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岳陽樓記 / 發佈於: / 人氣:9.76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岳陽樓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陽樓記》讀後感(精選15篇)

《岳陽樓記》讀後感1

早聞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這年寒假,我早已迫不及待的獨去前往岳陽樓去登門遊覽一番。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閲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山嶽陽樓風景區”。

……經過一路顛簸,我終於在入夜之前來到了岳陽樓。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正所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裏所寫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只見樓南邊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洞庭湖的氣勢為雄偉磅礴,洞庭湖的為月色柔和瑰麗。

我站在樓下向上看去,整座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與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黃鶴樓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相比,毫不遜色。

漸漸的,在我不經意的瀏覽中,夜深了,我好似也痴了。當我走到頂樓的護欄邊上時,才真正的感受到“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含義呀。啊——岳陽樓,白天你是一個健壯的小夥子,有着寬廣的胸懷,向着天空長笑,夜晚,你就是一個温柔婉盈的女子,披戴着五彩的霓裳,輕輕舞蹈着。在這裏,在這燈火通明的湖邊,唯有你是這兒唯一高大耀眼的雄星。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樓下,戀戀不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那岳陽樓雄偉壯觀的美景,還有那氣勢非凡的洞庭湖與前者交織於我的腦海裏,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岳陽樓記》讀後感2

人是感情的動物,當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時,常會因為得失價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而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騷人因環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憂心沖沖,抑鬱而終。反觀宋朝蘇軾被貶謫在外,卻能把心事託付山水,所以能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文章。

如果李賀不早死,或許有更多絕妙作品能流傳下來,可惜他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況且,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形銷骨毀,流於一種不滿現實、沉鬱的、萎靡不振的跡向。這對國家、對社會乃至個人又有何益?只不過是使後人感到歎惋罷了。

孟子云:“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現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才是文人對得失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下,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也不因處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天的遼闊,而人類的生命只是幾照露水,當露水蒸融時無影無蹤。偶爾我們會回想過去,緬懷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寬容與氣度,安慰被謫的好友。歐陽修謂其“能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在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民生為主,實得利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陽樓記》讀後感3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敍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敍作文原因後,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經過寫環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境: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悦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雲密佈、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終,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我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境變化而心境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裏。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當時時刻刻惦念着國家,以國家大局為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必須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麼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眾,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為國家擔憂,為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後,就能夠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齊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僅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後,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當心繫國家,從而折射出應當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紮實,玩得開心。

《岳陽樓記》讀後感4

《岳陽樓記》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傳世名作。慶曆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巴陵做官,重修了歷經戰火動亂被毀的名樓---岳陽樓,修葺一新之後,邀請范仲淹為岳陽樓題寫文章,以志紀念。范仲淹就創作了這篇廣為傳誦的文章《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分敍事、寫景、議論三部分。文章一開頭作者略敍創作這篇文章的緣由:“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址,刻唐賢今人詩文於其上,囑餘作文以記之”。之後,用濃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陽樓上所能見到的景物,通過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對比描寫,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與抱負,這種人生理想對後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很小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媽媽又讓我重温了《岳陽樓記》,文章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為平民擔憂;獨處邊遠江湖,為君主分憂,這就是進京做官也擔憂,退隱江湖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説“當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擔憂的時候我就為他們擔憂,而當天下人都安居樂業感到快樂之後,我才敢快樂”吧!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一員,就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學習,以天下民族和國家利益為己任,等將來長大後回報社會,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的最大快樂。這才是一種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標。

《岳陽樓記》讀後感5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遷客騷人多會於岳陽樓。我們無法再現當年景象,留給我們是一些深深遺憾和無盡思考。

岳陽樓雄偉壯觀,洞庭湖南極瀟湖,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有着街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雄偉,有着朝暉夕陰無窮變化,再加上遷客騷人華麗詩篇和萬船感慨,使得岳陽樓更加神祕。

歷史已經過去,當我們五次回憶歷史時候,我們能夠看到是一個積極向上滕子京,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少年不識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輝煌,也有着墜落遺憾。於是滕子京遭貶而你又受牽連,但你並沒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遭遇令人悲歎,真是“卻道無涼好個秋”。或許辛棄疾也和你一樣“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歲族旗擁萬夫”。但最後也只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鄰家種樹節”遺憾與無奈。《美芹十論》、《九議》也隨之成為歷史泛黃一頁而後十六十年則讓人頓覺悲哀。

或許辛棄疾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你,范仲淹淚光朦朧了蒼顏白髮。於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了你無畏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人生態度。你精神、品質永遠活在後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恆。相信若干年後仍然能夠聽到你那豪邁壯語!

