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錦九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2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錦九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在瓊瑤筆下,愛情是無往而不勝的,可以依靠,可以寄託,可以創造,甚至是驚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愛,一切困難都是能夠戰勝的,一切夢想都是可以實現的。”王朔的“我們明知道這是個圈套,還心甘情願的鑽進去。”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名人們的愛情觀,而我們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在當今社會,談戀愛在大學校園中逐漸成為普遍現象,但是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隨着時代的進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就大學生戀愛的現狀、戀愛的態度、婚姻的態度、戀愛動機、戀愛消費、戀愛中的性問題以及失戀的應對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調查對象:湖北醫藥學院全體在校學生

調查方法:採用了分層抽樣,隨機抽樣對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於戀愛觀問題的抽樣。主要採取書面調查法中的問卷調查,共發出紙質問卷60份,回收50份,問卷回收率為83%;同時發起網絡問卷調查,以電子郵件和網絡日誌形式發出,作為紙質問卷的補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

戀愛觀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戀愛問題上的集中體現,是對戀愛和愛情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大學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戀愛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校戀愛觀進行了一個調查,瞭解我校大學生愛情觀的現狀。

(一)大學生戀愛現狀

(二)大學生的戀愛態度

大學生對在校期間談戀愛的看法

大學生對戀愛所持的態度有積極、消極兩種。大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談戀愛無可厚非,是一種正常現象,因而持積極態度。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不好。顯而易見,大學生認為在校談戀愛是一種正常現象。

(三)大學生的戀愛動機

表3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戀愛並不完全是對於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更多的是出於愛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從眾心理等等,極少一部分是為了婚姻而戀愛。

(四)在戀愛中的消費態度

可以看出來,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應該是男生掏錢,這點還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一部分認為應該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擔;而女生掏錢的情況和不分彼此的情況相對較少。

(五)失戀後的擺脱方法

對於失戀以後的擺脱方法,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傾訴,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麼去化解失戀的痛苦,選擇報復對方來達到內心的平衡。

二、大學生愛情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徵

1、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於“情感寄託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個人來傾訴。

2、孤獨心理。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裏一個人太寂寞,整天無所事事,急於找另一半來跟自己度過無聊的時光。

3、遊戲心理。其戀愛動機是為了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慾望,尋求刺激,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完全持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4、大眾心理。周圍人都談戀愛了,自己還沒談戀愛覺得很沒面子。

(二)當代大學生愛情觀存在的問題

大學是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其心智雖趨於成熟,但在處理大學中戀愛的問題時卻往往不夠理性,本次調查結果凸顯大學生愛情觀的迷茫與困惑。

2、不注重戀愛的結果。目前戀愛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沒有考慮過畢業之後的發展,“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心理遍佈在大學生羣體中。他們把戀愛當做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學不戀愛,便覺得大學不完整,而從未考慮過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這就造成“畢業那天一起失戀”成為一種正常現象。有24%的同學從未考慮過戀愛與婚姻的關係,在愛情觀上表現出不負責的態度。

3、道德觀念淡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5%的同學贊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體現出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及不負責的態度,很多學生從未考慮過未婚同居給他們帶來的潛在嚴重後果。

4、愛情與學業定位不當。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5%的大學生認為戀愛影響學習。在愛情與學業面前,多數同學把愛情放在較重要的位置上,認為只要有愛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沒有理解作為一個學生的根本任務。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提高當地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的競爭意識,增強農民的就業後勁。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温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為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説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並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28.4%,男同學則為37.1%。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佔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40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大學生消費構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素質還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成熟。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迷惑。但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這種種消費不合理現象,不僅僅與大學生本身這個特殊的消費羣體的特性有關,還與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密不可分。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4、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00元以上。電腦的普及率在學校中也是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學校網費預算,每月收取網費20元,沒有電腦的同學每月的上網費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粧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願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粧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7、 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有些學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整體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學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xx元居多,有8%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本人是為大家蒐集了關於中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徵: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羣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因此不能忽略小小的懶惰或者鬆散,即使是假期,也應該勞逸結合,而不是隻是貪圖享樂,這樣的假期才能過的有意義。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温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地追隨了流行於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規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感覺錢不夠花,有許多的東西需要購買,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積蓄。

