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複習學習要點

欄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發佈於: / 人氣:1.33W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複習學習要點

要點:

(首聯)既寄寓不必傷別之意,又起破題作用,為下文抒情奠定基調,點明兩個地點,用環境描寫襯托依依惜別之情。

(頷聯)表明詩人與友人同病相憐,兩人情感間的共鳴句、此別為別中之別、勸慰友人既然離鄉“宦遊”,離別是常事,不必感傷的詩句

(頸聯)點明不必傷別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摯感情昇華為哲理、表現詩人寬闊胸襟的詩句、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來的名句。

(尾聯)再次勸慰友人不必傷別,更不要學兒女態的詩句,在離別之際,詩人直言相勸友人無須悲悲切切的詩句。

習題:

1、如果朋友遠行,你借用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兩句詩送別,則略顯感傷,不妨用王勃的詩句 , 來表達一種豪邁的情懷。

2、唐朝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由此可聯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兩句詩是: , 。

3、同窗好友遠行就讀,請選擇古詩名句贈別留念,以示萬水千山隔不斷真摯友誼:

,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寄語遠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離遙遠,也會覺得近在咫尺。

答案: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現四川崇州

4、城闕(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衞。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裏泛指蜀川。

5、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6、君:對人的尊稱,這裏指“你”

7、宦(huàn)遊:出外做官。

8、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9、天涯:天邊,這裏比喻極遠的地方。

10、無為:無須、不必。

11、比鄰:並鄰,近鄰。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13、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釋文】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繞護衞着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着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這就是我們為大家準備的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背知識點的內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