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

欄目: 桃花源記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1

有一位千古文人叫做陶淵明。有一位武陵人,捕魚為業。

有一個地方叫做桃花源,有一個心願叫做留下來。

你是否還有時間,能夠再一次不厭其煩地容我講述一遍《桃花源記》的故事?漁人來到這亦真亦假的世界,來到這如夢如幻的地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中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在那裏,他過上了一種在那戰亂紛飛的境地,永遠無法奢望的夢想生活。桃花隨風凌舞,一片片的花瓣輕點舞步,沾濕了他的肩頭,也沾濕了他的心房,只可是,他卻沒有發現。

只待離開,才開始醒悟。源中老人苦苦相勸,“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卻始終忍不住和其他人説,人們只當他發夢。在賦税繁多,顛沛流離的日子裏,人們早已失去了夢想,那樣完美的一個詞彙,僅有被無情的點點啄碎。

南陽的一位高尚士人也隨他苦苦找尋,最終卻抱憾而終,死前的疑問,對他們兩人而言,何其痛苦,何其悲傷?

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再走了。與其離開後無盡的悔恨,果斷的選擇留下來,在如此純美的地方,能夠擁有一畝田地,一處宅院,捕魚為生。

有些際遇,其實一生真的僅有一次。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2

桃花源是與現實世界不一樣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夢想化的世界。陶翁夢想中的桃源世界誕生於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辭去縣令歸隱(405年)後的第16年。桃花源裏的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陶淵明歸隱生活的寫照。其實,桃花源是當時人們逃避現實社會的“避難所”。

詩人把它描繪成一個自由而夢想化的王國,構成了與現實社會並存的,又相對立的與世隔絕的夢想樂園。這不能不説這是陶淵明的偉大創舉,詩人描繪出人類夢想社會的雛形。它有點類似於英國作家莫爾筆下的“烏托邦”(莫爾的《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利益又趣味的金書》寫於1515-1516出使歐洲時期),但要比“烏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齡比,陶淵明是莫爾的爺爺的爺爺了,所以,能夠説陶淵明是人類夢想王國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傳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此刻許多人嚮往不已。這樣的藝術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過反覆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嚮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歡樂的幸福生活。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之所在!人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第二、在人類社會裏,只要有私慾的存在,就始終存在剝削、壓迫、侵略、爭權奪利、爾虞我詐等等背離人性的行為。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就在所難免。“強者為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亡者不逃則死!俗話説: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躲到那裏去呢?!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種意境,是一種夢想,是一個美夢,是一個精神樂園。未必要苦苦尋求!只要心中有“佛”,與世無爭,天下為公,樂在其中!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現實和夢想的衝突,當你對現實感到無奈的時候,就會想跳出這個圈子,尋求自我的夢想王國。

這也許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產主義實現之前,桃花源也許永遠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標!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3

小時候偶爾聽人提起世外桃源的故事,但對詳細資料並不知曉。只是對那完美的景象有一種若隱若現的渴望,莫名奇妙的嚮往。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國東晉時期傑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中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已經成為世代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夢想社會的追求。

他寫這個虛構的故事是為了寄託他對當時現實社會的不滿,和他對完美生活的嚮往。他是個歸隱之士,在寫這篇詩作的時候已經離開塵世過隱居農村生活十餘年了。他出生寒門,少時雖有抱負,卻壯志未酬。他從懂事起就經歷了很多的社會和政治上的變遷和紛擾,社會的偽詐、污穢、黑暗令他感到窒息、憤懣。他性格耿直,為官清廉,不願卑躬屈氣攀附權貴,因而與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格格不入,之後辭官歸隱田園,過自耕自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簡樸生活。

在陶淵明的筆下,”桃花源”呈此刻我們面前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作者的手筆簡練易讀,妙筆生花。簡單的幾句話,就生動的描繪了桃源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心曠神怡的景象,長長的綠水,夾岸的桃林,紛飛的花片,芬芳的嫩草,使人賞心悦目,無限的嚮往。《桃花源記》的主體和核心是借“避秦之亂”這一歷史事實來抒發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並由此產生的對夢想境界的熱烈追求。作者經過形象地描述,神話式的虛構故事和美的活力,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最終,作者更用懸念的手法,暗示這樣一個完美無瑕的夢想境界,是虛無的,只是作者對自由和極樂世界的追求。

