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勸學

《勸學》文言現象及賞析

欄目: 勸學 / 發佈於: / 人氣:1.5W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第二、三段),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

《勸學》文言現象及賞析

  勸學

  朝代:先秦

  作者: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羣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説,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説,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説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耳非是無慾聞也,使口非是無慾言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羣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勸學》文言現象

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 興 文言翻譯 xīng 起;興起。《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3]焉。”

文言實詞 就 文言翻譯 jiù 接近;靠近;趨向。《勸學》:“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

文言實詞 望 文言翻譯 wàng 遠望;遠看。《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文言實詞 長 文言翻譯 cháng 長,與“短”相對。《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文言虛詞

而<連詞>

1.表修飾關係。《勸學》:“吾嘗終日~思矣。”

2.表示遞進關係。《勸學》:“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3.表假設關係。《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

(1)<介>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水。”

也<助>語氣助詞,用於句中

1.表陳述或解釋。《勸學》:“君子生非異~,善假於物~。”

乎<介>相當於“於”

1.連詞,表遞進。《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己。”

(1)<助>定語後置的標誌。《勸學》:“蚓無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彎曲)

生非異(生,通“性”,資質、天賦)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乾。)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異義

1.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 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 古義:憑藉,藉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 古義:金屬製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5.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6.用心 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7.繩 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 古義:腿腳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 古義:疾勁,強,大,這裏指聲音宏大 。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致 古義:達到(而致千里)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託 古義:這裏指藏身(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③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④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 積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⑥形容詞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⑧動詞作名詞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詞多義

1.於:

(1)寒於水 (比)

(2)善假於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於藍 (從)

2.而: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遞進關係,並且)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並列關係,而且)

(3)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

(4)而見者遠 (錶轉折)

(5)鍥而舍之 (表假設或承接)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連詞,錶轉折關係,卻)

(8)鍥而不捨(表假設,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並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詞,指……的人)

(2)不復挺者(……的原因)

4.焉:

(1)風雨興焉(兼詞,“於之”,意為在這裏)

(2)聖心備焉(語氣詞)

5.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音節助詞)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代詞代青)

7.假

(1)善假於物也(藉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3)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借)

8.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強)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絕

(1)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口技》) 停止

(2)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與世隔絕

(3)以為妙絕(《口技》) 極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橫渡

(5)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斷絕關係

10.強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強壯

(2)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有餘

(3)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説趙太后》) 勉強

特殊句式與固定格式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可譯為“……的原因”)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3.善假於物也(狀語後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5. 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狀語後置介詞結構“於水”,表示比較)

6.輮以為輪【省略句:輮(之)以(之)為輪】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9. 金石可鏤(被動句)

《勸學》賞析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大量運用比喻來説明道理,是這篇文章的特色。

荀子的《勸學》是歷來為人們所傳誦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為勉勵學習常用的成語。這裏節選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連,但是意脈一貫,可以獨立成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來説明道理。這些比喻取之於人們熟悉的事物,又包含豐富的含義,因此,道理能説得淺顯明白,發人深思。

文章開篇就鄭重地寫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這不但是《勸學》篇的第一句,也是整個《荀子》著作的第一句。為什麼首先提出學習問題呢?因為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性惡論”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學習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關鍵,解決根本問題。因為他十分重視這個問題,所以他把自己的見解,通過“君子”之口提出來,以示鄭重。

在措辭上,他不説應該不斷學習,而説學習不可以停止,這對糾正人們學習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恆的毛病,更有針對性。從學派傳統來説,儒家一向勸導人們好好學習。如《論語》的第一句就説:“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悦)乎!”荀子自稱是孔子的繼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説:“學不可以已。”這從表面上看,只是繼承了儒家的“勸學”傳統,其實他強調的程度顯然不同。因為在孔子看來,“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論語·季氏》)而荀子則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知識,只有靠後天學習才能獲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認識論基礎上,發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就行文來説,開頭就提出了中心論點,語言簡勁,命意深廣,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闡述。

文章先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來比喻任何人通過發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這兩個比喻,使學習的人受到很大的啟發和鼓舞。不過,要能“青於藍”、“寒於水”,決不是“今日學,明日輟”所能辦到的,必須不斷地學,也就是説:“學不可以已”。所以,這兩個比喻深刻有力地説明了中心論點,催人奮進。

接着,文章進一步設喻,從根本上闡明道理:“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這正如梁啟超所説,意思是“喻人之才質,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後起人功而定也”(見《荀子柬釋》引)。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但學習可以使人由“惡”變“善”,因此,他強調“輮”的作用。通過這個比喻,説明即使原來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經過學習,也可以“改變”成完全合乎道德規範的人。這顯然是對學習者更大的鼓勵。

在強調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後,文章以設喻引出論斷:“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會取直,金屬製成的刀劍之類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會鋒利,這就好比君子廣泛學習,而且每天檢查省察自己,就會知識通達,行為沒有過錯。這樣以設喻引出論斷,顯得更有説服力。論斷句中的“日”字,與起句“學不可以已”的“已”字,緊密呼應,突出了要“知明而行無過”,就必須不斷學習,從而有力地闡明瞭中心論點。

開篇至此為第一段。這一段説明了學習在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義。學習意義重大,那麼,如何學呢?荀子認為,學習不能單靠坐在房子裏苦思冥想,必須利用外界事物,向實際學習。因此,第二段首先説明:“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以親身的體驗,通過“終日思”與“須臾學”的對比,強調空想不如學習。而這個與空想相對的“學”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實際學習。這種對於學習的見解,也是荀子基於他的認識論提出來的。