《岳陽樓記》讀後感6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遷客騷人多會於岳陽樓。我們無法再現當年的景象,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深深的遺憾和無盡的思考。

岳陽樓雄偉壯觀,洞庭湖南極瀟湖,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有着街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的雄偉,有着朝暉夕陰的無窮變化,再加上遷客騷人華麗詩篇和萬船感慨,使得岳陽樓更加神祕。

歷史已經過去,當我們五次回憶歷史的時候,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滕子京,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少年不識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輝煌,也有着墜落的遺憾。於是滕子京遭貶而你又受牽連,但是你並沒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歎,真是“卻道無涼好個秋”。或許辛棄疾也和你一樣“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歲族旗擁萬夫”。但是最後也只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鄰家種樹節”的遺憾與無奈。《美芹十論》、《九議》也隨之成為歷史泛黃的一頁而後十六十年則讓人頓覺悲哀。

或許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你,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髮。於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了你無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態度。你的精神、品質永遠活在後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恆。相信若干年後仍然能聽到你那豪邁的壯語!

《岳陽樓記》讀後感7

今讀《岳陽樓記》,對作者的人品、人格敬仰之情猶然而生、有感如下。

一、政治失意不失志。

作者於1045年因改革弊政失敗,被罷去副相官職,貶至鄧州(今河南鄧縣),遭受了嚴重的政治打擊。雖被罷官降職,作者卻沒有失去志向,仍然在新的崗位上勤懇工作。相比我們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遇到困難、遭受挫折、偶感仕途無望,從此就一蹶不振。對人生的理想、信仰瞬間發生顛倒的看法,工作中出現消極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顯然經受不起人生的挫折和失敗的考驗。就此比較,作者身為封建時期的官吏,在三年縣太爺,十萬雪花銀的時期,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想,值得我們認真很好的學習。

二、憂國憂民的思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此句不泛體現了作者濃厚的封建忠君意識,但它更能體現作者的憂國憂民思想,做官時要想到民眾,為民眾多做事、做好事,不做官時也要想到國家,關心國家的發展壯大,把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

當今,我們一些同志當官時,不是憂其民,而是高高在上,把公僕變為主人,甚至腐化墮落。不當官時也不憂其國,對國家發展壯大漠不關心,置若罔聞。我們共產黨是領導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力量,代表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共產黨人就更應具有憂國憂民的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發展壯大多做貢獻。

范仲淹的告誡我們的是世人應有大公無私的精神。

《岳陽樓記》讀後感8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當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時,常會因為得失價值的偏失,因怨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真諦是人為的,而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科騷人因環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抑鬱而終。反觀宋朝蘇軾被貶謫在外,卻能把心事託付出來,所以能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文章。如果李賀不早死,或許有更多絕妙作品能流傳下來,可惜他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況且,這種頹廢的一直必能使人形銷骨毀,流行一種不滿現實,沉鬱的、萎靡不振的跡象。這對社會乃至對的人又有何益。只不過是使人感到歎惋罷了。孟子云‘土窮不離義,達不離道’。有孕‘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於現世’。‘窮則獨善起身,達則兼善天下’。

這才是文人對得失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下,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也不因身處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天的遼闊,而人類的生命只有幾滴露水,當露水蒸融是無影無蹤。偶爾我們會想過去,緬懷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寬容與氣度,安慰被謫的好友。歐陽修謂其‘能富貴貧賤,譭譽歡威,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在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民生為主,實得利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陽樓記》讀後感9

《岳陽樓記》讀後感《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敍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敍作文原因後,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通過寫環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悦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雲密佈、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後,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境變化而心情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裏。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該時時刻刻惦念着國家,以國家大局為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一定能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麼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眾,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為國家擔憂,為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後,就可以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起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才能夠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後,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該心繫國家,從而折射出應該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紮實,玩得開心。

《岳陽樓記》讀後感10

前不見古人,使我們愴然涕下。自古遷客騷人多會於岳陽樓。我們無法再現當年的景象,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深深的遺憾與無盡的思考。

岳陽樓雄偉壯觀,洞庭湖南極瀟湖,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巖疆。有着街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的雄偉,有着朝暉夕陰的無窮變化,再加上遷客騷人華麗詩篇與萬船感慨,使得岳陽樓更加神祕。

歷史已經過去,當我們五次回憶歷史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滕子京,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少年不識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輝煌,也有着墜落的遺憾。於是滕子京遭貶而你又受牽連,但你並沒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歎,真是“卻道無涼好個秋”。或許辛棄疾也與你一樣“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壯歲族旗擁萬夫”。但最後也只有“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鄰家種樹節”的遺憾與無奈。《美芹十論》、《九議》也隨之成為歷史泛黃的一頁而後十六十年則讓人頓覺悲哀。

或許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刀光劍影。你,范仲淹的淚光朦朧了蒼顏白髮。於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了你無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態度。你的精神、品質永遠活在後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恆。相信若干年後仍然能夠聽到你那豪邁的壯語!

