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鄉愁

席慕容的鄉愁情感賞析

欄目: 鄉愁 / 發佈於: / 人氣:2.6W

鄉愁》從內心綿延不絕的鄉愁的形象化作大樹的年輪,永遠的思鄉之愁就這樣通過形象的景物,化抽象為具體的表現了出來。為大家分享了席慕容鄉愁《鄉愁》的情感分析。

席慕容的鄉愁情感賞析

鄉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説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一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一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裏別離,濃似血卻又隔着一層迷濛的雲霧。用霧裏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一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鄉愁詩

對於台灣詩人而言,鄉愁是永恆的主題。台灣迴歸祖國,是海峽兩岸善良的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回到故鄉,更是普遍大陸寓台居民的心理焦慮。所以,思鄉文學曾席捲台灣文壇,書寫鄉愁的篇章,在台灣文學中俯拾即是.濃厚的鄉情和狂熱的尋根使台灣詩人慾罷不能.于右任,覃子豪,余光中,鐘鼎文等人的鄉愁詩,成了孤懸海外的遊子們的精神慰藉.同樣,席慕容自己的                                    經歷和家園的輾轉,積澱了她熾烈的故土之情。席慕容詩表現的鄉愁,與有相同際遇的台灣同胞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普遍性  對於飄落到台灣有家不能回,咫尺成天涯的遊子來説,鄉愁是一種普遍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它們同樣思鄉、懷人、憶舊,具有鮮明的尋根傾向和漂泊意識。2.特殊性  她把鄉愁放到了內蒙古草原,她的真正的故鄉。席慕容的身世使她不知不覺中承襲了一種具有歷史積澱性的情緒。她生長在一個典型的蒙古族家庭,祖母是能騎善射的王室公主。從小她就受到濃郁的鄉情的薰染.從長輩那裏,她聽到許多祖先流傳下來的關於離離草原、茫茫大漠的美麗如神話般的`故事。那顆小小的敏感的心靈便由此產生了一種渺遠的情思,使她對從未見過的故鄉有了不同於一般孩子的童話世界般的夢想,它更現實,更遙遠。于右任的《望大陸》並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祖國統一,是詩人一生所志追求的。閲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國情摯的感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於先生久居台灣,不能迴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

先生久居台灣,不能迴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   詩的前兩節採用重章復踏的手法,反覆詠唱,抒發對大陸、對故鄉深切向往、眷戀的情懷,是詩人真情實感的強烈表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這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共鳴。詩的最後一節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樂歌》裏的兩句話,採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後兩句“山之上,有國殤!”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作的一組詩篇,《國殤》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將士的輓歌,所謂“殤”,《小爾雅》説:“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抒寫自己死後不能葬在大陸,不能魂歸故里的遺憾。古人云:“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聚、骨肉離散,死後尚不能魂歸故里,不得安寧,讀來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詩人藉助這兩句詩,表達出許許多多和詩人有着相同經歷的人們的心:他們魂牽夢縈、心中無法忘卻的正是祖國的統一!先生生前見不到祖國的統一,死後還要葬於高崗,向大陸遙望,真是死不瞑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