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再別康橋

關於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錦集9篇

欄目: 再別康橋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錦集9篇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二)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美的藝術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分析: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着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藉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迴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現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雲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題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二)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分析:八節詩,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裏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畫面美表現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着細微的彈跳性,彷彿是詩人用腳尖着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雲、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祕、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裏的黨家莊,忽

遇大霧,飛機觸山着火,不幸遇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時年僅36歲。

一般認為此詩是詩人1928年秋第三次歐遊歸途中所作。

2.瞭解詩中內容大意。

師生明確: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隻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捨的離情,並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撐一杆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裏”放聲高歌。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籤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於寂然。

第7節,跟開頭呼應。“雲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説“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誇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願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裏,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於“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板書:

再別康橋

緩步飄然離

戀戀不捨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悵

不得不離去

(三)課後練習

1.完成練習第四題。

2.談炎你對徐志摩詩的認識,將所獲寫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小資料]

為詩句燃斷想象長鬚的徐志摩

志摩寫作的態度是嚴肅的,他在《輪盤》自序裏説:“我敢説我確是有願心想把文章當文章寫的一個。”在《猛虎集》的自序裏他又説:“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經燃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鬚。”所以一些極普通的字眼,一經從他筆下流出就標出了自己的分量。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瞭解新 文人詩內涵,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誦讀法,討論鑑賞法。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進而學會從詩歌的形式、 語言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志摩感情方式和個人的體會。

(二) 教學重點:

志摩感情方式和個人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新詩的藝術技巧鑑賞。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課堂教學過程:

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鍾情詩神繆 斯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 ,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被胡適稱為“情聖”和“詩聖” 的詩人志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節課讓我們和志摩一起 《再別康橋》 , 走進詩人追求愛、 自由和美的詩意的內心——

二、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三、志 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 年赴美留學,1920 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 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 1928 年秋 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 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下子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 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 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學生朗讀《再別康橋》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深入探究,情感體味 配樂請學生朗誦。

1、提示:

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 :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所以説本詩營造的氣氛輕鬆。

2、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

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 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 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使作者好像一位神仙,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所以説本 詩的意象選擇新穎。

3、齊讀第三段——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作者為什麼會這樣説?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體驗? 明確: 《文心雕龍情采》説: “情者,文之經。 ”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造這樣的境像, 全是為情驅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底所呈現的那份安 閒、自在,正是詩人心向 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的情緒,就 是很自然 的事情了。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迴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現 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 。在詩中,他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 與那“西天的雲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 “一條水草”的體驗等。以上説明作者嚮往寧靜安詳自由生活。

六、探討歸納,藝術技巧鑑賞。

下面我們分別從詩歌的形式、語言、意象三方面來賞析詩歌。

1、形式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建築美,是句子的勻稱和句式的整齊。 《再別康橋》共七節,四 行一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都整齊劃 一,給人以美感。首尾迴環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解説: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

2、語言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有節奏感、旋律美、彈跳性,都 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迴環復沓。首節與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 的結構形式。

3、意象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 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 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全詩共七節, 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 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裏搖曳多姿, 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 着似乎有話對詩人説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 “盪漾” “ 招搖” “揉碎” “漫溯” “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七、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情感體味和詩 歌的藝術技巧 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鑑 賞新詩的方法。

八、 識記訓練:

背誦本詩。

九,作業

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作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於五百字。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 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 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以別離後對康橋往昔的追憶為內容的詩歌。詩歌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起伏為主線,是實踐聞一多“三美”理論的典範之作。對比《雨巷》,二者在結構的安排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十分相似。全詩七小節,首尾兩小節都在反覆的疊唱中,表達着詩人在現實情景中的感傷情緒;中間五小節為詩人的夢境或回憶、想象,意象的處理技法上都表現出了詩人的獨到匠心。

二、 學情分析

在《沁園春·長沙》《雨巷》兩首詩歌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基本能夠對詩歌語言的含蓄性、凝練性、跳躍性進行賞析,但分析的過程還不夠完整,較難從詩歌的語言中讀出詩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學過程中試着在解讀詩歌言外之意時插入對詩人的簡介。

三、教學目標

1、瞭解徐志摩;

2、進一步學會分析詩歌語言含蓄、凝練和跳躍性特徵的方法;

3、進一步掌握意象與情感的分析方法;

4、讀懂《再別康橋》的言外之意。

四、教學方法

範讀和配樂朗誦、問題引導、小組探究、傳統講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問:同學們,從小學到初中,我們或許都曾和兩個學校朝夕相處了很多年。如今離開母校的你們,最留戀母校的什麼?最想回到母校的哪個角落?為什麼?

