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勸學

勸學的讀後感12篇

欄目: 勸學 / 發佈於: / 人氣:3.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勸學的讀後感12篇

勸學的讀後感1

讀了《勸學》,我知道了學習並非是件痛苦的事,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每天都在學習,知識一點點的被我們吸收,何樂而不為呢?在優越的環境中學習,是多麼幸福啊。我覺得,學習,要做到以下三點:

1、堅持。知識是學不完的,但是不斷地積累,我們腦中的知識也就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像螃蟹那樣浮躁不安。胡居仁曾經説過: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於一日曝十日寒。是的,學習要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專心致志,才能讓水平雙倍發揮,學到200%的知識。

2、積累。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瓶子一樣,裝着知識,但是,知識又像是一個沙漏,在我們學習的同時,又在不斷地流失,所以,我們要不停地積累,並且要複習學過的知識,才做周到温故知新。

3、運用。積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運用。學會運用,才是積累的目的。

勸學的讀後感2

在七年下冊的語文書中,我們學習了兩篇相反的文章《傷仲永》與《孫權勸學》。

《傷仲永》主要講:方仲永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孩子。他擁有超出常人的天賦,七歲所作的詩被全縣秀才稱讚。然而急功近利的父親:“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於是,仲永的天賦一天天消磨,最終“泯然眾人矣”。

《孫權勸學》講的完全相反。呂蒙是吳國大將,但是他卻不想學習但孫權想重用這個人才説:“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是不是隻是想讓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聽了孫權的話,”蒙乃始就學“魯肅到潯陽時與他談論時誇獎他卿今才略非服吳下阿蒙!而呂蒙回調侃他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方仲永和呂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方仲永天資聰明卻缺乏後天的教育。而呂蒙因為後天的努力奮鬥,超越了人生,突破了自己。

讀了這兩篇文章我懂了:決定人一生的不僅僅只有天資學賦。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勤奮和努力。先天得的,只能算是起點,而後天的奮鬥卻決定人生的超越。

勸學的讀後感3

《勸學》是我國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苟況的上乘著作。顧民思義,勸學,即勸勉,鼓勵學習。這篇寫於兩千多年前的佳節,至今讀起來仍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啟迪。

一提到“學”這個字,就不禁令人想起“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激人奮進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螢照讀”、“畫灰練字”、“頭懸樑,錐刺股”的動人典故。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結果,有的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成了有口皆碑的人物。這些都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躍十步的'騏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後者則似十駕的駑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勸學的讀後感4

《勸學》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的上乘之作。顧名思義,勸學即鼓勵學習。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實在是可惜了!像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連光陰都搭進去了,知識卻未獲得。這真是太冤了。

倘若你有了這堅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專心的態度就如虎添翼了。你若是今天立志做畫家,明天奮發當詩人,後天又苦練鋼琴,但即使你再接盡全力做到樣樣持之以恆,恐怕由於精力有限也只會有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感覺吧!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不僅要求人們精通數、理、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要求人們對於事態乃至琴棋書畫,足球、電腦也不可忽視。這就要我們在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全方位的學習,全方位的獲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有的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成了有口碑接的人物,這都是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究其原因,就是這樣。

勸學的讀後感5

但我學完《孫權勸學》這一課時,我非常驚訝,在文中那個吳國大將呂蒙竟然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只是被孫權教育一番就開始學習,與原來那個“吳下阿蒙”真是天壤之別。

呂蒙和方仲永相差很大,一個是不愛讀書到勤奮讀書成為有才之人;一個從小就天生聰明的人,由於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到最後“泯然眾人已”。由此可見,一個人是靠後天教育,努力學習來成才的。正如愛迪生所説的:“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正是這樣,如果我們把心思都投入到學習上去,你會感覺到學習的快樂、幸福。不要忽視老師所説的話,裏頭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也不要死讀書,要有遠打理想,這樣,你會覺得生活完美無缺。

