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精選8篇)

欄目: 圓明園的毀滅 / 發佈於: / 人氣:3.1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精選8篇)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的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説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制定的目標如下: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字,能正確讀寫“損失、殿堂、銷燬、瑰寶、灰燼、眾星拱月、舉世聞名、玲瓏剔透、詩情畫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過程,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仿寫段落,讀寫結合,讓“本色語文”迴歸課堂。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3

難點:目標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並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後要捱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四、 説教法

魯迅先生説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有道理。本文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本身就是先説“圓明園”“一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再説“毀滅”的悲劇。我教學本文時,從課題入手,先寫“圓明園”讀“圓明園”的美好,再寫“毀滅”讀“毀滅”的悲劇;變序教學,先學首尾段,快速感受圓明園的毀滅,再因勢利導,依中間部分行文之思路定教學之教路,引導學生讀、思、畫、議、説、寫,即通過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去感受昔日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無限嚮往。再通過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被“毀滅”的令人捶腕、慘痛的悲劇。旨在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

五、説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及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製成課件。

2、學生準備: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資料。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文學作品講究“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藝術,這應了一句“文似看山不喜平”閲讀理論。語文教學也是一門藝術,也應是“課似看山不喜平”。第一課時處於鳳頭之顯,應給人驚喜。給人無限的遐想和期待。作為語文教師,第一課時,應做足文章吸引學生,讓學生充滿期待。

小學生學習的最佳時間為一節課的前20分鐘。因為此時注意力高度集中,記憶力、理解力處於黃金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師理應把最重要的教學內容,置於此時。因此,我除去傳統話語下第一課時的讀通課文、掃清阻礙的任務完成外,把思維的挑戰、矛盾的衝突、情感的波瀾也納入了進來。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對事實、現象、規律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要使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就在語法規則上犯錯誤”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就應給學生準確的理解、深刻的印象、鮮明的感悟。

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是:

一、 板書課題大聲讀,巧設鋪墊蒙情感

二、 初讀課文識字詞,抓住首尾引歎惋

三、抓“有”想象復沓讀,讀寫結合悟壯觀

四、視頻升情抓眼球、激情寫話心靈撼

第一環節 板書課題大聲讀,巧設鋪墊蒙情感

開課伊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用激動又憤恨的語氣説:“同學們,把你寫字的手高高地舉起,咱們一起認認真真地書寫“圓明園的毀滅”。接着改用自豪驕傲的語氣説:“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後面這個“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暗示圓明園的精美壯觀,接着,我讓學生讀題、再讀、大聲讀,旨在讓學生讀的氛圍中感受圓明園的精美壯觀;然後語氣陡變,用低沉、沉痛的情調寫“毀滅”後再對完整的課題進行“齊讀、再讀、大聲讀”時,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美好東西被撕毀的悲劇了!這樣沒有渲染、沒有大道理的説教,只是老師帶着情緒的“齊讀、再讀、大聲讀”的要求,引導在反覆讀題的過程中蒙生情感,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順利的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

第二環節是初讀課文識字詞,抓住首尾引歎惋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打破常規依文序教法,先抓首尾,引發學生之歎惋。“讀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讀首段知道並讀悟了“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讀尾段知道並讀悟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火燼”抓住“不可估量”、“化為火燼”兩個詞語的書寫、理解和朗讀,。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讀題的感情基礎上,讀首尾段引發對圓明園毀滅的感歎和扼腕。

