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讀書習慣作文四篇

欄目: 習慣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54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習慣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習慣作文四篇

讀書習慣作文 篇1

現在的家庭,幾乎所有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特別是小時候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但是我説起這件事來很慚愧,特別是女兒看書這個習慣與我的偷懶有關!珺玥爸由於工作關係不能每天都回家,因此晚上家裏只有我們娘倆。女兒 5 個月大的時候,我就給她幾本圖畫書讓她自己在沙發上看着玩,我則趁機做一些家務。沒想到我的偷懶竟慢慢培養出一個“小書蟲”。

隨着年齡的增長女兒讀書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天文地理、中外故事、寓言、童話等等。她百看不厭,我和女兒還親自到響水少兒圖書館辦了借書證。現在,女兒很喜歡看書,每天睡前的半個小時是我們的讀書時間,也是我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我們常常一邊講故事,一邊表演。記得又一次,我從牀頭拿起一本《胡蘿蔔種子》給女兒:“快來種胡蘿蔔啦!”女兒接過書,又講起來:“小弟弟在地裏放了一粒胡蘿蔔的種子,他每天澆水,媽媽説不會長出來的,哥哥説不會長出來的,後來種子發芽了,長大了,拔呀拔,拔出一個大胡蘿蔔呀!”

十一國慶放假時,我和女兒回外婆家,女兒學《胡蘿蔔種子》裏的小弟弟,拉着外公去種胡蘿蔔,還把她吃剩的蘋果核、梨核都種了進去,她一邊用小鏟子挖土,一邊説:“會長出蘋果樹的,媽媽就不用再買蘋果了。”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女兒還“種”進去一輛小汽車,她説會長出好多“汽車樹”,她好組成汽車隊!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很累但很快樂。但是我相信 --- 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女兒讀書的習慣會對她的將來有很大的幫助。

讀書習慣作文 篇2

“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毫無疑問,讀書是我們青少年獲得全面成長的第一課。為了同學們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從上一週開始,學校通過漂流圖書活動的形式,引導我們共同讀書,與書為伴,與經典為友,開拓視野,從而享受讀書與生活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我們誠實守信的品質。寧靜才能致遠。讀書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往往比物質上的享受更重要。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很多傑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時代都酷愛讀書,以書為友,以書為樂。毛澤東能夠成為偉人跟他喜歡讀書是分不開的。他曾經説:“我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俄羅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也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他曾經説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比爾·蓋茨在少年時代感覺最有樂趣的事情就是連續幾個小時逐字逐句的讀《百科全書》。儘管後來比爾·蓋茨沒有讀完哈佛大學的課程,但他一直保持着勤於閲讀的習慣。比爾·蓋茨的個人成就,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讀書。讀書對於人的成長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愛讀書的民族,如猶太人。近代史上三個最偉大的人物均來自猶太民族:馬克思以唯物辯證法改變了人類對社會的看法,愛因斯坦以相對論確立了嶄新的宇宙觀,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讓人更準確地瞭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猶太族人。

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他們每人年均讀書60本,中國人均只有5本。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係,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那麼,對我們來説,應該讀什麼書呢?青少年讀書除了課本以外,應該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主。的確,讀文學名著是非常必要的,但對青少年的全面成長來説,僅僅讀文學名著是不夠的。

為了讓同學們汲取豐富的知識,我給同學們提供三點建議:第一,我們要博覽羣書。我們青少年要開闊視野,要廣泛的閲讀。應該注意博覽羣書,文學名著、散文經典、人物傳記、通俗哲學、科學作品、寓言童話、歷史讀物、生活讀物、政治社會等等,都應該涉獵。博覽羣書的人,才可能成長為學識淵博、思想鋭利的人。第二,我們要讀最好的經典作品。讀經典作品才算的上是最聰明的讀書方式。最好的書是最優秀的頭腦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讀這樣的書就是從歷代先賢那裏源源不斷地獲取精神食糧和人生教益。第三,我們要養成經常讀書的習慣。如果能夠你們養成經常讀書的習慣,那麼你們將從書上獲得驚人的知識與智慧。哈佛大學的一位前任校長説過:“要養成每日閲讀有益書籍的習慣,幾年後思想上將有大的長進。”願我們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在閲讀中健康成長!

