我了,還能指望他!”

“孩子已漸漸地長大了,明白了一些事情,他看見別的孩子叫爸爸時,就低下了頭,一言不發。當同學們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時,他眼裏總是噙着淚花,孩子渴望父母,特別是媽媽的愛,孩子心理的苦痛你知道嗎?”

孩子爺爺聽後,又一次淚流滿面,後悔內疚分明寫在他的臉上。

“你這樣的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在孩子最需要温暖的時候,你應該不惜一切把全部的愛傾注到孩子身上。你愛孩子,他才會愛你,否則只會給他幼小的心靈埋下永久的恨,你説是這樣吧!”他點了點頭。“愛猶如一劑融化劑,愛更能創造奇蹟!”我接着説,“劉長坤是很聰明的,我可是對他充滿信心,你能配合我教育好他嗎?”“能,一定能”他使勁的點了點頭。愛的陽光終於回到了這個不幸的家庭,奇蹟真的發生了。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5

學生信息:

1、學生信息:自習課不遵守紀律,好講話,自控能力差,學習成績一般,但天資比較聰明,是可塑之才。

2、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殘疾(聾啞人)。

家訪目的:

瞭解父母對他的教育方法,改進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家訪時間:

20xx10月14日下午16:00--16:30

雖已進入深秋,可天氣似乎沒我們想象的那麼肅殺。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們學校正熱火朝天的開展着“課內比教學,課外訪玩家”的活動吧,它讓老師們忘了一天工作後的疲憊,有的只是走訪的熱情與興奮。

今天是星期二,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全校教師按計劃進行“訪萬家”活動。由我們班班主任重新擬定出一條家訪路線,將走訪對象鎖定在竇波家,帶好了照相機、家訪手記等必備物品,一同邁向家訪之路。

竇波因為多次不做作業,在學校我與他有過多次面對面的交流,每一次我總是首先對他的優點進行充分肯定與讚揚,然後對它存在的問題一一指出。每次聽完我的教誨後,他總是點頭認錯,並當面承諾,以後改正。可是他的話最多隻能管三天,事後又拋到九霄雲外,依然如故。面對這種情況,我似乎束手無策,於是我想了很多辦法試圖去改變他。如:他做了一件好事,我就大力表揚;字寫得好,要求全班學生向他學習;有學生作業不會做,只要他會做,就讓他去講給別人聽。每一次他都很樂意、很興奮,但怎麼做也沒能讓他按時完成作業。我們試圖借這個機會,通過學生、教師、家長面對面的溝通,激勵竇波,調動他學習上的積極性。

竇波似乎知道我們要到他家走訪,他早就在門口等着我們。當我們快走到竇波家門口時,只見他連忙用手語告訴正站在門口與鄰居手勢交流的母親。當我們來到這裏,他母親熱情的雙手不停揮舞着,從她得那種肢體語言中我們讀懂了那是請我們到她家裏就座,表情中透露出一種高興與喜悦之情。

在竇波母親的帶領下,順着較窄的樓梯上到二樓。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被分為一室一廳,客廳裏擺着簡陋的家庭用具,透出幾分寒酸,這就是竇波居住的出租屋。見到這種情況,我不由想起竇波的父親在外打工的艱辛,正因為如此,所以對孩子缺少管教。而竇波的母親是一個啞巴,對孩子的管教帶來一定的難度,造成了教師與家長電話溝通的障礙,缺少合力教育。但有一點我堅信:陳陽的父母是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不然怎麼會不惜代價,毅然在街上租下房子,來陪讀呢?

剛剛招呼我們就座,他母親就又慌着燒水,其間我發現竇波坐立不安,於是我們就告訴他:“竇波,這次到你家,我們不是來告狀的。”聽到這話,他才放心坐了下來。竇波母親坐下來之後,嘴裏不停地“啊、啊、啊??”地叫,並不停地打手勢,經過竇波的翻譯,我們才知道她所説的大概內容:“是不是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是不是在學校犯事了?”我讓竇波告訴他母親:“竇波是一個頭腦靈活,十分聰明的學生,在學校裏比較聽話,沒有犯什麼事。”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將孩子在校的好表現説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媽媽心裏一定美滋滋,因為整個談話過程她就沒忘給我斟茶,臉上一直面帶笑容,並且不停地用手勢表達對我們的感謝之情。

談完這些之後,我們不失時機地問竇波:“你父母對你的要求高不高?對你的付出多不多?他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當我們問完之後,只見竇波眼角里閃動着淚花,他向我們介紹了爸爸在外是怎麼辛苦,媽媽在家是怎麼操勞。説到這裏,竇波激動起來,站到我們跟前説“老師,我錯了。以後我一定的改掉不做作業的壞習慣”。