教學過程第三步,抓“有”想象復沓讀,讀寫結合悟壯觀,

這是本課時的主體部分。我趁熱打鐵,追問除了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你還知道些什麼?快速默讀中間部分,把你知道的記下來。學生很快從課文的整體感知投入到重點內容的學習之中。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讀寫結合”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教學並不一定按預設的程序走。按照“以學定教”的要求,我會隨着學生的閲讀成果彙報,隨機板書:宏偉建築、舉世聞名、珍貴文物,學生先説到哪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他們所説的這部分內容,然後就先板書哪個詞語,比如,學生説,我知道了“圓明園中,有金壁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有…”時,我就説:“你們説的這些可以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是哪個詞?然後板書“宏偉建築”。當學生説到“我知道了圓明園中有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就引導他們用“珍貴文物”來概括。但哪個詞語板書在哪個位置卻是我事先規劃好的了。當板書“舉世聞名”一詞時要求學生理解詞意,用幻燈出示“舉”在字典裏的意思,讓學生依詞選義理解“舉”的意思,讓學生用組詞的方法理解“世”、“名”的意思,調動自己的積累理解“聞”的意思,然後把這些字的意思連起來就是“舉世聞名”的意思。告訴學生,像這樣看着字取義理解詞語的方法叫“顧名思義”。其實剛才我們還用了其他解詞方法,是什麼方法呢?學生會興奮地顯示自己的知識,説一些他們已經掌握或沒完全掌握的解詞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法、查字典法等等。複習就這樣隨機進行了,並不影響課文情節的發展。而這些,讓孩子們覺得都是他們自己讀課文自己弄明白的,他們多有成就感哪!因此,孩子們的閲讀激情一直被這樣激盪着、興奮着……

此時,孩子們已經有些累了,我幫他們總結他們的成果,朋友似的説:“你們知道的這一切,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圓明園不但有舉世聞名的宏偉建築,還有珍貴文物。”他們聽着很感激地欣然贊同,在他們心理上剛處於休息放鬆之時,我悄悄地又把“球”拋給了他們“你們説的這些,可以用文中的一個過度句來説,就是------?孩子們有先天的挑戰性,他們馬上投入戰鬥,趕快低頭在文中第4自然段找到第1句話“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我也因此很自在地進行“宏偉建築”一段的重點學習!

請一個同學讀,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在這個自然段中,作者一口氣用了多少個“有”字?有了具體的任務,個個都興致勃勃

這七個“有”中的建築,學生都沒見過,描寫它們的詞語應該結合事物來理解更方便,於是,我課件幻示讓孩子們一個一個讀給大家聽,我來解詞給他們聽,孩子們覺得困難的事情都讓老師做去了,他們跟做遊戲一樣快樂地學習着,輕鬆地很呢。

老師像個“孩子王”帶着學生們在文中暢遊:引導學生朗讀、質疑、找根據,搞探究,一次又一次讓學生不知不覺中樂此不疲地進行着一項一項的語文訓練

江蘇南京鳳凰母語教科所特級教師高林升在《為語文教學插上奮飛的雙翼》關於讀寫結合的思考一文中説:語文學得好不好,關鍵在於學生是否從文章中領悟了作者的意圖,學到了表達的方法,並把方法、經驗有效遷移,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對於圓明園中還有課文沒寫到的一些景觀,創新想象的方法很多,可以讓學生畫畫,也可以讓學生摺紙,這都是幫美術和勞動課培養技能,在耕耘別學科的田,荒費語文教學的園!我選擇了課件出示圓明園的文字資料,讓學生在音樂所中仿寫,既訓練了創新思維、訓練了學生整理和使用資料的能力、豐滿了課文內容、陶冶了情操,又把學到的寫法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品嚐到學習不難的樂趣,而且是當場見效,更增加了學生享受成功的興趣,不僅提高了本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形成了學習的良性循環習慣,一舉數得。

此時我給學生提供資料,目的有二:一是可以拓展學生視野,二是可以提供學生一些詞彙降低仿寫的難度。

讀寫結合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應該是一種教學思想,它應該成為閲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江蘇特級教師赫玉梅這樣説,我很景仰江蘇的特級教師的底藴,江蘇的小語教育理念總是領導着小語教育的新潮流,我是這樣認為的,啊,書歸正傳)

學生經過這樣的思維勞動過後,已經處於疲勞狀態了,接下來,我改用教法、復沓引讀,積累背誦下面的文字了,課件幻文:“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我用文學的語言,創設這樣的四個情境誘導他們在觀賞中漫步:

1、晨光熹微時,雲霧濛濛,生讀“漫步園內……境界裏。”