對策與建議

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費,提出如下建議:.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做好開支計劃,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把握消費時機,學會利用很多大商場換季時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給,不至於開學第一月就成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錢欲的人,出門前最好根據當天需購品的大致價格帶定量的錢。理性消費意識需加強,學會合理利用銀行卡,相對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這會引起高消費,不適合學生的實際。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張家坡鎮初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衞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説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初一、初二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3%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3%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2%

身體症狀9%

恐怖傾向2%

衝動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諮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羣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諮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徵).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當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台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當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當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有75%以上都有過兼職經歷,全國百萬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勞動力市場,而同時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騙取中介費用。行走在寧靜大學校園,你一定能夠看到牆壁上、宣傳板上、櫥窗內形形色色的廣告,是機會還是誘惑?面對“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們該何去何從?為此本刊聯合南農學通社記者團就大學生兼職狀況做了一次廣泛的問卷與網絡調查。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1份,有效率達85.5%。網絡問卷瀏覽量將近1000,在各高校論壇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對廣大想做或已經在做兼職的同學有所幫助。

男生兼職多半為鍛鍊自己

此次的問卷調查,在男女、年級上的分佈比例,可以説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別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職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別:男生衝着錢去做兼職的,佔被調查男生總數的43.9%,女生的這一數值是53.9%;男生兼職為鍛鍊自己的,佔被調查男生總數的52.4%,女生的這一數據是41.5%。

男生中為鍛鍊自己而選擇做兼職的佔了大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女生兼職為賺錢的佔了大半。學工處心理輔導老師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遠見”,同時他又補充道:“也許是因為女生比例比較大,貧困生相對較多造成的。”

而在年級的分佈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為主體,這基本上是出於對現實情況的考慮:大一新生剛跨進大學校門沒多久,有兼職經歷的人還不是很多,同時,大四的學生,由於忙着各自前程,並且畢業在即,較難實施調查。

學生的合法權利需要重視

在被調查學生中,在“第一次兼職的時間”這道題上,165個人填答了,還有6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大一就開始兼職的學生佔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職,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在調查中,這一比例佔到了45.0%,而由同學介紹、自己找、學校勤工助學找到兼職的分別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兩個數據,記者發現裏面隱藏着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57%的同學從大一開始兼職,而同時又有45.0%的學生,第一次是通過學生兼職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兩個數據看,其實,整個學生兼職中介還是相當有市場的。但中介市場魚龍混雜,大學生兼職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個大問題。調查顯示,有將近百分之五十做過兼職的同學沒有受騙,但也有多達百分之四十的同學有過受騙經歷。

遇到這個問題的同學,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撥打110或315消費者會,一般中介為了長期經營考慮,只要有關部門介入他們都會歸還中介費。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學們,最好與中介籤合同,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最好不要輕易交中介費,以防上當。

在兼職次數調查這道題上,只有133個同學填答,33個同學沒有填答。從調查結果看,做兼職次數最多的同學多達10次,而平均兼職的次數是2.33,絕大多數同學僅做過一次兼職。

家教和勤工助學最有保障

至於如何協調兼職和學習的關係,被調查學生中,在“為做兼職,可曾逃課”這道題上,170個人填答了,1個人沒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學生中,表示翹過課的佔了31.2%,可見翹課比例還是相當高的,看來如何協調好兼職與翹課的關係不容忽視。在對上題中所提到的“翹課”的學生的“翹課頻率”調查中,65個人填答了,有106個人沒有填答從填答的65個人看,大部分人選擇了很少,這一數據佔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翹課頻率一般(每週一兩次)的佔26.2%,表示經常翹課的(每週3次以上)的佔9.2%。