讀書習慣作文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名人高爾基説的。以前,我不愛讀書,一有空就想着去玩電腦。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

記得那時候是三年級,老師推薦我們看《中華傳統故事:漢字趣味故事》,這本書通過圖文並茂形式講述了漢字歷史變遷許多經典文化事件,讓我明白中國漢字是世界上之古老漢字,它承載着華文明源遠流長曆史華漢字具有形體美、意藴美、哲理美等多重特徵漢字形成、演變和發展時時刻刻都與華歷史文化發展緊密連接。讓我深深在感受到中國漢字的偉大和神奇。從那以後,我就每天堅持看一個小時的書。

我從書中獲得的知識真是豐富多彩:從《封神演義》中讓我感受到了神話的神奇,讓我對神話故事特別感興趣了。從《三國演義》中我知道了桃園三結義講的是劉備、張飛、關羽,也讓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劉備攻克一個個難關;還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來自於這一本書,更讓我瞭解曹操雖然奸詐多疑,但他卻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我不但從書中汲取了知識,更從這些書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漁夫的故事》讓我懂得遇到任何事都要冷靜,堅強,不能半途而廢;《笑貓日記——球球老老鼠》讓我明白做好事不能強行做,而是發自內心的想做好事。

就像我們“小逗號書屋”的牆上貼着醒目的一句話:閲讀的最大理由是可以擺脱平庸,讓閲讀像呼吸一樣自然。因此,大家一起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吧!

讀書習慣作文 篇4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説,台灣作家龍應台在一篇文章裏説,一個當家長的,若是要從眾多的叮囑裏,選一個留給孩子的話,該選哪一個,龍應台説,她會選養成讀書的習慣。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説的“漁”還是“魚”的問題。老家有句老話,家財萬貫,不如薄藝在身。説白了,就是給多少金銀財寶,都不如給個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就是一門人生的薄藝,就是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以聲音而論,分默讀和朗讀。成年人的讀書,多是默讀。讀書的習慣,要從少年培養,而少年時期培養的辦法,主要是朗誦,就是有聲的讀,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好些人,把朗讀、背誦,當做增加知識的方法,訓練記憶能力的辦法,不能説不對,但不全面,甚至可以説是片面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朗讀,是做文章的一種訓練。中國古代文論裏,有許多好東西,其中之一叫文氣説。曹丕説過:“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意思是,文章主要是由氣構成的,氣有不同的體式,文章亦然。文章寫得好的人,一是天賦,一是訓練。氣就是天賦,朗讀就是訓練這種氣,使之貫注到文章裏,使之成為文章。

過去的'文章大家沒有留下記載,不好説。現代文學上的好多名家,留下記載,可以説,少小時都經過這種嚴格的訓練。著名作家胡適先生在《四十自述》裏説:“我念的第三部書叫做《律詩六鈔》……全是律詩,我讀了雖不懂得,卻背得很熟。”書裏,還開列了他小時候“誦讀”過的十三種古書,除了《論語》、《孟子》,還有《書經》、《易經》、《禮記》等。

胡適只説了誦讀過什麼,沒説他是怎麼誦讀的。魯迅先生就説了,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是這麼説的:“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徐志摩在《雨後虹》一文裏,也説過他們小時候,是怎樣朗讀、背誦的,跟魯迅的情形有相似之處:“我記得兒時在家塾中讀書……可憐的‘讀書官官’們,還是照常臨帖習字,高喊着‘黃鳥黃鳥’,‘不亦説乎’……先生亦還是照常抽他的煙,哼他的‘清平樂府’。”

從魯迅和徐志摩的文章裏能看出,他倆都是大聲朗讀,直至背誦,另外,他們唸書時,他們的先生也同樣在唸書。魯迅的文章裏,將先生朗讀的聲調也寫出來了。先生的聲調,也正是學生的聲調。那時的孩子們,説上學不説上學,説唸書。在學堂裏,那真的是在念書。

這就説到朗讀跟做文章的關係了。文章是有調子的,朗誦的多了,背誦的多了,就掌握了文章的調子,寫起文章來就順暢了。這句下來,就知道下一句該怎麼寫。文章也是有調子的,有時這句完了,肯定要有下一句,沒有,人就覺得不順,覺得拗口。人們説,好的文章,有種韻律美,道理就在這裏。

詩歌的韻律感,是最強的。現在許多青年詩人,寫新詩的,總共也背不會幾首詩,怎麼能寫好詩呢?新詩的韻律,主要體現在音節上。

有一首新詩,聞一多的《靜夜》,不是課本上的,是讀高中時,學校組織一個朗誦會記住了,幾十年了還能背下來。寫新詩,不背上幾十首新詩,對韻律怕就掌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