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弟子規

優秀弟子規手抄報圖片相關素材

欄目: 弟子規 / 發佈於: / 人氣:6.06K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下面小編收集了優秀弟子規手抄報圖片的相關素材,供大家參考。

優秀弟子規手抄報圖片相關素材

弟子規

《總 敍》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悦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話説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説長 此説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説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規》讀後感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誇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後我要按《弟子規》裏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弟子規》讀後感

我每天詳細閲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説:“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説:“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母親,我回到家裏母親狠狠地説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母親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母親説一聲。這樣母親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名言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翻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

翻譯: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翻譯: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翻譯: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

這些《弟子規》的國學名言名句都對幼兒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哦。現在的國學教育依然意義重大,所以,家長朋友不能忽視哦。

弟子規心得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他用每一個小故事來教育我們生活中的行為規範。

以前,媽媽有時叫我做事,如果我不高興或不樂意做,我就不理不睬,慢慢吞吞的,通過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做錯了,我學會了“父母呼應勿緩”我學會了尊敬父母了,也更聽話了。我今後一定要記得“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素,須順承”。平常在家,爸爸媽媽叫我們需馬上答應,不能慢吞吞的或裝聽不見,父母讓我們做事,就要認真去做不能偷懶。爸爸媽媽的批評也一定要接受,不能頂撞。

“親所好,力位具,親所惡,謹為去。”爸爸媽媽認為對我們有益的事,我們一定要盡力去做,不建議我們做的事我們以後一定不要做,這就是我從《弟子規》中學到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教育和培養孩子生活規範,道德規範,行為規範的精神營養套餐。我以後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做到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培養自己良好的素質和高尚品德。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弟子規解讀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易解: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解讀: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牀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温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牀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悦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弟子規總結

按照本學期國學課教學計劃,國學課程的內容是《弟子規》上半部內容講解。為了順利完成講授任務,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備課

為了構建合理的國學教學模式,我認真備好每一節國學課。課前,我在網上廣泛收集《弟子規》的註解、視頻及啟示,瞭解相關的歷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類知識。在自己讀懂內容的基礎上,構思教學環節,設計教學過程,力求讓每節國學課都生動活潑,使學生興趣盎然。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了精彩的故事視頻,在講解的過程中引入迷你小劇場,誦讀中的引入各種背誦競賽,備課這一環節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國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更加喜歡國學課,喜歡我們華夏的傳統文化。

二、教學方面

1、趣味化誦讀。

為了激發孩子們國學興趣,我採取了多種激勵方式。比如:視頻領讀,學生跟讀;“小老師”帶讀,學生全體齊讀;還有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男女生賽讀,同桌拍手讀等。另還將背誦內容融於各種遊戲活動中。這樣變換各種方式指導學生熟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勁頭十足。

2、採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故事、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生動性,如:在教讀“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漢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導同學們明白,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兒女,你必須無條件的孝敬他們。在學生讀懂意思的基礎上,播放迷你小劇場,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懂得了自己該怎麼做。

3、課堂教學實現理論聯繫實際。

在每節課教學內容的講解後,都讓學生聯繫學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弟子規當中的哪些內容我們現在該如何踐行,哪些內容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踐行。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弟子規》的內容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聯繫起來教學,讓學生在古聖賢的身上找到今天行為準則的影子,同時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達成,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適應。

三、教學效果顯著。

《弟子規》的教學效果已經在同學們身上顯現!我發現了學生們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黑板擦得乾淨了、講桌收拾得一塵不染、無論何時學生們總是用雙手送給我作業,主動向老師問好的學生多了,同學間打架告狀的少了……學生懂得了努力學習的原因是“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同學之間相處友好互助,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許多學生家長也紛紛反映:孩子變得孝順了、懂事了。主動為家長鋪被子。週六、週日幫家長幹些家務活,雖説幹得不太像樣,但家長看了心裏也很欣慰。孩子對父母的孝順與尊重深深地影響了家長、感動了家長。家長一致讚揚學校國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總之,國學誦讀意義深遠。學生們受到了一次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對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弟子規讀書心得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認真研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弟子規總序開篇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説的“道德”。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道德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和大道當中。“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家人、對同事、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做出“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事勿忙,忙錯多,勿畏難,勿輕略”這一句令我感觸最深。它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出錯,不要怕困難,也不能隨便敷衍了事。心亡為忙,我們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經把這個字的`意思説得極明白了。當我們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時,會説“用心去做”。當我們已經心不在焉之時,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事勿忙,忙多錯”就是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心裏都要先有一個計劃,循序漸進,最後才有可能成功做好這件事。什麼是優先次序?我們都要明瞭,哪一個應該先做,哪些比較重要我們應該要先做。千萬不可以等到時間非常緊迫的時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緊張的來把它完成。結果事與願違,往往會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錯,而且也會影響工作團體和身邊的人。我是個急脾氣,平時常常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很忙的時候,就會愈來愈緊張,緊張到最後變得幾乎完全沒有頭緒,導致錯誤百出。我以後做任何事情,內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亂得沒有頭緒。

“勿畏難,勿輕略”就是説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畏懼困難而猶豫不前,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勝利。但凡經歷過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對這句話都會有更深刻的領悟,正因為失敗後的堅持,因為懂得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並接受別人有益的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再經過自己冷靜思考,所以他們最終克服了困難,獲得成功。“態度決定命運”,無論是工作或者學習,我們要有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前工作中有時會想要挑容易做的去做,碰到困難的大部分都會畏縮,不敢前進,或者乾脆抱着僥倖心理等待事情的轉機。現在我知道要想成功,就要有超越自己的能力和信心,要有勇於面對困難,努力戰勝困難的決心,並且持之以恆,直到成功。

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一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説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往往由於意見不統一,而急於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讀《弟子規》有感

有一天,老師拿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給我們看。我看到這本小冊子有着黃黃的封皮,上面還畫着穿着古代衣服的大人和小孩。這是什麼書呢?老師告訴我們,這本書的名字叫《弟子規》,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的。我們要一起學,一起背。

開始背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沒想到古文怪,這麼難讀,我不禁皺起了眉頭。有的同學覺得好玩,開始嘻嘻笑起來。可是,當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含義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些話語中真的藏着許多做人的道理。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語句時,我不由想起了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很難受。“世文,幫媽媽倒杯水。”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的我,看得正興高采烈。一開始,我並沒有聽到媽媽有氣無力的説話聲。終於聽到媽媽使出全身力氣的説話聲時,我卻還是目不轉睛地邊盯着電視邊説:“等會兒,沒看我忙着嗎?”……現在,讀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的耳邊彷彿又響起了媽媽那輕聲地呼喚。“媽媽,對不起。”我在心裏默默地説。

從《弟子規》中我懂得了許多像“知恩圖報,孝敬父母”這樣的中華傳統美德,我想,懂得了這些道理,我一定會像古時候的人做得一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