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小石潭記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小石潭記》知識點整理

欄目: 小石潭記 / 發佈於: / 人氣:2.85W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小石潭記》知識點整理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學常識】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説》《漁翁》等。【重點字詞讀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 坻chí

嵁 kān 佁然 yǐ 俶爾chù

翕忽 xī 犬牙差互 cī

悄愴幽邃 qiǎo suì【釋詞及譯文】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篁竹:竹林。

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樂:以……為樂。

譯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了水聲,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裏為之高興。

(“如鳴珮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水流聲音的清脆悦耳,給讀者以音樂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狀語,向下。

尤:格外。

譯文: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砍倒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運用動作描寫,用行動寫心情,體現了前面的“樂”字,也可見小石潭的僻靜和幽冷。)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以為:以……為,把……作為。

近:用作動詞,靠近。

以:連詞,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巖石。

譯文: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翠蔓:翠綠的藤蔓。

譯文: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三個四字短句,簡潔生動,動靜結合,描繪了小石潭周圍竹樹環抱、錯落纏繞的情景。)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大約。

許:表示約數。

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無所依:什麼依靠也沒有。

澈:穿透。

布:分佈,這裏是映照的意思。

譯文: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表面是寫魚,事蹟上突出了水清的特地單,既表現了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潭水的清澈。)

6.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

俶爾:忽然。

翕忽:輕快迅疾的樣子。

譯文:魚兒停在那裏靜止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人一同歡樂。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人魚同樂的情景。)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

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譯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8.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互:交錯,錯雜。

其:指溪水。

譯文: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溪兩岸凹凸不平的情狀。)

9.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悄愴:淒涼。

邃:深。

悽、寒: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悲傷,使……寒冷。

譯文:(我)坐在小石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淒涼幽深。

(“悽神寒骨”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淒涼的處境。)

10.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以:因為。

過:太。

境:環境。

清:悽清。

居:停留。

去。離開。

乃:於是。

譯文:因為這裏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一個“清”字,情景交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這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11.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同遊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隨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字詞解釋】(一)古今異義

1.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古義:大約;今義:可以。)

許(古義:大約;今義:允許。)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義:映照;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4.全石以為底

以為(古義:以……為;今義:認為。)

5.聞水聲

聞(古義:聽到;今義:用鼻子嗅。)

6.乃記之而去

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7.不可久居

居(古義:停留;今義:居住。)

(二)一詞多義

1.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悽清)

2.可: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3.以:

①全石以為底(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修飾,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因為)

4.從:

①從小丘西行(由)

②隸而從者(跟隨)

5.差:

①參差披拂(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

6.環:

①如鳴佩環(玉環)

②四面竹樹環合(環繞)

7.樂:

①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②似與遊者相樂(逗樂,形容詞用作動詞。)

8.遊:

①皆若空遊無所依(遊動)

②同遊者(遊覽)

9.而:

①乃記之而去(不譯,表順接關係。)

②潭西南而望(不譯,表修飾關係。)

10.為:

①全石以為底(做為)

②為巖(成為)【理解性默寫】1.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寫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來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3.寫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4.抒發作者抑鬱憂傷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5.描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6.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句子: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內容理解】1.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我們學過的古詩文寫水清,請你寫出一處來並賞析。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水清澈的特點。

3.文中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寫出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整體感受是什麼?

答: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特點:幽靜。

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4.作者是採用什麼方法描寫游魚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答: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游魚,先寫生動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魚襯托潭水澄澈,同時從側面表達作者愉悦的心情。

5.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為悽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脱這種抑鬱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6.文中從哪幾個角度寫小石潭的水?用何種表現手法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

答:四個角度:水聲、水的清涼、水中魚、水之源。

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突出水清的特點。

7.“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畫龍點睛,它虛實相生,有景有情,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8.本文歷來被譽為精品,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答:①作者敢於選擇被遺棄於荒野的無名小潭作為表現對象,有過人的藝術膽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悽清的藝術境界,表現了高潮的藝術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換形,以魚襯水,以景襯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9.《三峽》寫水、《與朱元思書》寫水,《小石潭記》寫水,有何不同?答:《三峽》寫水從客觀上體系那水的特點;《與朱元思書》泄水清、急,表現景美,表現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記》寫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鬱的心情。

10.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中內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這裏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保,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悦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集柳宗元曾來過這裏,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