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讀後感6篇

欄目: 桃花源記 / 發佈於: / 人氣:3.0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讀後感6篇

《桃花源記》讀後感1

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後,我的靈魂會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進那個人間仙境。那裏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有的只是快樂和諧的生活。我經常幻想着那樣的人間仙境。

但這僅僅是幻想,當回過神來,就會有一種説不出的失落感,因為現實中的世界距離那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遠。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明白了關愛森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帶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們沿着荷花塘走過,微風拂面,淡淡的荷葉清香中夾着柏油的氣味,原本令我心曠神怡的舒適感一掃而光。這時我想到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還存在,那麼還能夠聞到竹葉的清香呢。但是,此刻大部分的氣味都被塵土的氣息所代替了。當今,隨着科技的發展,工廠越來越多,排放的氣體嚴重污染了環境,還有各種車輛排放的尾氣,使原本就污染嚴重的環境雪上加霜,想起這些,心裏一陣遺憾。

夜幕如期降臨,我和弟弟沿着原路回到,弟弟突然停止了腳步,我問他:“你怎樣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隻打轉的鳥兒説:“姐姐你看,是小鳥,好可愛呀,也在做遊戲嗎?”我説:“可能是吧。”他想了一會兒,看着我説:“怎樣只有一隻呢,其他小鳥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媽媽,找不到家了?晚上會害怕嗎?”應對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觀望四周,那裏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之後為了造路、建房,竹林變成了柏油路與居民區,或許這隻鳥兒正如我弟弟所説的那樣失去了家園,無家可歸了。

晚上,我躺在牀上,弟弟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園的何止是這一隻小鳥呢,有多少小動物無家可歸,有多少動物瀕臨滅絕或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這都是人類所賜。

漸漸地我開始進入夢鄉,我彷彿變成了剛才所見到的那隻鳥兒,來到了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晴空萬里、山清水秀、我在這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享受着陽光的温暖,往下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的氣候,在陽光的照耀下,花兒顯得分外鮮豔。那裏的生活十分和諧,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勞作,享受着勞動與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一條小溪邊,看到一個小孩正在喝溪水,還跟他的同伴説:“這水好清,好甜呀。”穿過小溪來到森林,那裏的樹林鬱鬱葱葱,為了小動物們遮風擋雨,森林裏一片和諧的景象。這時,聽到一棵小樹苗説:“那裏的人們是多麼注意保護我們,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了小動物們建立了一個和諧美麗的家園。”離開森林,來到街上,那裏一片熱鬧和諧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時,我突然聽到一陣鈴聲,原先是鬧鐘響了,這只是一個夢而已,我回憶着剛才這個美麗的夢,心想如果現實世界有那麼的美該多好。此刻大面積地森林被砍伐,環境被破壞,如果再不關注森林,保護環境,我們將會像小鳥一樣失去我們的家園。

《桃花源記》讀後感2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翻開散發着墨香的課本,我走進了一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在這裏,陽光明媚,青青的小草上有一顆晶瑩的露珠不願離開,頑皮地在草葉兒上游來蕩去,好不快活。小溪裏的水碧清碧清,透徹見底,溪水奏着歡快的樂章向前奔跑,不知疲倦。兩岸的桃花幽幽地開放,輕風拂來,花香四溢,流連花間,不忍移步。可是漁人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他想走到林子的盡頭。他的一顆好奇心深深地打動了我,我頓時心生感慨:從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是懷着一顆好奇心去迎接世間萬物的嗎?如果哥白尼不好奇,他會發現地球圍繞太陽轉嗎?如果牛頓不好奇,他會發現萬有引力嗎?如果愛迪生不好奇,他能擁有1000多項發明嗎?我也應懷有一顆好奇心隨漁人共同去探探神祕的桃花林,也用一顆好奇心去觀察更多的人與事。

轉眼間,漁人發現了山上有一小口,他丟下船向小口走去。最初,小口很狹窄,只能容一人通過。過了一會兒,小口逐漸變寬,頓覺豁然開朗。我再次駐足遠觀,一座美麗的小山村呈現在我的眼前——土地平坦,屋舍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茂密的桑園、竹林,令人目不暇接。這就是陶淵明先生筆下的桃花源。我完全陶醉了,這真是一個令人身心舒展的好地方,到了這裏,你的心會逐漸平靜下來,有一種安貧樂道、與世無爭的感受,也許令你平心靜氣的不僅是美麗的景色,還有這裏樸實無華、甘於奉獻、熱情好客的桃源人。

來到桃源的村莊,人們十分驚異漁人的到來,經過一番交流討論得知:桃源人是由於躲避秦時的戰亂,才與“外人”隔絕。隨後,漁人訴説了秦朝以後世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聽了漁人的介紹,桃源人感慨不已。他們又用好酒好菜招待了客人。漁人停留了幾天後,便辭去了。

