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贈汪倫

贈汪倫的詩意李白

欄目: 贈汪倫 / 發佈於: / 人氣:3.32W

《贈汪倫》是李白送給好友王倫的一首贈別詩。下面我們為你帶來《贈汪倫》的詩意,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贈汪倫的詩意李白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意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傳説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着告訴他説:“桃花是我們這裏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説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不知怎麼回事,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來,連説:“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羣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裏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裏,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裏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着眾多遊人。

註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遊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做這首詩贈與王倫。

2.踏歌:一種民間歌調,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着拍子,這是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簡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敍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着一羣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着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説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説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羣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説:“若説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名家評點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説:“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作者介紹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象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並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如“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衝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慄,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鋭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説,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徵,那麼,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