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化石吟

《化石吟》課文把握

欄目: 化石吟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裏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祕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説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着,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裏,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迴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説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化石吟》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揣摩語言,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音律之美。

2、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教學策略】

1、吟誦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節奏,詩歌的韻律,詩歌的感情;在誦讀中揣摩詞語的形象精煉,句子的含義雋永,在誦讀中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學習方式】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明確分工,分別指定讀題員、記錄員、報告員、協調員等;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合理比較,使學生羣體間產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益。

【課前準備】

1、教師與學生一起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閲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