出了桃花源後,漁人一路作了記號,但是,當他領着太守遣之人前往時,已再也找不到何處是桃花源了。

後來,南陽劉子驥也去尋過,最終也以失敗告終。這不禁使我懷疑,桃花源真的不存在嗎?它真的是作者一個再美好不過的願望嗎?我悵惘了。為何這世上沒有桃花源的存在?它僅僅只是人們心靈的避護所嗎?為什麼那樣多的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己私利與千古“垂名”嗎?這些人們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聽一聽山泉的訴説呢,汩汩的泉水濾過心田,沖走了心靈的塵埃,留下了清廉、無私,任人品味,引人遐想;為什麼不能遠眺蒼茫巍峨的高山,感受一種穩如泰山的心境;為什麼不能關愛身邊的一草一木,關注自然,融入自然,擁抱未來呢?是的,也許這世上沒有桃花源的存在,但只要我們在心中那一方純潔的土地上種上一株青翠的桃樹苗,來年,甚至幾年後,千樹萬樹“桃花”開的美景,必定會在我們的眼前浮現,到那時,我們就會完完全全地沉醉在一片清新的桃花林中了。

這夜,我不能入眠,只覺眼前桃花競相開放,我輕輕地漫步在美麗的桃花源中……

《桃花源記》讀後感3

林盡水源之地,彷彿若有光,光點盡散,顯出世外桃源。蜂蝶飛舞,魚鳥和鳴,遲暮的老人和童稚的孩子都安閒快樂,溪水靜逝,落英繽紛。花瓣零落成泥踏成通往仙境的路,棲着繁星的小口,隔着夢與淚。

不惑之年,拋卻凡世,辭官而沒。這一路,他走的瀟灑而淡然。不顧世人嘲諷,他用詩歌堅持追求。相比宦場沉浮,他還是更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問及,只道:“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不屑政事污濁,他用傳奇詮釋理想。前塵皆忘,攜夢再入輪迴,僅為心中那片桃林。不解,只笑:“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徑,歸去來兮”。不要功名利祿,他用汗水彰顯淡泊。悠悠竹籬之間,清酒香菊相伴,一世清貧為伍。搖頭,只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滿目堆青疊翠讓他迷戀,春日欣賞鶯歌燕舞,夏天觀看荷葉田田,秋季感受層林盡染,冬夜聆聽雪落無聲。我暗歎: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矢志不移與隨波逐流之間,他選的毅然決然。可掛印歸田園,真的是他畢生所求嗎?

曾幾何時,面對官宦人家的紙醉金迷,晦暗官場的勾心鬥角,他憤懣而失望;現如今,望着悠然飛濺的泉,倦飛知返的鳥,他滿足而釋然。草長鶯飛之際,他已忘卻仕途的不順,卻牢記世人的願望,可身在絕境,他無能為力,也無可奈何,只得將自己心間的光,點在紙頁,落在筆尖,寄於桃花源。人生曠達如此,浮華洗盡,琴上無弦又有何妨?唯願此生清夢,流傳千古。因此落筆生花,以桃花源記為媒,潑墨揮毫,吟一曲淡泊,遺萬世芬芳。在紛飛戰火之中描繪桃花源,從彭澤縣走向桃花源的路,他走出了自己特立獨行的人生。他不僅描繪出桃花源如夢似幻的美,也讓我明白:在競爭激烈的現實世界,總有遺憾,總有挫折,但只有敢於放馬去追逐夢想的人,才能放下那些人生桎梏。

曾幾何時,面對繁重學業的緊迫壓力,胸懷大志卻漫無目標,我們怠倦而氣餒;直到遇見鳥語花香的桃花源,遇見與世無爭的陶淵明,心中積鬱的塊壘霎時消散如煙。塵世的喧囂,讓我們揹負了太多陰影,承擔了太多希冀。此時的我們,都像久在樊籠裏的鳥,夢想為心中的那片桃林,復得返自然。當現實生活已經失去了玫瑰色的光彩,那些如夢似幻的景色,早已在鋼筋混凝土的“鋼鐵”城市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們只能在夢境中去尋找玫瑰的氣息和理想的家園。桃花源,它仿若火山口裏的一汪新泉,殘留着這個世界最後的甘甜和詩意。

晨光熹微之間,夢醒了,他一聲輕歎。桃花源,雖然是夢,陶淵明,仍在那燕語鶯聲之間流連忘返,為世人留下了桃花源記,也在我們心裏種下了對詩意人生的期待和遐想……

歷史的詩壇多少次風起雲湧,詩壇的天空多少次雲捲雲舒,然而,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仍佇立着一個灑脱不羈的背影,陶淵明。讓我們緊跟他的步伐,也學他,用飽滿的熱情和希冀在歲月的桃林裏寫下密密的詩行。

《桃花源記》讀後感4

昨天偶翻到陶淵明老先生的《桃花源記》,中學課本上就有這篇久遠的美文,那時喜歡作者營造的那種美麗的意境,曾非常羨慕過武陵漁人,為什麼要出來呢?很是遺憾,他就在那桃花源裏生活一輩子不是更好?