2、 晴空萬里時,陽光普照,生讀……

3、夕陽西下時,晚霞如丹,生讀……

4、明月高懸時,月光如水,生讀……

緊接着再激情,再範讀,學生一邊用眼睛觀賞着美麗的景觀,一邊用耳朵享受着美妙的音樂和老師的範讀,潛移默化中熟讀成誦了。

最後一個環節是、視頻升情抓眼球、激情寫話心靈撼

在教學中,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築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後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後一部分的感情抒發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我用這樣的方法來結課,就是每説一句“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就擦掉一行板書,即為下堂課老師上課擦好了黑板,也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了“圓明園的毀滅”什麼都沒有了。擦完後,課件出示句式填空,即讓學生同化入情,也讓學生複習了課文內容:沒有了( ),也沒有了( );不但沒有了( ),還沒有了( )。他們既可以填寫“宏偉建築”,也可以填寫“珍貴文物”既可以填寫文中的景觀,也可以填寫想象中的建築。

播放視頻課件《火燒圓明園》電影片段,旨在讓學生處於憤菲狀態,這樣佈置的作業,不會成為負擔,而成為不吐不快的生命之必須了!

葉聖陶先生説“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語文一開課,就要入作者胸中之境,親作者心中之情,再結合自己的經驗積累,造有我之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閲讀教學第一課時”煥發光彩。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21 圓明園的毀滅

不可估量 舉世聞名 化為灰燼

不可估量 宏偉建築 化為灰燼

不可估量 珍貴文物 化為灰燼

這樣的板書設計,濃縮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清晰了課文的層次思路,既表現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不可估量”,又體現了侵略者把它“化為灰燼”罪惡以及在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損失的“不可估量”,也表現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縱觀整個教學設計,我用文學的語言引導學生學習語文中的文學,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始終以讀為軸,以情為經,以練為緯,讀寫結合,迴歸“本色語文”。這裏有師生的交流之情,有生與本的感悟之情,有迸發的愛國之情,當這所有的情在課堂激盪時,文本活了,老師活了,學生活了,這就我們追求的生命,我們母語的生命,我們語文課堂的生命!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飢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在通過課前的預習,基本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對文章進行了初步解讀,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對愛和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充分挖掘“愛恨變化”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學生的情感,帶着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⑴重視讀文,讀中自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外資料和對課內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產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通過閲讀,瞭解圓明園被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壯觀。

三、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以讀促進,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字裏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引讀、個人讀、對比讀、自讀、默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難想象的。多媒體的引入,幫助學生解決了語言文字想象艱難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課的關鍵。

根據我們學校的“六段”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預習彙報

2.掲題引讀小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講點撥

4.總結全文,提升情感。

5.個性練習反思矯正

環節一、導入新課預習彙報

導入:

出示法國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説的一句話:“在世界東方的中國,有着人類的一大奇蹟,這一奇蹟,就是圓明園。”通過這一導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自然而然地隨着老師一同走進這個舉世聞名的圓明園。

預習彙報: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文的朗讀情況。出示常規要求“三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2、在預習中有哪些收穫?可以是收集到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可以是從讀文中獲得的一句話、一個詞等。

3、質疑: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不懂得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決解決的放到文中共同解決)

環節二、掲題引讀小組合作

過渡:總結學生們的預習情況,老師也有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幫助解決?

幻燈片出示:為什麼圓明園被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為什麼稱它為建築藝術的精華?