所以,當我看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無法不被這種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樂業的人們、歡樂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那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擁有享受自由與平等的權利,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着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這一切竟讓如今的我深深嚮往。雖是虛構的世界,卻給了我無限的暢想空間……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4

懷着小小的激動心境,我閲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麼美麗、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時候我也不時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那該是多麼完美啊。可是那就是僅僅只是幻想,當我緩過神來,就會有一種道不明的失落感,人類的破壞,人類的不和諧,造成現實社會已經冷冰冰的了。在那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彷彿我已經深入其中。小溪兩岸羣山連綿,順着小溪走,一個神祕的地方出現了,桃花盛開,到處生機勃勃。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着,它們像一羣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我的豔麗丰姿。小草帶着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豔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裏飛了出來,唱着動聽的歌。

跟着陶淵明的蹤跡,我們來到了充滿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和平寧靜的.景象。土地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莊稼,年輕的小夥子下田耕種,不畏炎熱,都在努力的為自我的生活播種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那可愛的桃花,還有一羣羣小動物,小魚和小蝦嬉戲着,來來回回,都好像在尋找自我的好朋友,有時候還朝着我們眨眨眼。啊,桃花源裏的池塘真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漣漣秋水,給人幾絲涼意;瞧!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把桃花源人們的幸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酒殺雞作食’對於一個外來人,老百姓們熱情招待他,熱熱鬧鬧,並沒有覺得他是個外人,會給人們帶來傷害,他們那麼淳樸,善良,可是這個武陵人卻不記恩德,恩將仇報,妄想打擾他們的安寧生活,以為能夠得到一大筆財富。他們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只活在錢財之中。我們用心想想,在現實社會中,這種人有嗎?多嗎?確實,多。多的數不勝數。社會上正是有了那麼多這種人,社會才變的那麼亂。如果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能為他人着想,為他人研究,不要只想着自我,那麼‘桃花源’將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想到那裏完美的感覺戛然而止,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天空,籠罩了人們的心靈。我們不應當讓黑暗繼續蔓延下去,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應當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職責,創立一個和諧完美的社會,僅有歡笑,沒有壓迫,沒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惡,骯髒的思想通通從靈魂裏清楚。

作為現代的中學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自我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桃花源記讀後感六百字左右5

讀了《桃花源記》,我感覺到了桃花源的美,景色美,人也美——和諧、熱情、幸福。在作者陶淵明生活的那個戰亂頻繁的時代,這樣的桃花源是當時所有人的嚮往。如今,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裏,時代變了,人們心中的桃花源也就變了。

我常常想,有沒有一個清靜安閒的地方,能擁抱自然的地方。這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了。如今,雖然沒有了戰爭的硝煙,但卻有了汽車的尾氣,工廠的黑煙,許多難聞的氣味混在空氣中,城市也就籠罩在其中。我想,深山老林裏應當沒有這些吧!城市中,少不了喧鬧,汽車聲、早市叫賣聲,混亂地板結在一齊。

我想啊——躲在一座山上,有河水,有瀑布,上有藍天白雲,下有芳草鮮花的山,有千百棵樹,有千百隻鳥。早上起牀能聽到一羣鳥兒的叫聲,河水淌過的聲音。雖然這些聲音有點雜,但比起城市機械的喧鬧聲好聽多了,天然的聲音,天籟之音吧?有什麼能勝過自然?

腳下是綠草,有綠色香氣的草,襲向人心。能讓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再好可是。山腰上,雲層繚繞。山尖上看四方,層巒疊嶂。

這般“良辰美景”沒有人能拒絕吧?如果生活能夠無憂無慮的話,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真正的仙境。

幻想啊終究是幻想,天下那有這樣的好事?這樣的世界只能和一顆嚮往“更完美”的心同在,這樣的桃花源——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