荀子否認孟子所説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強調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他在這裏提出的“學”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義因素。接着,連設五喻,展開論證,荀子先從生活經驗説起:站在高處望,比踮起腳見得廣闊;登高招手,順風呼喊,手臂並非更長了,聲音並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卻能遠遠地看到,清楚地聽到;可見利用高處、利用順風的作用之大。推而廣之,“假輿馬”、“假舟楫”的人,也並非善於走路或擅長游泳,可是他們卻能“致千里”、“絕江河”,由於設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此讀起來不但感到親切,而且覺得可信。隨着不斷設喻,闡明的道理越來越深入讀者心靈,於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就是説,君子之所以會有超過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為他們善於利用外物來好好學習。

推論起來,人如果善於利用外物好好學習,也就可以變為有才德的君子。這與第一段所説的青出於藍、冰寒於水、直木可“輮”為車輪,意脈是一貫的,結構上也是暗相呼應的。此外,荀子把“所學”與“善假於物”聯繫起來,“這意味着學習的目的是要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性知識去改造客觀世界。”(引自嚴北溟關於《勸學》的説明)這與他的“制天命”的思想也是聯繫着的。

至此,第二段結束。這一段説明學習必須善於利用外物。然而,在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的時候,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作了進一步的説明。文章先設兩喻引出論點:“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説明學習要注意積累。荀子根本不承認“天生聖人”的説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學習,“積善積德”,就可以具備聖人的思想。聖人也是不斷學習而成的,正如他在《性惡》篇中所説的:“積善不息”,“塗之人可以為禹”。他充分強調“積善”的作用,這與開頭提出的“學不可以已”也是一脈相承、遙相呼應的。

在筆法上,以設喻引出論點,更加強了論點的語勢,使論點一出現就具有一定的説服力。接着,文章又進行申述:“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從反面設喻來説明積累的重要。經過一正一反的設喻,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已初步闡明,但是為了深入説明,文章又反覆設喻對比:先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與“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相比,再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與“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相比,從而充分顯示出“不捨”的重大意義,而學習要注意積累的道理,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當然,學習要做到“不捨”,要不斷積累,那就必須專一,不能浮躁。

因此,文章再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與“蟹六跪而二螯”,卻“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進行對比,説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氣。這兩個比喻,強調了學習必須堅持不懈,並照應了上文的層層論述。第三段至此結束。通過這一段的層層比喻,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學習必須持之以恆。至此,開篇提出的“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已得到了深入的闡發和充分的證明。

《勸學》的這三段,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了學習應該採取的態度和方法。雖然荀子論學的基礎是唯心主義的“性惡論”,但是對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論”起了積極作用。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階級性,他把禮義當成人人應該具備的道德,並且把符合封建倫理規範的行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惡”。他勸學的目的,實際上是要培養合乎封建統治階級道德規範的人才,這與我們今天的學習目的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在那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全國走向統一的歷史時期,是有進步意義的。至於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善假於物”、逐漸積累、持之以恆等見解,就是在今天,對我們來説,也還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借鑑意義。

文中除少數地方直接説明道理外,幾乎都是比喻。通過比喻闡述道理、證明論點,這是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大特色。由於創造比喻的技巧很高,因此這些比喻精警動人。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脱化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以及“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等等,都被人們當作指導學習的格言來稱引。同時,運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靈活多樣,闡述一層意思,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從正面設喻,有的從反面設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襯,有的以比喻進行對比。如此層層推進,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揮作用,因而把道理闡述得十分透徹。再説,由於運用比喻,文章的語言顯得具體形象、精練有味。而且,隨着用比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形成整齊而又富於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因此,這不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論文,而且可以當作一篇文學作品來欣賞。

熱門搜索
幼兒園清明節主題國旗下講話稿 風雨過後的小學生作文150字 酒店賓館前台的年終總結 員工崗位競聘演講稿 我的爸爸小學作文500字 無私的春雨作文 詩歌欣賞:My Shadow 菊葉贊作文400字 我的北京之旅450字作文 夕陽下的快樂的影子作文 學生會上學期的工作總結 智慧大師阿凡提400字讀後感 給筆友的一封信英文版 小學生的觀察作文 堅持不懈的演講稿 各顯風格的五官六年級狀物作文400字 校園秋季運動會作文 簡單就是快樂作文 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讀後感 我愛霜 多説壞話高中作文 打雪仗的敍事作文450字 有雪相伴作文650字 《樹朋友的身證》的教學反思 寒假生活日記 書香和梅香讓我心芬芳初中作文400字 愚人節的500字優秀作文 小升初英語閲讀理解答題技巧 都是辣椒惹的禍三年級作文 班主任的論文名稱 母親的作文800字 介紹荷花的一年級作文 一位大專醫學生的求職自薦信 多看了你一眼初一作文800字 寓言故事《得意忘形的老虎》 亞麻的童話故事 幫爸爸洗車300字作文 夏天的六月八年級作文 飛翔的饅頭閲讀題答案 玫瑰母親作文 新入職教師培訓總結 會議紀要的具體寫法 假如我是小小鳥作文 這個冬天有你們的愛真美作文 表示孤獨寂寞的詩句 英語四級考試的萬能作文 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設計 《軍犬黑子》教學反思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