學生帶問題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在文章空白處寫出自己的體會,然後小組討論,組織好語言,準備交流。

環節三、成果交流精講點撥

圍繞掲題引讀中提出的2個問題,總體上是分兩部分進行的。

1.讓學生細讀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過讀、悟課文語句,發揮想象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激發他們的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無限熱愛之情。在這部分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圓明園中有什麼?”。

(1)宏偉的建築:眾星拱月的佈局、民族建築、西洋景觀

(2)珍貴的文物

(3)名人字畫

(4)奇珍異寶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欣賞這些畫面。並指導朗讀,讀出這種美。

幻燈片出示一架大炮,問:這是什麼?然後播放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的影像資料!看完資料學生談感受: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結尾情感表達的空白點——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此時,學生不得不接受這個慘痛的歷史事實,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讀,説,寫。先讀在寫,讀出這種心情來。

此時我安排自由創作空間,給學生一個表達心聲的平台,讓學生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指導學生了解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激發學生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信心,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

環節四、總結全文,提升情感。

這一節課的總結,我主要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我是這樣設計的:這把火,燒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燬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讓我們時刻記住——(課件出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生齊讀。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

環節五、個性練習,反思矯正

我本着練習設計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拓展知識面的觀點,因此我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有人建議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恢復它的原貌,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可以説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課的板書設計:

宏偉建築勿忘國恥

珍貴文物化為灰燼

名人字畫振興中華

奇珍異寶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以讀導學,以讀傳情”,課文字裏行間藴含着豐富的情感,結合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把文字轉化為生動的畫面,變為豐富的情感,將惋惜、讚歎、仇恨,相互交織成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以情帶講,情中啟迪,情中昇華”,多媒體的展示使課文聲情並茂;教師充滿情感的語言,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學生想像、感悟、傾訴,與文本情融為一體。

教學目標和要求

1、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

3 、把閲讀、感悟、想像結合起來,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像,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激發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備註欄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音樂渲染,名言導入。

2、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填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二合作探究,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激發愛祖國文化的情懷。

(一)走進圓明園,瞭解佈局,理解“眾星拱月”。

1、質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提出疑難的問題。

2、多媒體展示,通過圖標直觀理解“眾星拱月”。

3、指導感情朗讀。

(二)讀文感悟,想像圓明園奇特的景觀,瞭解其豐富的收藏。

1、快速默讀3、4自然段,畫出一句能概括這兩段內容的句子。(抓過渡句)

2、交流探究、細細品味。

①對比朗讀,感受圓中景觀的奇特。

A建築風格②教師引讀,瞭解圓中景觀的分類。

(第三自然段)

③資料擴充,填補園中景觀的空白。

4想像朗讀,品味園中景觀的美妙。

①圖片展示各種奇珍異寶。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

②師生交流收集資料,瞭解“為什麼説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三)小結,引導學生用一句話讚美圓明園。

三歷史回顧,瞭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激發對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段,引發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詞語瞭解侵略者的醜態,激發憤怒之情。

3、面對歷史,朗讀感悟,深入探討,傾訴憤怒之情。

四總結全文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傾訴自已最想説的話)

作業設計

關於要不要重修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的意見呢?説説你的理由和主張。

板書設計

21、圓明園的毀滅

毀滅:不可估量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裏行間都飽含着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藉;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二、説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於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台、建築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覆閲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築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説教法和學法

那麼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那麼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

六、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節,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節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遊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瞭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節: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節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節,我會讓大家在讀後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後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後讓學生結合全文,説一説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裏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説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築、收藏、侵略。

第三環節: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鑑於此,本環節中我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説一説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裏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後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着上面一個問題繼續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麼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麼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閲讀2-4自然段,説一説最吸引大家的是哪裏,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裏我會着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

1.“眾星拱月”

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

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

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

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麼宏偉,有這麼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麼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後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統、任意”等詞。來昇華作者對於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後,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裏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的情感。

第四環節: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藉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節: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着背誦。

第五環節:作業小結。根據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佈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查閲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可以激發血學生對歷史的瞭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展。

七、説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能夠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的板書以文章寫作的線索和作者所表達大感情來設計,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訓練組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簡練的文字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全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圓明園毀滅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當年圓明園是怎樣的;第五自然講述了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本組的訓練重點是第六單元“從課文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訓練項目的繼續。這是教材小修改後所提出的單元訓練重點,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學生學習實際。因此本文教學重點可定為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或對侵略者仇恨這一思想內容。

