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弟子規

讀《弟子規》有感

欄目: 弟子規 / 發佈於: / 人氣:2.34W

讀《弟子規》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讀《弟子規》有感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弟子規》有感

讀《弟子規》有感 1

今天,伯伯從書店給我買來一本書,上面寫着幾個大字:《弟子規》,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來,只見第一頁寫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二十四個字。我看不懂,就不想再看下去,伯伯於是很認真地對我説:“這本書很有意義,你結合譯文認真看就懂了。”

聽了伯伯的話我就坐下來,開始讀《弟子規》這本書,一會兒就把心思投入進去了,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是根據古代聖賢對弟子的教誨編成的,教育我們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到一切言行謹慎,要講信用;和人交往時,要平等謙和,要時常親近有品德的人,並向他們學習。做好這些事情之後,如果還有剩餘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它給我很大的動力,就是讓我去學做一個懂禮儀,會做人,善學習的人。

在這些句子中,我最得啟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喚時,應該一聽到就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説話,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我看到這裏,臉不由得紅了,我覺得我平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動畫片《愛探險的朵拉》,媽媽在廚房叫我:“開泰,快幫我去買一包味精來”,我正看電視入了迷,想着還有弟弟呢?怎麼不叫他去,就沒有答應媽媽。媽媽又叫我了,我心裏一百個不情願,翹起嘴巴發脾氣,很不情願地走下樓。背後傳來媽媽的歎氣聲。哎!現在想來太不應該了,媽媽心裏會有多難受呀!媽媽,下次我再也不發脾氣了好嗎?我一定會很樂意地幫助您做更多的事情,我也要做一個懂事孝敬父母的人,為你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另外,我覺得書中談到的一個讀書習慣問題對我很有用,“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我喜歡讀書,可是不太習慣做筆記,在讀書中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沒有馬上記下來,後來碰到一樣的問題了才後悔,想着我怎麼不記下下來請教別人呢?我想,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一定要學會邊讀書邊記筆記,然後做一個勤學好問的人。

這本《弟子規》給我的教育很大,我一定要認真讀好這本書,還準備買一個本子把我感受最深的句子記下來,經常學習,因為它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指路燈。

讀《弟子規》有感 2

讀《弟子規》有感楊海莎又上“弟子規”的課了,我很高興。因為裏面每一句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淺。“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就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次聽一個同學説要買一本書,奔放熱情的我一聽,馬上爽快地説,哦!我知道xx書店有,我去買吧。

可一到那地方看,傻了眼:書賣完了。結局我就不説了,狼狽得很。一想到我輕易承諾,卻辦不到就心裏責怪自己。這就是信!做人就要講究信用,如果不能輕易辦到,就不能先應承下來,要等辦好才能説。見到有人在幹壞事,自己就要想:我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呢?

有,就要對自己説;不能學他(她),他(她)那樣做是不對的;如果跟他(她)一樣犯了這種錯誤,那也不用擔心,改正了不就好了嗎?這就是“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在一聲聲琅琅讀書聲中,我又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弟子規》有感 3

《弟子規》篇幅不長,總共1080個字,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自從我讀了《弟子規》一文後,感慨萬分,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一章是《泛愛眾》,它讓我明白泛愛就是博愛,就是與人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

《弟子規》是我們的學習典範,不説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而《入則孝》也正是全文之精華。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黃香九歲為雙親温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衞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卧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每每念起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就難以平靜下來。人間的人啊!都要學會奉獻愛,給予別人關愛和幫助。使這種愛覆蓋了整個天空,大地承載了所有的愛,人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撒滿了愛。難道不是這樣嗎?只要你奉獻出來了愛,上帝就會回報你。在你遇到困難之時,別人就會伸出愛的雙手,救你於困難之中。

《弟子規》還提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藉口推辭偷懶。這裏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媽媽吩咐我的事,總是不能按時完成,有時還找藉口推辭,爸爸媽媽批評我、責備我時,不僅沒有虛心接受錯誤,還強詞奪理,常常是父母生氣、傷心。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鼓勵我的情景;老師輔導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多好!我以後,不,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着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真是受益匪淺!但我們光懂永遠是不夠的,還要行動起來,認真實踐起來!