大部分學長都忠告計劃做兼職的同學,學習才是大學裏最重要的事,兼職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也值得去做,鍛鍊為主。長期的兼職,最好是在寒假或暑假時參加。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學被評選為最穩定的兼職,家教和勤工助學是由家長和學校支付,故可信度較高,不失為兼職的最佳選擇。促銷成為最有鍛鍊效果的兼職,眾多兼職高手也是從促銷練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鍛鍊自己,那麼促銷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採訪中,有兼職高手告訴記者,他們大部分成功的兼職都是自己主動尋找的,無論是找兼職,還是做兼職每一個過程我們都應該主動地去跟別人聯繫,主動做好應該做的事,讓老闆放心,同事開心。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摘要

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課率、高不及格率等現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學生就業市場化等複雜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學風,已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共同問題。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他們對教學的要求,以找出問題,探索解決方案,我們於20xx年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同類高校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大學生 學習風氣 調查 學風建設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貴州大學南校區大學生。在受調查學生中按系科和班級進行抽樣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在問卷中有針對性地設置了15個問題。共發放問卷邀請106份,回覆問卷100份,回收率為94.3%。

三.調查方法

以調查問卷為主,同時,我們還通過與學生訪談、深入學生所在繫了解情況等方式對調查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了擴展。此次調查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從學生自身的學習努力程度、對學習的投入進行考察,以瞭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二是考察學生羣體行為對個體學習的影響;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自身學習狀況的認識.

要分析大學生學習風氣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認識。每個人對自我學習程度的要求不同,在調查的最前面.我們旨在由被調查人對自己下一個評語,同時結合這個自我評價來探究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其學習行為的形成對學風相關問題的看法,所以.瞭解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認識是對其學習風行調查的基礎。如問題1:你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是多少?大多數同學將自己習時間定位在“1—2小時、3—4小時”等中間狀態,而學習時間達到“5—6小時”卻只佔23%,“更多”則更少只有10%,這些數字顯示了大部分學生對當前學習並不是很在意.而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的有很強的積極性並有着較高的學習慾望而併為之而努力,這些學生就有所謂的‘大學精神’。大學精神在於懂得去愛國家、愛專業、愛父母、愛家鄉。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樑、民族的希望.對 民族的振興要體現責任感,要樹立“國家興亡我的責任”的高度責任感,有了這種責任,才會去努力地學習,努力去拼搏。如問題8:你的預習和複習情況?只有少部分人經常預習和複習,大部分都是偶爾預習和複習,更有甚者完全不去預習和複習。我們都是讀了十幾年的書的人,都應該知道只靠課上那點時間根本學不懂,可是為什麼還是沒有多少去預習和複習呢?

這就是大學生的學習風氣,在高中的時候再累再苦只要想到大學就能挺過去,到了大學才知道大學時間的確夠多,可是卻也找不到高中的充實感了,或許到了大學玩是許多大學生覺得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苦了10多年,可是我們光是對付中考、高考就那麼辛苦了,那我們在大學出來是面對整個社會難道我們不付出就可以?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所以作為大學生我們的責任更重,更應該去為國家的建設去學習。再如問題13:你對專業的興趣如何?大多數學生都是‘很感興趣 、感興趣、比較感興趣’。看來我們好多同學還是沒有被迫選這個專業,被錄取的就是自己填的專業。也有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專業不感興趣,説當初被調劑了或者説不了解這個專業,現在發現不好就業。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對於一個專業只有努力地付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個領域的樂趣,才會去努力,也才會去愛惜。專業對大學生來説就是生命,只有具備了一種專業技能,才能有機會去服務這個國家、去建設這個國家。