就教材教學上的難點而言,我認為主要要從課文寫作上的特點來分析。就本文標題來説,重點在於“毀滅”。但從寫法上看則是按圓明園及其毀滅這兩個部分來分別安排材料的。其中對圓明園的輝煌濃墨重彩,而對“毀滅”輕描淡寫,給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勢。為此,我以為如何在教學中克服這一先天不足的劣勢或將劣勢轉化為優勢,是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綜合上述分析,即結合這篇教材的編排位置、寫作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以下幾點為本課教學目標:

1、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通過朗讀、想象、整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課文中所藴含的思想,抒發自己對圓明園這一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學生字生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導學設計及教法、學法的選擇

本文擬安排3課時組織課堂教學。

教具準備有兩項:

1、寫有重點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張。

2、《圓明園的毀滅》錄像資料。

第一課時導學設計:

在檢查學生預習並粗讀課文後,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三處作者評價圓明園的句子

①圓明園在北京西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②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③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為一片灰燼。

作為引導學生朗讀相關語段的主線,在朗讀中讓學生交流、評價、理解,教師相機引導,從而在文章的內容中體會思想。例如,抓住“園林藝術的瑰寶和建築藝術的精華”可引導學生朗讀理解第三自然段,通過重讀“金碧輝煌、小巧玲瓏”來體會殿堂的宏偉之美,亭台樓閣的小巧之美,體會宮殿建築的各具風格。通過一字一頓朗讀“山鄉村野”來體會圓明園既有熱鬧的街市風光,更有山鄉村野的空曠;再用緩慢而舒展的語調讀出文中介紹的園中不同特點的建築之美和漫步園內的感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圓明園給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體會到圓明園確實是世界園林奇蹟,確實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同時在朗讀、指導中,力求讀的形式多樣化,如範讀、自由讀、個別讀、競讀、評讀等,通過讀來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通過讀來體會文中所包含的對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的思想。同時,這也為下文的學習作出情感上的鋪墊。

另外,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提高朗讀指導的效果,我認為相機準備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導,有力於提高朗讀質量。

第二課時導學設計

在學生學習圓明園輝煌景觀這一部分內容之後,這一課時我以第五自然段“毀滅”展開、組織了課堂教學,步驟如下:

1、檢查第一課時的內容,鼓勵學生有感情的背誦和朗誦三、四自然段。[這一設計在於鼓勵學生課前多讀,我認為背誦訓練不僅僅是課內的事,也不僅僅是課外的事,鼓勵學生主動背誦,有利於學生養成自覺背誦的習慣;同時也能有效地實現了情感的遷移。學生充分體會了圓明園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對侵略者的恨。]

2、小聲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並把認為最能突出英法聯軍罪行的詞語畫出來,然後嘗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準備交流彙報

①交流讀後的感受。(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惋惜,感到難過以及對侵略者的仇恨等)

②交流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這一設計仍然以讀為主,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理解文中的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情感由剛才對圓明園燦爛文化的熱愛過渡到對侵略者的痛恨上來。]

3、投影重點句設疑思考:外國侵略者掠走的是什麼,搬運的又是些什麼,任意破壞的是什麼,毀掉的又是什麼?運用反芻的方法速讀前文,找出相關內容交流彙報。[這一教學設計從教材寫作上的缺陷入手,採取反芻閲讀的方法,通過交流江報,可使學生創造性的重組教材,在學生腦海中再現“毀滅”的情景,化先天不足為教學優勢,進一步體會了課文中所藴含的思想,強化了對侵略者的痛恨和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

4、觀看《圓明園的毀滅》錄像資料,然後結合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進行質疑,如1860年侵略者為何能夠在中國如此為非作歹?為什麼中國軍隊不進行抵抗?為什麼侵略者敢於銷燬罪證?此時教師補充相關的背景材料,揭露當時政府的腐敗無能,便能有效的解決問題,並激發出學生對當時統治者無能的憤慨之情,深刻地體會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激起小學生不忘國恥,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讀書的遠大志向。[這一設計較合理地運用了錄像資料,並巧妙引起了學生質疑。這一質疑已不同於課始的質疑,不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維,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語言表達等深層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學生情感上的昇華。]