的確,再説那句老話,才能的培養是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好像在累沙堆,沙子越多,累得就越高,絕對不可能沒有巨大的底盤,而到達超高的頂峯。學習也是這樣,學得越多積累地越多,基礎越紮實,學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學習就想要的倒成果,無疑是痴人説夢。

我做為一個學生,自然是以學為主,那麼就要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愛因斯坦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世界,而我,要用勤奮的汗水澆開成功之花。

勸學的讀後感6

讀了《孫權勸學》,真是有些吃驚,小説中叱吒風雲、文韜武略的東吳大都督呂蒙原來是個不愛讀書的“吳下阿蒙”啊!確實,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説是天壤之別吶!

不過,為什麼呂蒙卻能在“三國英雄表”內出現,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卻落個平庸不過的“莊稼漢”呢?原因就是在於如何看待原來的天分。年輕時遊手好閒的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涉獵見往事”,最終學有所成,使得魯肅能夠真心感歎“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歲能作詩,“且文理皆可觀者”,不過只是因為“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結果“泯然眾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為父親的貧圖小利而毀於一旦,假如父親能夠找個先生好好調教調教,説不定也能是一位棟樑之材啊!“傷仲永”這個題目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地表現了王安石先生的歎息吶!

的確,再説那句老話,才能夠培養是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好像在壘沙灘,沙子越多,壘得就越高,絕對不可能沒有巨大的底盤,而到達超高的頂峯。學習也是這樣,學得越多,積累就越多,基礎越紮實,學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學習就想要成果,無疑是痴人説夢。

看看身邊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拼搏、奮鬥、努力得來: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別到成明星大腕。都別説,這一切的一切都浸滿了人們奮鬥的汗水,倒映人們努力的身影。即使選秀得來的成功,那雖然不可否認地有些幸運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是沒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連上台的機會和膽量都會沒有的。

《孫權勸説》給我莫大的啟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耕耘,更無瓜果!

勸學的讀後感7

《勸學》是荀子流傳最廣的著作之一,現在更是選段被編入教材之中讓廣大中學生閲讀體會。其中飽含着荀子對於學習這件事的重視和希望後人不要忘記學習的敦敦教誨。這篇文章開門見山,直接就是提出了主題,勸告後人學習不可以停止,必須要“活到老學到老”,之後又用了大量的例子從學習的意義、用處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大量的比喻、舉例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更好的突出了主旨,闡明瞭要義。文章的第一句就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儒家文化中一種極高的思想境界,荀子借君子之口説出這個看法,表示了他對於這個問題的重視。

荀子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呢?首先從思想上荀子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所以要依靠後天的學習來改變這個本性,來解決這一問題,再來接下去荀子又舉了不少的例子來説明學習對於改變人的素質、文化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還提出了學習的方法認為學習不能埋頭苦學需要藉助外物、向現實學習,所以荀子會説“善假於物也”。這些都是荀子基於實際、基於自身的經驗提出來的。

接下來荀子又講到學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就是堅持,針對很多人學習都是三分鐘熱度的狀況提出了必須要鍥而不捨才能有所成就,也切合了學習不可以停止的主題。還提到了學習時的心態,切忌心浮氣躁,必須腳踏實地,專心致志。

全文從學習的態度、學習能帶來的幫助、學習的重要程度等多個角度論證了“學不可以已”這個論點,全篇少有直接説理,多用比喻等方式來闡述論點,使得全文更加形象生動。

勸學的讀後感8

在今天,我在古詩積累本上學了一首文言文《勸學》,在這首詩中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真諦,體會到了從前沒有過的學習樂趣和收穫。

在《勸學》中我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人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整日思索,不如學習片刻收穫更大。一些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於外物罷了。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更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積細流,就不可能形成江海。人的成功在於永不停止,永不放棄。有些人很專一,看定了一件事一定要完成。有些人總是不務正業,沒有任何東西,這就是因為他(她)浮躁的緣故。