生答。

師總結:我們之所以會對母校的某處風景、某棟樓有這麼多的情愫,是因為我們在這裏留下了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最重要的時光。當我們回憶起來的時候,這些人、事、物都會與我們有着密切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我們將自己對母校的心思和情感都寄託這些我們人事物中。當我們把這些我們用情至深的人事和景物注入筆端時,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情話。今天,我們講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看看詩人最留戀的是母校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

二、朗讀示範

1、板書荇、篙、溯的讀音並進行簡單的解釋。

2、解題

詩人曾留學英國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1922年8月,首次回國時作有《康橋,再回吧》一文。1928年,詩人再次遊歷歐洲並回到康橋,11月在歸國途中的中國海上作《再別康橋》一詩,故言“再別”。

三、學生根據配樂進行朗讀。在讀的過程中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徵?

雲彩:飄動的、絢爛的、夢幻的

金柳:色彩明亮的、搖曳多姿的、柳=留=留別 青荇:綠油油的、充滿生機的、富有生命力的 潭水:清澈的、純淨的 長篙:詩人尋夢的方式 星輝:浪漫的、美好的 夏蟲:沉默的、多情的

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寧靜、清麗的圖畫,表達了詩人對母校深沉的愛,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淡淡的離愁別緒。

四、試着用詩歌裏的四個字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

1、作別雲彩→夕陽金柳→青荇招搖→榆陰潭水→星輝滿溯→夏蟲沉默→揮手雲彩

2、小組討論,並派代表談談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的意境,為什麼?並把這一小節的畫面進行簡單的描述。

五、分小節賞析 第一小節 作別雲彩

1、“我”走時“輕輕地”,可以看出詩人離別時怎樣的心情?

結合住校生第一次離家和中秋假後再次返校和家人分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談談離別時的心情。並明確:離別之時,總是動作輕悄,緩步飄然而去,只為不給送別“我”的對象製造更多的離愁別緒。

2、“輕輕地走”可以理解,為何來也是“輕輕地”?

(1)唐宋之問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之語。這種情感,在我們回到母校時也常有。“怯”是緊張的,激動的,急切的。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們回母校的腳步必然是輕的。我們沉浸在回憶的往事裏, 害怕觸及往事。“輕輕的”正是這種“近鄉情怯”的體現。

(2)詩人1920年康橋認識林徽因,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於1922年與原配張幼儀離婚。但徐、林二人並未走到一起,林徽因對於徐志摩並沒有深厚的感情,更像是徐志摩的單相思。1931年,當徐志摩聽説林徽因在北京舉行演講時,徐即刻從南京乘飛機往北京,但不幸的時,由於天氣原因,飛機失事。正是這樣一段康橋往事,徐志摩回到母校不免勾起這段甜蜜而憂傷的回憶,“輕輕地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徐志摩的才情與他的多情是相似的。1924年,徐志摩在北京認識了陸小曼,兩人迅速墜入愛河,1926年10月,陸小曼離婚後與徐志摩成婚。

3、為何招手也是“輕輕地”?

一言一行總關情。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在一種離愁別緒中,我們總是希望離別的時間能慢點,離別的慢與動作的輕輕,正是這種心情的體現,是感傷不捨得心裏寫照。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

第一小節連用三個“輕輕地”有什麼妙處?

(1)強調詩人對康橋的熱愛與不捨,怕打破此處的寧靜和美。

(2)三個輕輕都傳達出離別的感情,奠定整首詩的情感基調。

(3)形成往復迴環的效果,富有節奏感。

二、分節賞析

第二小節

1、哪位同學可以描繪一下“夕陽金柳”的畫面?