有關課後練習中的討論“現在有人建議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恢復它的原貌。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這一問題以及生字詞的強化、好詞好句的積累、背誦段落的強化等可放在第三課時進行。

就整個設計而言,我認為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教學指導思想。有效地實現了讀與情感體驗的統一,實現了讀與思想教育的結合,實現了讀與人文精神的內化。合理運用電教手段,也增強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把本課共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

一、説教材:

課文主要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者罪惡行徑的無比仇恨。文章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圓明園是怎麼樣一座園林。是舉世聞名、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二是寫了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作者運用一美一悽的寫作特點,使人們愛恨交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有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將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語文學習知識和能力維度、語文學習方法和過程維度來安排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則是按照以上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1、由通讀課文到讀懂課文,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奠定情感基調,以情促讀,從中體悟情感。

3、把閲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4、培養學生運用不同角度分類介紹方法。

三、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遭八國聯軍損毀後的慘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培養學生感悟、想象能力,激發愛國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説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感環境中受感染體悟情感,可優化課程教學。在授課中借用圓明園毀滅前後的比較,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讀是閲讀中最主要的,教學生讀通、讀懂,自己從中獲得知識比老師灌輸效果要好的多。集體討論有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加,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激情導入:今天的中國讓國人自豪、讓世界驚歎。然而100多年前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西方列強不斷入侵我們中國,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煙雲籠罩,發生了一件讓國人恥辱,讓世界驚歎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麼嗎?(預設)是的,圓明園被毀滅了。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學生書空)

(預設:毀滅意味着什麼?)

也就是説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再也沒有了。讓我們齊讀課文——《圓明園的毀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上課伊始處於積極興奮狀態。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一)指明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二)理清層次,隨文理解

1、讀文思考:文中都寫了什麼?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評價圓明園的毀滅?

2、板書:(不可估量)

——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明園那昔日的輝煌。

三、品讀課文,走進輝煌

(一)細讀課文,品味輝煌

1、集體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點詞句下劃上橫線,並批註。

板塊一:獨特的佈局

(1)圓明園的佈局是怎樣的呢?説説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2)理解“眾星拱月”的獨特佈局。(板書:眾星拱月)你能聯繫上下文具體説説“眾星拱月”的意思嗎?(通過聯繫上下文輔助理解)。

板塊二:各異的景觀

(1)引讀體會作者的感受。

(2)語段比較練習,學習作者從多角度分類描寫事物及巧用連接詞的寫法。

①看,老師把這段話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動(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一讀,你覺得這樣改行嗎?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通過比較,個別讀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課文運用連接詞“有……也有……”分類介紹,層次清楚,讀來富有節奏感。)

(3)提示背誦:圓明園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師小結:課文運用連接詞“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從不同角度分類(景物的種類、建造方法、建築特色三個方面)具體介紹園內景觀,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5)據史料記載,園內還有許多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呢。

仿寫句子(出示課件練習,自由選擇一句)

例: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①圓明園中飼養着許多珍禽異獸,有()的丹頂鶴,也有()的綠孔雀;有()的猴子,也有()的獅子。

②圓明園中種植着許多奇花異草,有(),也有();有(),也有()。

(6)小結:看來,同學們也學會了運用文中的介紹方法。

圓明園內有這樣的奇花異草,還有各種珍禽異獸,它確實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板書:瑰寶精華)

板塊三:珍貴的收藏

(1)過渡: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着最珍貴的歷史

文物。你又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圓明園的輝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時間長(跨度有2300年)

(3)師再引“所以,它又是……”(板書:博物館、藝術館)

在教學圓明園昔日美景部分時,做到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是新課標倡導的自助學習方式得以有效落實。

(三)欣賞昔日圓明園,談感受。

(有利於讓學生激發情感,留下懸念。)

