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翻譯

欄目: 夢遊天姥吟留別 / 發佈於: / 人氣:2.59W

【作品簡介】

夢遊天姥吟留別》由李白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着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徵》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樑、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 題目:“吟”,古詩的一種體式,內容大多是悲愁慨歎,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把夢中游歷天姥山的情形寫成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

原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也題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1) (一作《別東魯諸公》)選自《李太白全集》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2),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3)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mǔ)連天向天橫(23),勢拔五嶽掩赤城(4)。

天台(5)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24)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謝公(8)宿處今尚在,淥(25)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9),身登青雲梯(26)。

半壁(10)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

熊咆龍吟殷巖泉(12),慄深林兮驚層巔。(27)

雲青青(28)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13),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開。

青冥(15)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16)。

霓為衣兮風為馬(17),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19)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20)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29)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21)

安能摧眉折腰(22)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韻譯】

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説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

越中來人,説起那裏的天姥山,儘管雲霞或明或暗,間或可見。

天姥山高聳入雲,象橫卧天際,高超五嶽遮蓋赤城,其勢無比。

天台山,傳説高達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隅下。

我想遊天姥,因而夢遊了吳越。一夜飛越,夢裏見到鏡湖明月。

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裏,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當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清波盪漾猿猴長啼,景緻悽悽。

我腳穿着,謝靈運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峯巒,如上青天雲梯。

在雲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

山中盡是?巖,道路千回萬轉,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

熊吼聲龍吟聲,在巖泉間震響,深林為之驚,峯巒火為之抖顫。

烏雲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盪漾,湖面騰起雲煙。

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山丘峯巒,彷彿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

洞裏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日月交相輝映,照耀着金銀台。

雲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作馬,他們踩踏祥雲,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着車駕,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

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歎。

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蓆,方才美麗煙霞,已經無影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

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

暫且放養白鹿,在那青崖之間,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

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貴,使我心中鬱鬱寡歡,極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