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在河畔的柳枝上,如青絲般婀娜多姿柔軟的柳條泛着金光。柳枝的倩影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微風吹過,泛起點點圈圈的漣漪。

2、“新娘”可否換成“姑娘”,為什麼?

不好。“新娘”是一個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候,一個女子一生只有一次當新娘的機會,只有用新娘這個詞,才能表現出康橋在詩人心中的崇高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3、“盪漾”改成“飄蕩”好不好?為什麼?

(1)飄蕩是來回擺動;盪漾不僅有來回擺動之意,還有泛起陣陣漣漪感。

(2)詩人對新娘般的金柳的感情,不是一飄而過的,而是久久不能平復的。用盪漾,更符合詩人的心境特點。

第三小節

1、“油油的”你能聯想到哪些詞?用“油油的”形容青荇,可否換成“自由的”?

(1)綠油油、油光、潤滑油……

(2)“油油的”表現出青荇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表現出青荇在水中亮麗的光澤、自由地生長的情態。

(3)“油油的”講青荇隨水起伏、招搖盪漾的姿態表現了出來。

2、你能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中體會出詩人對康橋怎樣的感情?

甘心是一種心甘情願。詩人愛屋及烏,愛康橋,愛康橋的水,願做一條水草,陪伴康橋,表現出詩人對康橋無盡的愛戀和永久的深情。

第四小節

1、“揉碎在浮藻間”,是什麼被什麼揉碎在浮藻間?

彩虹一樣的夢被浮藻揉碎在清澈的潭水中。

2、怎麼理解“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1)詩人將潭水比作虹,又將虹看作是夢。虹倒影在水裏,也就是説詩人對康橋的迷夢沉浸在水裏。之所以説“揉碎”,其實主要表現的是詩人被康橋的美陶醉以致意亂神迷。

(2)詩人第二次來到康橋,已經是六年之後的時間,然而詩人對康橋的夢卻一直沒有變化,藏在內心的深處,因此説“沉澱着彩虹似的夢”。而正因為此處有夢,才有了下一節的尋夢。

第五小節

1、尋夢為什麼是問號?

(1)結合自身寫日記的表達習慣,可以發現尋夢表明詩人在現實與夢境中徘徊,是詩人的自言自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半部分是對夢的回憶,而本節則是對夢的找回。

(2)強化詩人的感情,表現詩人渴望再次回到六年前在康橋的美夢之中。

2、為什麼説此節是詩人情感的最高潮?

(1)結合自身經驗談。

(2)《詩經·大序》説:“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説,詩人是情到深處才想放歌,所以可以認為此節是詩人情感的最高峯。

第六小節

1、“夏蟲也為我沉默”好在哪裏?

擬人,將夏蟲人格化,賦予了夏蟲人的情感。實際上,夏蟲的沉默,就是詩人離別時的無言。而無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語,而是心緒萬千,不知從何説起。縱然有千言萬語,但離別是總是化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2、如何從本詩情感的起伏變化來理解“但我不能放歌”?

我想放歌,是因為我在夢中遇見了康橋。而我之所以不能放歌,一是因為康橋的美讓我不敢“造次”,不敢去破壞;二是因為我此時已然夢醒,回到了離別的現實環境中來了。

3、你還能想到其他關於離別時千言萬語化成無言的不捨與傷感的詩句嗎?

(1)蘇軾《江城子》: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3)白居易《潛別離》: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

第七小節

1、此處連用兩個悄悄有什麼好處?

(1)與第一小節首尾呼應,表達詩人輕悄而來,又輕悄而走的情意。

(2)強化詩人離別時候的傷感和對康橋的不捨深情的作用。

(3)節奏上有一唱三歎,迴環往復的效果。

三、小結本詩

1、請你談談學完本詩之後對該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2、順勢講解新月派詩歌的“三美”理論。

(1)音樂美:節奏輕快,韻律和諧,抑揚頓挫,郎朗上口。

(2)繪畫美:意象和意境的佈局、色彩等。

(3)建築美:詩歌的排列、字數等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