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內容賞析

欄目: 夢遊天姥吟留別 / 發佈於: / 人氣:1.75W

李白一生大半過着浪遊的生活,寫下了不少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道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出來。《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樣的代表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內容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

寫作背景:

李白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一生的願望便是“安世濟民”、“功成身退”。天寶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徵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等他到了長安,得到的卻只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閒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幹。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他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先入樑宋,再入齊魯,然後南下吳越。短暫的在朝為官讓他看清了當權顯貴的 真面目。居身翰林供奉而成為從幸詞客也與 他早年欲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濟世理想相距天淵。現實對理想的嘲弄和殘酷,深深地刺傷了李白,也冷卻了他原來不可遏止的少年意氣和青春激情。懷着極端鬱悶、深痛和失落的心情,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估計自己的人生之態、命運之數、現實之境。天寶四年秋 (公元745年),朝廷經歷仍在李白心理上發生着強烈影響,離家南下準備再遊吳越的他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

內容賞析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安邦的遠大抱負,夢想着有朝一日得展才幹。但當時文人盛行的通過科舉登上仕途,這與他“不屈己,不幹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宏願都不相符合。他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擴大聲譽。天寶元年,經友人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已經42歲的李白以為大展抱負的機會來了,他喜悦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也的確曾有過短暫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發現李隆基僅只把他當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李白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權貴,招致他們的排擠。甚至連玄宗也開始對他不滿,因而,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逐出京城。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裏,李白親眼目睹了統治集團內部的昏庸腐敗,宮廷生活的殘酷鬥爭。

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深厚的友誼。隨後,二人又同遊樑宋等地。這時,高適也來與他們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李白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際,寫下了這首“留別”詩 ,向親友們表明了自己蔑視權貴,傲岸不屈,與宮廷生活徹底絕裂的態度。

李白一生大半過着浪遊的生活,寫下了不少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其中還有一些詩和他求仙學道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性格,常常是借這類詩篇表現出來。《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樣的代表作。

詩歌開頭便從海客和越人的話語談起,“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在海上歸人的話語中,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這樣便使人覺得瀛洲很虛無,難以追尋,但越人的口中説來卻又在雲霞裏時隱時現。一開頭,天姥山便有了神祕色彩。接下來作者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作者用誇張手法極言天台的高,而又將天台山與天姥山相比,更烘托出天姥山的高大,使人對天姥山油然而生敬意。天姥山原本是神話中的仙山,但作者卻寫來好像真有其山,使得夢有了現實的基礎。作者對高大神祕的天姥山的嚮往,本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熱情的嚮往和追求,文章在此便初顯了詩人的浪漫的主義氣質。如果説這個夢可以看做是詩人前半生的生活的折射,那麼,這裏我們似乎可以看出詩人當初隱居山林,想通過終南捷徑來走上仕途,曾經對國家和政治前景抱有多麼美好的願望!

詩人在夢中來到了天姥山,在夢裏他來到了他所追求的美好的仙境:“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詩人於“夢”字上,置一“欲”字,是“想要,打算”,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欲”字承上啟下領提下段“夢”中之事。這足以表明,李白本無此“夢”,這個“夢”不過是他的一個奢望,是他在清醒狀態下安排設計出來的“白日夢”,因此,它看似奇幻不測,實則有細緻的理脈。天姥山的風光明淨澄澈,溪水清澈,浩空明月,夜色如洗,湖面若鏡,這就是詩人心中的仙人世界,是一片淨土。“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謝靈運是東晉山水詩人,他自恃有才,又是士族家庭出身,渴望能建功立業,但是卻不得重用,他憂憤於心,於是寄情于山水,想在山水中去尋找自己的自由。李白在這裏穿上了謝靈運的木屐,他也希望能在山水中去消除心中的憂傷。“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湧現,傳説中的天雞在空中啼叫。夢境是這樣的美麗而真實,詩人的夢五彩繽紛,幻想的色彩越來越濃。接下來,詩人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似真似幻,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在千回萬轉的山石間,道路彎曲沒有方向,詩人沉醉在這種仙境的美麗中,卻也的'不知走往何處的迷茫。

然而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仙境,卻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東西。“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這些聲音不再如天雞聲那般讓人覺得清朗美麗,山石,泉水,深林都在這種恐怖陰森的聲音中發抖,在美麗的仙境也會有這些威懾,何嘗不似人間?天氣急劇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了,濛濛的水面煙霧繚繞,仙境也不是永遠的晴空如洗,一樣有陰晴,作者不希望夢中的仙境會是這樣,因此,夢境又在作者的筆下發生了變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霹靂雷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裏,顯現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銀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