(二)學生的學習情況

據統計,被調查學生中逃過課的學生佔93%,沒有逃過課只有7%。導致逃課、的.各種原因中,認為此課程太過無聊佔34%、逃課的課程不需要考試,覺得沒有必要上的佔33%、覺得不如在宿舍自學的佔18%,其餘通過走訪調查的,認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的佔20.4%、認為自己學校的效果更好的佔16.8%、認為學生會、社團、兼職繁忙導致的佔16.1%、沉溺於網絡、遊戲的佔14.3%,這説明學生認為原因主要在自身。從問卷看,學生認為此課程太過無聊、逃課的課程不需要考試,覺得沒有上是學風不好的主導性原因。

能按時完成且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的學生有49.6%,抄作業的大學生有40.3%,更有甚者根本不交作業。在課餘時間,每天學習時間低於1小時的學生有37.5%,低於2小時的有39.3%,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根本不怎麼學習,只是到了要考試時才突擊一下。還有的同學常常上網玩遊戲、看小説。很多同學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學習的問題。

五.有關大學生學風的幾點建議

對當前大學生學風出現的問題,既不可對學生全盤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須加以重視,抓住問題的關鍵,採取積極的引導和建設措施。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為了研究和分析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從零用錢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父母對子女消費的態度展開調查。做出公佈,使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中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針對消費經濟來源做了分析,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中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中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中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着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中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範。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中學生消費觀念。中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着子女的意願,以至於造成中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慾望。中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瞭解中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中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説,中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餘,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佔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佔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佔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中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牆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概述:隨着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就業形式日趨嚴峻,為了在畢業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很多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從事兼職工作,一方面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社會,獲取了一些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綜合實力。大學生兼職已是大學校園裏的一種普遍現象,其實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兼職是大學生交際圈的突破,是大學生生活的潤滑劑,也是大學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無論同學們有沒有做過兼職,眼下都存在着一條漫漫兼職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該怎麼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職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能對部分大學生今後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更好的做好兼職工作,為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日益成為我們大學生關注的問題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對在校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兼職情況進行調查和統計,使更多的在校大學生了解自己身邊的兼職,瞭解自己,瞭解自己適合怎樣的兼職,學會求職的技巧,讓同學們增長經驗,少走彎路,在以後的兼職工作中,更能從容應對,得心應手。希望能夠為在校有志大學生以及後來的學弟學妹們提供一個合理的借鑑。使其大學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合理。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是瞭解在校大學生看待兼職的態度,所作兼職的種類、目的及收穫,兼職所得的支配,兼職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兼職中遭遇的問題及利弊,家長對於子女兼職的態度等等。 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問卷及其統計結果見附錄)的形式進行。總共發放108份問卷,大一:30,大二:48,大三:30,回收108份,回收率100%。其中,男女比例平均。

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市北校區大一、二、三的學生。

二、現狀及問題:

(一)現狀

1、大部分大學生贊成打工。其中大二學生是打工中的主力軍,大一、大三人數少。從上述數據顯示大學生看待兼職的態度是肯定的,大學生做兼職的觀念在大學校園中非常普遍。 大學生獲取兼職的途徑:大學生獲取兼職的方式有很多,但大多是通過中介介紹。兼職人氣排行榜: 大學生兼職的範圍是廣泛的,種類是很多的,但是多為服務性行業。

(二)問題:

1、打工受騙:

有些同學以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讓交押金就交吧,因此剋扣工資中介詐騙比比皆是。儘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着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兼職所得的支配:大學生對自己兼職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而在實際當中大學生兼職的工資也是比較低廉的。有的同學用來做生活費,減輕家裏經濟負擔或實現自立。但有很多女孩子兼職所得的收入基本用作了平時的打扮,男同學打工是為了追求異性,這種打工還不如不去,不如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

3、從事兼職與學習的關係:學習與兼職的統一,需要我們找好兩者的平衡點。能力的鍛鍊固然重要,但我們做事情要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後再做決定。