《岳陽樓記》讀後感11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古來少有的名文、美文、雄文,觀起來讓我收穫不多不少。

可能是我看點比較獨特,我首先看到的是兩位大文豪去看整個世界的視角。首先從題目來説,《岳陽樓記》,自古以來就很出名,就是文人墨客多顯之地,反而是《醉翁亭記》中的醉翁亭,如果不是歐陽修一文提到,可能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這裏就可以看出兩人的不同了:范仲淹從一個名勝去看天下人,是以大見更大,而歐陽修卻從一個小地方去看天下人,是以小見大雖然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會看到不同的東西。可我還是比較認同歐陽修的視角,畢竟是為官,就是為了民,所以還是得從民的身上出發,而不是從文人墨客出發,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畢竟人范仲淹都沒到過岳陽樓,所以范仲淹的視角我也不覺得否定。

我從這兩篇文章得到的不是知識,準確的説是不僅僅是,我的到最多的其實是道理,它解決了縈繞我心頭很久的疑問——我到底需要什麼,就拿做好事來説,有的人終其一生去行善,到最後卻不為人所知,反倒是那些名人,隨便乾點什麼影響力都比他們大,那麼行善到底為了什麼,為了積德?為了出名?還是其他什麼呢?我思考了很久,讀了這兩篇文章後,我抓到了一些軌跡,其實驅使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腦子而是他的心,就如兩位文豪,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為了什麼,其實是為了他們的心,他們的心所向往的,簡單來説就是隨心,這也是我觀兩篇文章後最大的收穫。

《岳陽樓記》讀後感12

假期裏閒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偶然發現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後我感慨萬千,便把讀完後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一段,因為只要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併忘了,端着酒杯對着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了岳陽樓美的神奇。

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

從這一段“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裏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説:“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了范仲淹的憂愁。

《岳陽樓記》讓我知道了岳陽樓的美,也讓我懂得了“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岳陽樓記》讀後感13

讀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我被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深深打動。

在《岳陽樓記》一文中,范仲淹因記述重修岳陽樓一事,向人們傾訴了他的政治抱負。他批評那些因環境的好壞而悲喜的人,批評了他們悲觀消極的生活態度。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卻是一個積極面對生活的人。他受貶後還積極從政,短時間內就是巴陵郡“百廢俱興”。就範仲淹本人來説,他的一生是憂天下的一生,不論是日食兩餐冷粥,還是做參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來説,儘管帶有一定的階級侷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卻是很值得後人繼續發揚光大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嚴於律己,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張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鑑的。想來,在當時的社會中,范仲淹能夠提出那些見解,是在是難能可貴!

由此,我想到現在,一個人不論其崗位如何,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關心國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積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刻刻關心國家和人民的人為榜樣。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從小樹立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志向。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流傳了千百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而今我們要賦予它更新的時代意義,繼承發揚廣大!

《岳陽樓記》讀後感14

我沒有到過岳陽樓,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卻早已使我心嚮往之。透過《岳陽樓記》酣暢淋漓的文筆,那臨江的春色,秀美的風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歡愉,彷佛盡收眼底,如臨其境。“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會理想,正是自然界萬類霜天競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諧歡暢,是榮辱皆忘的博愛與奉獻,是社稷民生的繁榮與平和。看如今,黨的“”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更加重視環境建設與保護,歸根結底是為了全體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憂國憂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幾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終堅持以造福天下蒼生為己任,為黎民百姓謀福祉。他為官清政廉潔,體恤民生疾苦,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但不改青雲之志。個人的榮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雖窮困潦倒,其心繫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灑脱,憂國憂民的情操,像一面鏡子,在歷史的長河裏熠熠生輝,令人敬仰。

自強不息,奮鬥不止,范仲淹終其一生踐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神聖的使命感與榮辱觀,如今已成了我們民族精神的無價之寶。理想,是一面旗幟,有了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一定會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視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漸漸模糊的字跡,咀嚼範公留給我們的《岳陽樓記》,一任自己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想,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是值得我們當代青年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岳陽樓記》讀後感15

《岳陽樓記》讀後感《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敍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家在略敍作文原因後,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通過寫環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悦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雲密佈、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後,作家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境變化而心情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裏。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該時時刻刻惦念着國家,以國家大局為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麼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眾,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為國家擔憂,為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後,就可以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起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後,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該心繫國家,從而折射出應該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紮實,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