重新再讀,已是中年。一番別樣的滋味湧上心頭。

依然是那些文字,可是讀着讀着,突然沒來由地淚濕了雙眼。在兩千年前,作者就在亂世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美麗的幻境,令人留戀。這是一篇極為優美的文字,言簡義豐,用了最淺顯的文字,最自在的形式,講童話故事似的,沒有任何説教,一點點地掰開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和感動。

時間是“晉太元中”,地點是武陵,人物出場了,誰呢?是“武陵人”,他幹嘛的呢,“捕魚為業”,就像我們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賴以餬口的職業。大概這武陵人日復一日地捕魚,也會厭倦,但也無奈,還要養活家人,這是一個當時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縮影,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辛苦又忙碌。陶淵明就這樣給我們以一個普通人——漁夫的角度,很客觀很寫實地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

文章先簡述了這個人,然後接着説,他“緣溪行”,想那捕魚的人是離不了水的,這片水裏魚少了,就再換個地方,就像北方牧民放牧一樣,這片草地被牛羊啃光了,就拆了蒙古包,舉家搬遷,換個地方再放牧,又是一段宂長的放牧時光。只是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個武陵人沿着小溪走着走着,只是呢,走得太專心了,捕魚太投入了,卻“忘路之遠近”。“忘”是這個武陵人發生故事的關鍵字,究竟要走多遠才會迷路呢?就像我們出門旅行,結伴走,走一段時間,往往會問到哪兒啦?快到了吧?即使是到了風光宜人的景點,在走馬觀花的遊覽中,心中也是時刻提醒着自己下個景點是什麼,這兒大致會有多長時間,接下來的時間去哪兒,在哪兒就餐在哪兒住宿,這些,都會在腦裏,邊看風景邊早就做好了計劃啦。可是,這個武陵人捕魚時竟然“忘”了!迷路了!怎麼辦呢?估計那會兒他應該是焦慮的,忐忑的。

作者接着寫“忽逢桃花林,”驚喜就這樣,在不經意間降臨了!沉醉於“緣溪行”的武陵人,就這樣遇到了奇蹟,事情出現了轉機,正在不知所措之時,桃花林忽然出現了!生命中美麗的意境,燦爛芬芳的桃花林一眼望不到盡頭。珍奇總是出現在勇敢探訪人的世界中,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就在他茫然不覺中,在他忘記了走得太熟的老路,命運會出現轉機,格外地垂青這個孤獨的探索者,桃花林出現在視野中,與他深情對望,於是,所有的感官被它包圍。他留戀沉醉,焦慮不安的情緒飛快地消失,心中狂喜,這是一種珍貴的發現。

既來之,則安之,武陵漁人穩定下自己的思緒,既然冥冥中迷路,就索性安住於當下這最美好的時刻,把現實中的一切束縛暫且忘掉,此時的自己,應該是沒有任何標籤,不是誰的丈夫或妻子,不是誰的兒或女,生命中迴歸水天一色的清靜狀態,沒有任何現實羈絆,我只是我,我就是我。真正地進入到自己的本真世界,自己的心靈世界。在一片花海中,他的心靈悄悄地被作者打開了。

《桃花源記》讀後感5

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後,我的靈魂會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進那個人間仙境。那裏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有的只是快樂和諧的生活。我經常幻想着那樣的人間仙境。

但這僅僅是幻想,當回過神來,就會有一種説不出的失落感,因為現實中的世界距離那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遠。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明白了關愛森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帶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們沿着荷花塘走過,微風拂面,淡淡的荷葉清香中夾着柏油的氣味,原本令我心曠神怡的舒適感一掃而光。這時我想到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還存在,那麼還可以聞到竹葉的清香呢。可是,現在大部分的氣味都被塵土的氣息所代替了。當今,隨着科技的發展,工廠越來越多,排放的氣體嚴重污染了環境,還有各種車輛排放的尾氣,使原本就污染嚴重的環境雪上加霜,想起這些,心裏一陣遺憾。

夜幕如期降臨,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腳步,我問他:“你怎麼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隻打轉的鳥兒説:“姐姐你看,是小鳥,好可愛呀,也在做遊戲嗎?”我説:“可能是吧。”他想了一會兒,看着我説:“怎麼只有一隻呢,其他小鳥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媽媽,找不到家了?晚上會害怕嗎?”面對他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觀望四周,這裏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後來為了造路、建房,竹林變成了柏油路與居民區,或許這隻鳥兒正如我弟弟所説的那樣失去了家園,無家可歸了。