4、家長對子女從事兼職的態度:大多數家長對子女兼職的態度是肯定的,但是有些家長的確不知道自己子女在外兼職。我們還是提倡在大學生期間,把握好時間和機會去學習,和鍛鍊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就包括兼職的。但,兼職的前提是有個“度”,量要掌握好,不要為了兼職而荒廢學業。

三、原因分析

1、制度:市場經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兼職機會。在市場經濟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都有了充分的自由選擇權,這為大學生

兼職提供了前提條件。市場經濟帶來的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帶來了人才競爭的激烈化。大學生為了更好地面對人才市場的競爭,也希望能夠參加社會兼職,為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2、社會影響:導致這一現象最直接的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後,大學生都是有素質文化的知識青年,但社會所提供給我們的一般都是勞動力工作,只有很少數大學生做的兼職是與自己專業掛鈎或者其他對自己未來就業有幫助的工作。

3、家庭教育:從學習方面上看,大學的課堂授課時間要大大少於中學階段,以自學為主的大學生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從生活方面看,進入大學後,衣食住行等個人生活往往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活節奏快,活動空間大,接觸面廣,朋友同學來自全國各地,語言、個性、習慣、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的差異,在共同生活相互接觸中,易逐漸融合;從校園環境上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各種啟事,各式傳單隨處可見,各種組織的活動,各式性質的社團比比皆是。這為大學生們兼職提供了豐富的舞台。

4、個人修養: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們不願把學習費用和日常消費這筆巨大的開支讓父母全部承擔,於是,選擇兼職就成為大學生們解決龐大開支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其實是一種孝順的行為。數據顯示:做兼職首要目的是賺錢,其次是是為了接觸社會,拓寬交際面,積累社會經驗,為鍛鍊能力,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當然也有同學只是很好奇,見別的同學做兼職做得很"紅火",自己也要試一下。總而言之,

絕大部分同學從事兼職的目的比較明確。

四、對策與建議

1、在校大學生可以在學校成立相應的社團或組織,以幫助同學們解決困難。

2、打工要為“能”動而不為“利”動。掙錢確實也是打工的一個目的,但這不應該只是唯一目的。對大學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會能力,這無疑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但打工最好能與自己所學專業的有關工作結合,但對現在的形勢而言,是不可能的。

3、打工應擦亮你的眼睛,提高自身素質。打工其實也具有很大的冒險性,在良莠不齊的社會大染缸裏,想如你所願地打好工並非易事,所以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來增加就業機會之外,還必須有一雙洞察社會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線,提防一些居心險惡的人。但有的學生是為了掙錢,為了兼職而兼職的。談起推銷電話卡、做校園代理他們頭頭是道、口若懸河。當談到起他們的學習是卻是一副呆若木雞的樣子。“實踐經驗”倒是增加了不少,到頭來卻是考試多門掛科,空耗了三年大學時光。結果發現自己除了一身“工作能力”之外一無所長,課程也給荒廢了。等到踏上工作崗位時發現對其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卻沒有絲毫。這空有一身工作熱情與能力的同學們卻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間與機會。因為他連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沒有,流水東逝而技無所長。這樣的學生到最後必定仰天長歎,悔恨當初。

總而言之,大學生做兼職必須認清自我,端正態度,分清利弊,擇善而為之。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一. 前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方法、對象

1. 調查時間

2. 調查方法

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0份

3.調查內容

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從壓力的大小程度、壓力主要來源方面進行調查

4.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專科和本科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世界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關係日趨負責,大學生們承擔了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就業的壓力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在無形中讓大學生身體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學會提高抗壓能力更具有挑戰性和不可忽視。此次的調查的對象並非同一間學校,而是來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問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出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如下:

(一)從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看:

除了性別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有影響,學生來自的地區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來自農村的學生會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壓力大:在調查報告中顯示,選擇壓力非常大的,農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選擇偶爾有壓力的,農村的佔43%,相對來説,城市的佔18%,這一結果也在我的預想中,農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從小,農村的學生就被灌輸讀好書,走出農村的教育,所以農村的孩子在讀書方面也會更努力,可這麼一來,壓力也無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見慣了村裏的人不斷往城市去就業、謀生,甚至有些人家情願在城市裏租房子住也不願在農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實擺在農村學生面前,除非自己夠優秀,比別人更努力,自己才會有出路,才能擺脱貧困的生活。而城市裏的學生也許是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對生活危機感方面就不會比農村學生敏感,因為他們知道起碼自己還有家父母的靠山,壓力就會比農村學生壓力小一點。

當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問及現在的壓力性對於以前來説,性格開朗的學生要比內向、冷漠、孤僻的情況要樂觀得多。

正如圖像顯示的,選擇壓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開朗的人佔了43.90%,內向的人佔了46.34%,在選擇壓力小了,性格開朗的人中佔了70.97,內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較懸殊,可見,抗壓方面,越開朗的學生心理壓力方面要小些,這也許是因為心態不一樣,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表現得就不一樣。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主要來自就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交往、感情處理這四大方面。

從現實的結果看,在主要心理來源中,77%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32%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30%選擇了感情壓力,當然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壓力,77%和43%的比例讓我不得不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之重,幾乎可以説1中就有6、7個人有就業壓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顧慮。在問及家庭教育中給壓力最大時,74%的學生選擇了是來自父母的期望,18%選擇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經濟不夠好,6%是因為家人關係不好。

從中看出,就業和家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經濟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主線,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壓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壓力大,性格內向比性格開朗的壓力大。

(三)壓力的來源分析

1、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説是幾乎存在大學生活中的,並且是隨着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社會的複雜,競爭的激烈,人心的難測,讓在習慣了風平浪進的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更有恐懼感。近年來,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而相對提供的就業缺口卻還是不怎變化,要想在人才濟濟的社會裏鑽出一個角落,真是難上難。加上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滿意程度不高,在調查中,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很滿意,而24%表示沒感覺,這麼一種狀況的確令人擔憂,專業方面給不了他們安全感,就外面的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兩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讓他們心裏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業後的職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資也怕不盡人意,或是就業中逃脱不了遲早一天被競爭淘汰。

2.家庭壓力

來壓力來源這塊,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可見份量不樂觀。望子成龍,望女成分,一直是眾多父母的願望,他們從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這方面的壓力會更明顯一點。寒窗苦讀十幾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夠大學畢業找份好的工作,而學生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揹負了這種期待。他們也想盡自己努力不讓家人失望,可反觀自己的條件和社會的挑戰遍不得不感歎前途渺茫,更是時時擔心最終大學畢業就是面臨失業,給家人當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學生的壓力也來自於家庭的家境,18%的學生認為在家庭壓力這塊,家境不好和家人關係不和諧,也是他們心裏負擔的一個原因。面對着種種的壓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點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間總是鬧矛盾,吵吵鬧鬧,的確人人很揪心,心情也會不好。從身邊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發現家庭和諧的學生性格會比較開朗,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會強很多。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

3.人際交往

大學算是半個社會,我們天天都得跟老師同學打交代,相對初中高中來説,和人打交代的頻數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對的人更是各種各種,這要求我們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的交往作為了心理壓力的一部分,他們也許煩惱該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交往,因為在大學,人脈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各種評優,況且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辦事起來都非常順利,朋友也會有很多。且不談生活在校園中,僅僅説在宿舍,如何與舍友相處,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學四年,我們幾乎都在同一個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樣陪伴在身邊,如果連和他們都溝通不好,又該如何度過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4、感情問題

到了大學,很多人都選擇了拍拖,感情的不確定因素,讓大學生們也會苦惱!

大學生們會嚐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調查報告中,也有30%的人把這點列入了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