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錢塘湖春行優質課教案

欄目: 錢塘湖春行 / 發佈於: / 人氣:2.52W

  錢塘湖春行優質課教案

錢塘湖春行優質課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三、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四、教學程序

(一)喚起舊知,交流所蒐集的材料,引出新課。

教師導入: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有着“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你能簡要地説説它們抓住了西湖的什麼特點來寫嗎?

學生回答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學生聽配樂範讀錄音,聽字音、節奏,體會語言的緩急。

教師明確: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

學生自由朗讀,並在頭腦裏想象西湖美景。

(三)探究問題一:作者遊覽西湖的行蹤是什麼?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

(四)探究問題二:寫了幾種景象?是哪一個季節的?

學生朗讀,四人一小組討論,教師明確:通過湖水、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富有季節特徵的景物,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充滿活力。

(五)實踐合作活動一:你能為這首詩配上插圖嗎,要求必須能體現詩中的景物。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開始繪圖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創作完畢,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六)實踐合作活動二:你能體會到詩歌裏所描繪的早春的美景嗎?請出二位學生扮演人物角色,邊走邊説看到了哪些景物。(配上愉快輕鬆的輕音樂。)

兩名學生進行活動(介紹地點,景物,心情),其他學生點評。教師總結。

(七)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八)全文總結: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蔭裏”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設計思想

現行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時代遠久,學生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若採取傳統的“串講法”,必然會使學生感到沉悶沒勁。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在學生喜歡學習這種知識,併為之展開積極活躍的心理活動時,才是最佳的求知狀態。而這關鍵在於教師精心的課堂設計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古詩文教學課堂應儘量讓學生“忙”起來,讓學生的“手、眼、口、腦”都忙乎起來,讓他們樂於參與,勤於動手,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作畫,培養想象力,創設詩歌意境。我國古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稱譽,初中課本所選的古詩幾乎都可以配上插圖。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初一學生即使能夠把它背誦下來,也難以體會到多少美感。那麼就讓學生把手動起來吧!鼓勵他們把詩中的“鶯、樹、燕、花、草”等物象勾畫出來組成一幅畫,你將會發現學生的創作熱情是那麼高漲。等到學生畫好了,出現在大家的面前的是一幅幅含翠的青山、如茵的綠草、盪漾的碧波、燦爛的春花,鶯歌燕舞、馬蹄輕快的圖畫。筆法雖然稚拙但絕對充滿着盎然的春意,即使語文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從中感受到綿綿不絕的春意。在此基礎上領會詩意,背誦全詩就輕鬆自如了。

二、傾聽詩樂,強化想象力,感受詩歌意境。詩歌與音樂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很多詩就是為和樂而作。古代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闢,具有濃郁的詩意,在教學中若能把它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將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詩中的情感氛圍,感受並體驗着詩人的喜怒哀樂。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於聽覺的音律,這有利於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詩歌文字的精妙。

三、放聲朗讀,培養語感,體會情感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誦讀要讓學生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體會詩文的情感美。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

 四、用心動腦,編演課本劇,培養創造力。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改編後進入表演,個人的創造性發揮達到巔峯,圍繞劇情的推進和人物性格的表現,動作、表情、對話都達到高度的個性化。編演課本劇,可以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於舞台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知識為活的演出實踐,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悦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