(四)小結設疑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7

一、解讀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選自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第七組的21課,本組教材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圖文並茂、引人入勝、令人深思的精讀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以及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描寫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以及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毀,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點是:瞭解圓明園毀滅的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難點是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像,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景觀;並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標制定: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於文中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也比較多,因此為學生的閲讀帶來一定的困難。課標要求五年級的學生要具有初步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鑑於此,課前我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閲、到圖書館蒐集、向別人請教等等的方式獲取大量有關圓明園毀滅的史料。上課時學生通過交流蒐集到的資料,因此在初讀課文後對課文的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對愛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認識了6

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殿堂、損失、銷燬等詞語。

②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①以讀激情,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語感。

②通過查閲圓明園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瞭解,然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 第二課時:

以學生閲讀討論,感悟為主,輔以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在這裏我單説第二課時。

四、教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採用朗讀法、情境法、拓展法這三種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

課標十分強調語文教學"以讀為本",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以"以讀悟情"貫徹始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情境法

多媒體集文字、聲像於一身,它能夠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為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中我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圓明園如夢幻般的境界裏,點燃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播放影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激發學生的愛憎之情。

拓展法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讓學生髮揮想象,説説圓明園為何毀滅以及面對這一現實説出你內心的感受。

五、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的學習方法會令學生終生受益。本節課我主要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品詞讀句,錘鍊語言。

2、熟讀成誦,體會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學程序:

(一)質疑激情

通過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出課題"圓明園的毀滅",在學生齊讀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課題中哪個詞是關鍵詞?圍繞這一毀滅你會提哪些問題?"然後從學生的疑問入手導讀課文。這樣,有利於體現"學由疑開始",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品讀悟情

今天,教科書越來越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為此,我充分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佈局,並理解"眾星拱月"這個詞語,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圓明園的佈局後,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為了突出這些景觀各自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練習朗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圖片,配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解説,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這既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昔日圓明園的佈局和景觀之後,我再引導學生帶着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並畫出關鍵詞來説明文物多,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的激情讓他們談感受:"作為中國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

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我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凡是、統統、任意"去體會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學習了課文內容後再通過觀看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斷,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同時讓學生説説觀看影片後的感受,在學生説完感受後,我讓學生帶着這份感情再一次走進文本,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的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

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理解"不可估量"這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拓展延伸

1、圓明園為什麼會毀滅?通過這一問題來訓練學生的思維發散點:我先安排學生進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後再回答,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學生自主地學習,合作地學習,探究地學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圓明園殘垣斷壁的圖片,讓學生面對這一讓人心痛的圖片,説説此時心中的感受,然後寫下來,有機地把聽説讀寫穿插在其中。

七、板書設計: (圖略)

精當的板書可以體現教學思路。本文關鍵詞是"毀滅".我以圓明園毀滅前後的慘象對比,來激發學生的痛惜、憤怒之情。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為什麼會毀滅?面對被毀滅的圓明園你有何感想?這些問題貫穿全文,大大的問號正好啟發了學生的多向思考。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圓明園的毀滅》的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六年制小學第九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它過去是一座皇家園林,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圓明園遭到毀滅。現在我們看到的只能是殘垣斷壁、一片灰燼。

本文是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訓練重點是"寫文章要有中心"這篇課文流露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強烈仇恨。根據本教材的育人點、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我把“通過語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瞭解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學習寫文章要有中心”作為本課的重難點,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體現了大綱“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文理結合、教書育人的要求。”

【説教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我在新授前,憑藉插圖,讓學生感其情,激發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膽放手的方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利用知識的類比繁華,以便在“訓”的過程中扶放結合,讓學生遷移運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採用此法。

3、以讀代講法:

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訓練。再説本文所敍的事與學生存在着時空差,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運用。

4、以練促讀法:

根據高年級語文教學“讀、講、練”結合的特點。在剖析重點段後,我出示課後思考、練習,學生練習之後,再讀課文,仔細體會感情。

5、教具準備:

影儀、掛圖、小黑板、生字卡片。

【説學法】

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由“學會”變成“會學”,正如葉老所説的“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根據本教材的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提(質疑)的方法”瞭解課文內容;運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