《勸學》讓我體會到要不斷的學習,一個題不會,要永不放棄,直到把這個題弄會為止。

有很多同學讀完《勸學》後都不斷感歎這首文言文。我覺得同學們在學完這首文言文之後那種“大懶蟲”要抓緊趕上那些好同學去,而好同學呢,則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俗話説“學無止境”嘛。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勸學的讀後感9

《勸學》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開篇。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它告誡世人要將學習作為人生的羅盤、燈塔。

做一個刻苦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樣去行動,像實幹家那樣去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帶着目的、帶着思想、帶着問題去學習,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讀書還貴在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相結合,學習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進步的方法,記錄自己的心得,用行動來實踐。

荀子所云“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學習的態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豈不惜哉!

《勸學》讓我讀懂了“粗實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憑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正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勸學的讀後感10

在今天下午我們讀了《勸學》這一篇古文,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一首詩讓我深深的知道了學習的方法,知識是無限的。

在以前,我都是學會了一道題就覺得自己全都學會了,在變一下我又不會了,而《勸學》讓我知道了,做學問一定要把知識完全學會了,再做下一個。

在《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是啊!如果你一步也不走,你就到不了千里之外;如果你一滴水也不集,那就成不了江海。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假如你再怎麼聰明,你也不學習,那你很可能變成笨蛋,那很笨的人一發奮學習,那他就有可能變成聰明人。那我現在,每天多學一點,多勤奮一點,我就有可能,趕上那些學習好的人。那我在做題的時候,一定不要弄個差不多。必須全學會了,不留一點差錯。

《 勸學》這一篇古文讓我受益非淺!

勸學的讀後感11

讀了《勸學》這篇古文,讓我深有感觸。

《勸學》開頭就説: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就是説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讓我們明白了:學習一定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第二段又説: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是説靛青是從藍草裏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超過我們的老師。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是説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讓我們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觀念,不要只是盲目的思考。

第四段又説: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是説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是讓我們學習要鍥而不捨,努力,永遠不放棄。

讀了《勸學》,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報效祖國!

勸學的讀後感12

學習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沒有人能不學習就活得很好,只有“學到老,活到老”的,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的人活得精彩。然而,古往今來的學子數不勝數,最終能流傳千古為人們所尊敬的還是少數。這是為何?我想讀了《勸學》這篇文章後,就能真正找到答案。在此,我認為有三條重要理由是決定你成為“學者”還是“庸人”的因素。

其一便是拘泥於傳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是大家都懂地道理。但舉目四望,太多的學子都以古人的處事方式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認為他們經歷豐富必不會錯。於是,很少有人敢於打成城規舊俗,走自己的路了,更別提什麼“長江後浪推前浪了”.這也難怪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但卻後繼無人了。所以,敢於懷疑,敢於創新是很重要的。當然,對他人的懷疑是建立在有根有據上的。

“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這便是其二。很多人讀書的確是刻苦,甚至會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汗水,但最終卻遲遲不見效果,這樣的人縱然學富五車,也只能是呆頭呆腦的“兩腳書櫃”罷了。京劇大師梅蘭芳為了練好戲劇中的一個眼神花費了很多工夫,卻沒太大進展,一天,他突然看到天上飛過的鴿子,便有了主意。每天放飛鴿子,集中精力觀察它們一眨也不眨,一看就是好半天。幾天過去了,他把那種眼神運用到戲中,果然取得了好效果。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這就告訴了我們其三,學習非一時一天的事,也不是由你的主觀意願與興趣決定的。十年寒窗縱是對我們的考驗。有時,學習的確很枯燥,外面的世界同樣很精彩誘人,在這種關鍵時刻,只有堅持不懈,用心專一的人才是勝利者。因為專一,蝸牛爬上了金字塔;因為專一,雨滴滴穿了石頭。

“書有詩書氣自華,”學習既然不能逃避,就該勇敢去面對。用知識塑造完美的自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人才是勇者。

Tags:勸學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