晚上,我躺在牀上,弟弟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園的何止是這一隻小鳥呢,有多少小動物無家可歸,有多少動物瀕臨滅絕或苦苦掙扎在生死邊緣,這都是人類所賜。

漸漸地我開始進入夢鄉,我彷彿變成了剛才所見到的那隻鳥兒,來到了一個人間仙境,這兒晴空萬里、山清水秀、我在這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享受着陽光的温暖,往下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的氣候,在陽光的照耀下,花兒顯得分外鮮豔。這裏的生活非常和諧,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勞作,享受着勞動與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一條小溪邊,看到一個小孩正在喝溪水,還跟他的同伴説:“這水好清,好甜呀。”穿過小溪來到森林,這裏的樹林鬱鬱葱葱,為了小動物們遮風擋雨,森林裏一片和諧的景象。這時,聽到一棵小樹苗説:“這裏的人們是多麼注意保護我們,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了小動物們建立了一個和諧美麗的家園。”離開森林,來到街上,這裏一片熱鬧和諧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時,我突然聽到一陣鈴聲,原來是鬧鐘響了,這只是一個夢而已,我回憶着剛才這個美麗的夢,心想如果現實世界有那麼的美該多好。現在大面積地森林被砍伐,環境被破壞,如果再不關注森林,保護環境,我們將會像小鳥一樣失去我們的家園。

《桃花源記》讀後感6

你可曾去過這樣一個地方?

那裏環境優雅,景色秀麗,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主平等,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令人神往,在陶淵明筆下,我看到了那樣的地方。

放下書,閉上眼,我來到了這個地方,隨漁人泛舟而行,覽周遭之景。

清澈的溪水蜿蜒流動,水面時不時躍起幾隻魚兒,彷彿在熱情的向你問好,兩岸是茂密的桃花林,似紅雲,似晚霞,若是你在空中輕嗅一下,若你在空中輕嗅便可感受到空中花香。

漁人泛舟,我覽湖光,看到青草的葱綠,花朵的芬芳,伴着潺潺的流水,整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悦,願長此久居。

隨着漁人的步伐,來到一座山前,山前有一個小口,裏面有光亮,許是好奇心太過強大,我們竟從小口中進去了,隨着越走越深,小口逐漸變得開闊敞亮。令其震驚不已,原來這裏別有洞天。

一條僻靜的石子小路,兩旁有一叢叢的翠竹隨風搖曳,一排排桑樹拼命伸展出綠油油的枝條,向行人熱情點頭招手,繼續向前走,看見了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裏面時不時還會有幾隻青蛙跳上岸,“呱呱”的叫着。縱橫交錯的小徑一直蔓延到黛綠的山下,遠處白牆灰瓦的村落上空吹煙繚繞,小雞在地上歌唱,小狗在路上笑,人們在田間耕種,老人小孩兒都是高高興興的樣子。

不知是漁人太引人注目還是怎樣?桃源人發現了漁人,問他從哪裏來?漁人告訴了他,桃源人邀請他到家裏做客,盛情款待,桃源村裏的人,也來打聽情況,説他們為何來這個地方,桃源人和漁人一番交流後,在各家待幾日,便離去,走之前,桃花源裏的人還特意告訴他:“不值得告訴外界的人。”漁人不以為然,出此地後,找到了他的船,便到處在路上做記號,告訴外人,有這樣一個地方,可是沒有一個人能找到,剎那間,我睜開了眼。

回顧現實,我內心有異樣之感,不知是對陶淵明所處亂世的同情,還是對桃花源的嚮往亦或是其他説不出道不明的感情?

我同情陶淵明所處的亂世,戰爭頻發,在短短21年間就發生了60場戰役,任誰看到桃花園這樣的世界,再看到陶淵明所處的亂世,都會對桃花源嚮往。我不禁想到了曹操的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句詩形容陶淵明所處的亂世再合適不過了。我想就是因為生活在戰亂的年代花源這樣的地方,令我向往,可能是因為現在社會的階級分化,爾虞我詐,亦或是其他的紛擾,讓我向往桃花源的社會平等,和平安寧,高下對比,怎能不向往?

現實中不可能有桃花源那樣的世界,因為現實總會有殘酷的一面,而桃花源就成了歷代志士仁人的精神棲地。

現實也不會像陶淵明所處的亂世戰爭頻發,因為有無數的英雄為我們的世界披荊斬棘。疫情期間,無數的英雄,為了我們,趕赴一線,同病魔進行鬥爭,他們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可仍然堅持着。

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現在的世界不必為壓迫剝削而煩惱憂愁,那為何還有許多人沉迷玩樂?不珍惜這樣的生活呢?所以珍惜當下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爭取讓國家和世界更加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