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弟子規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

欄目: 弟子規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視頻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視頻觀後感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着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話》

長了一雙嘴,就是為了説話;長了鼻子,就是為了呼吸;長了耳朵,就是為了聽別人説的話;長了眼睛,就是為了看東西;…不然長了這些是要幹什麼了?

對於説話,《弟子規》中也有許多解釋:

1.一個人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可以使用!像《皇帝的新裝》中,騙子用花言巧語欺騙皇帝是不對的,其它人用言語自我欺騙也是不對的。他們長的嘴,如果是為了欺騙的話還不如不長算了。《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義,言可復言。義為:與朋友交往要講誠信,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2.“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這一句名言寫出了説話多卻説不到重點,還不如説話少卻説到重點。説話少還不如説點好聽的話。説話要恰到好處,該説的就説,不該説的絕對不説。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求事情,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髒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所為〈論語〉中,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我們要學偵探在任何事情都沒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我們不可以學傳媒,對事情瞭解的不夠清楚明白時,任意傳播。

4.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説到這點,第一個想到的代表人物為“周杰倫”,完成一個咬字不清,講話太快,模糊不清,可就是有許多人喜,可不知為什麼了?

“話”一字看來還要有更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