竇波的母親,隱隱約約聽出了我們之間的交流之後,她不停地用手示意着,當然更多的是感謝,還表示出老師對孩子教育和教學很嚴格,花了很多時間輔導學生,在這麼忙的情況下,還抽出時間家訪,讓她非常感動。接着她又面對着竇波不停地打着手勢,從這些肢體語言中我們看出她是趁熱打鐵在對竇波進行教育,告訴孩子要認真學習,聽老師的話。此時竇波從我們和她母親的交流中似乎明白了什麼,他站到我們面前誠懇地説:“老師,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請你們相信,我一定改正錯誤。”我們摸了摸竇波的頭,不住地點頭説“我們相信,我們相信”。

一個半小時的家訪,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在我們要走之時,他母親要留我們吃晚飯,竇波拉着我們的手不放,一定要留我們吃飯,我們推辭了。離開竇波家時,看着這對母子,心裏不由得升起一種難言之情:每個家庭都有勤勞的父親、樸實的母親、懂事的孩子,我們的身上的擔子是多麼沉重啊!

對竇波同學的這次家訪,我不由產生一種深深的感悟,這是以往所無法體驗到的。家訪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它作為維繫教師、父母、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通過家訪,可以促使學生健康發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過程中充滿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學教師家訪手記 篇6

今天是十五週星期四,我和數學周老師決定:去班上男孩胡金沅家家訪。孩子家住金銀村2社,離學校大概有兩公里多點的路程。放學前我叫孩子留下與我們同路,孩子茫然地看了看我,點點頭沒説話。

從學校出發時間是下午四點,我們還特意邀請學校王校長一同前往。一路沿着公路走,只是快到家時走了一程斜坡小路,因為天氣晴朗,到孩子家只花了不到四十分鐘時間。出發前我們給孩子母親去了電話,母親説她在街上幫館子,下班就立即回家。快到孩子家時,母親聞聲出來,見了我們很是客氣。本想招呼我們進屋坐,可狹小的兩間瓦房實在騰不出地方,於是在孩子伯媽家端了凳子招呼我們在屋外的壩子上就坐。

我們説出了今天家訪的目的:孩子這段時間上課老走神,總是一副茫然的樣子。也幾乎看不到孩子的笑容,小小年紀卻心事重重。作為孩子老師的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8、9歲的孩子,原本是天真快樂的兒童,卻為何掛着一臉的憂傷。

聽了我們家訪的緣由,孩子媽媽苦歎一聲,哎……

接着她向我們講起了她家近期遭遇的不幸:他們家原本有四口人,父母及兩個孩子。去年,女兒在十七歲時生了一場病,那場病讓女兒的腦子出了問題,女兒竟在一個深夜離開了家,至今杳無音訊,聽來簡直不可思議,可現實就是這樣。父母為此找了很多地方,可最終是毫無結果。也許就因為這個原因,孩子的父親在女兒離家半年後病倒了。説到這兒,孩子母親指了指堆放在我們眼前的那些紅色泥磚,她説這些磚是去年買回來準備修房子的,那時一家人都好好的,女兒正念高中,孩子父親也在外打工掙錢,為了修建磚房,她一個人請人從磚廠買磚運到公路邊,再花錢請人工搬運下來,這些耗費了他們一家的大半儲蓄。可沒想到,建房還沒開始,女兒卻病了。女兒還沒下落,父親又住院了,更令她不能接受的現實,醫生告訴她,孩子父親已是肝癌晚期。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孩子母親根本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可事實就是如此,你不接受它也不可能改變,現在家裏除了8歲的小兒子,她該要去依靠誰,找誰商量,跟誰訴苦。她抹乾眼淚,強迫自己振作起來。她把兒子寄放在孩子伯媽家,自己去醫院照顧孩子父親,可已是癌症晚期的孩子父親,最終沒能戰勝病魔,於幾個月前離開了他們……

聽到這裏,我們幾位老師都沉默了,眼前這個穿戴乾淨整潔四十左右的母親,在一年多時間裏卻經歷了人生多麼悲痛的生離死別呀!原本和睦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就只有小兒子依偎在她懷裏。孩子靜靜地聽着媽媽的訴説,眼裏閃爍的淚花早已控制不住,凝結成淚水順着孩子的小臉蛋滴落而下。母親緊緊地摟了摟孩子,説:“元寶,別哭,沒關係,有媽媽在,媽媽永遠陪着你。”那一刻,我的眼淚也不由我控制,我不曾想到,今天的家訪會是這樣的場面。

也無需多説,我們也已經明白了孩子的憂傷是為何了。那麼幼小的心靈,又怎能承受這樣沉重的打擊。失去了最疼愛他的姐姐,失去了最關愛他的父親,同時失去了兩份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多麼讓人揪心殘酷的現實。面對這樣的家庭,面對孩子和母親,我們除了安慰,別無它言。

眼看天色已晚,我們起身告別,送行出來,孩子母親説了一句:老師,你們放心,再苦再累我也要供兒子上學。我也叮囑孩子母親,希望她多給孩子鼓勵,多講開心的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早一些走出生活的陰影。再現一張天真快樂的笑臉。

家訪回來的路上,我們幾個老師幾度感慨,如果不是真正走進孩子的家庭,我們又怎麼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健康的心靈也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