一本《弟子規》能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的老師。它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我明白人生許多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讀《弟子規》有感 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一陣琅琅的讀書聲傳來,原來是小學的學弟學妹們在背通《弟子規》呢!真巧,我們的經典誦讀也在温習《弟子規》。

《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而改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它教會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在一切的日常生活中,要謹慎,言語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

“百善孝當先”只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俗語。的確,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責任,如果不懂得孝敬,那麼你就永遠不會成為有品質的人。《弟子規》的開篇第一章講的就是孝。

我在家裏就經常和父母發脾氣。

有一次,我在家裏玩電腦。媽媽來叫我吃飯,大概是因為正入迷的緣故,我就特別想繼續玩下去,我順口就接到:“馬上,馬上,一會就來!”過了三四分鐘,媽媽又叫我去吃飯,我因貪玩就又説:“馬上就好了,再等一分鐘。”就這樣我一直推了十幾二十分鐘,都沒去吃飯。老媽終於發火了,衝過來就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拉了過去。當初我還很反感媽媽。可後來一想,媽媽也是為了我好嘛,何況是自己不對嘛。《弟子規》中不是教導我們要“父母呼,應勿緩”嘛!

自從讀了《弟子規》後,便打算按照弟子規的規範來要求我自己。希望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孝順父母的兒子。

我一直很困惑一個問題,《弟子規》上説:“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的意思是要先做到孝順父母,和其他人友愛相處,等做到這幾點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時間,就要學習。可是現在呢?兩種規範倒了過來,子女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等學習完之後,如果有時間,再來盡孝道。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我們現在做的和《弟子規》上的規範有了很大的出入。這究竟是怎樣造成的呢?

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在品德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但《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我們的這些不足,大家一起去看吧!好好品味其中的內容,能讓你越品味越有味道。

讀《弟子規》有感 5

中華文化長河連綿不斷,熠熠生輝。在那文化長河中有一顆耀眼的明星,那是曾經的那個時代所傳誦的,它就是《弟子規》。教導着一代代人學孝,向善,治身。

“學習《弟子規》,將文化落地為文明。”這是曾經那個《弟子規》世界推廣者的共同心願。於是乎,每一次與《弟子規》的相遇都是文化的盛典,每一次都是激情的飛揚,每一次都是智慧的激盪,每一次都是心靈的碰撞。

《弟子規》,讓我學會做人。

作為一個有孝心的人。

“孝心好比大樹下面的根鬚,它決定着樹的成長高度。”一個人連父母都不能接納,不能尊重,不能理解,不能信任,不能善待,如何與他人相處?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什麼是善惡?什麼是黑白?什麼是對錯?誰告訴你?

你的父母。

對未成年人來講,父母的教誨就是價值標準不容懷疑,學會傾聽,從聽父母的嘮叨開始。

做一個友善的人。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也;不好犯上,而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與家人和睦相處不搞“窩裏鬥”,許多家庭是“窩裏”鬥給鬥毀的,許多單位是“窩裏鬥”給鬥垮的,許多團隊是“窩裏鬥”給鬥散的。“窩裏鬥”是自己人的相互殘殺。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窩裏鬥”。俗話講:“爭則亂,亂則衰,衰則滅,滅則亡。”

做一個有才能的人。

“家有萬貫不如薄技在身。”學習主要是一個能力。學習一個人上升的階梯。學習是一個人持久的實力。學習就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要學習好,不自信不行。高中的教育涉及到多方面。有位校長曾説:“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人生是波谷相連的。有山峯就有低谷,有高潮就有低潮,有開始就有謝幕,有開始就有謝幕,有月圓就有月缺,有春天就有冬天,有車水馬龍也有門可羅鵲。

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任何時候不管遭遇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子孫雖愚,經不可不讀,費經費論,治安敗壞根由。”《弟子規》經久不衰,歷久彌新,世代傳承。

讀《弟子規》有感 6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很多,演員表演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個心靈純潔,沒有私心的人卻很難。這無疑是因為戲可以反覆琢磨,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戲是虛構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弟子規》中的一詞一句,都組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統,貫徹了小學生的生活。做為小學生,就更應該學習《弟子規》,在其間感受聖人的諄諄教誨。

“首孝悌”,就是説要孝敬父母,尊敬別人。行孝是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將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卧冰求鯉”一樣偉大,而有些人則是把孝敬父母當做工作一樣對待,之所以時不時看望父母,是因為怕別人説他望恩。而《弟子規》恰恰是要我們從細節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絕不是一時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長輩,一個人如果對長輩都喪失了尊重,對其他人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了,當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難被別人認可,支持。

“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小心誤入歪門邪道,對邪僻之事絕勿問。還要有信用,一個人,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會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爾”品牌,不就是靠誠信才被人信任的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説的就是與人交往要平和,要寬以待人。多與有仁義的人交往,向他們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如果這些做完了,還有力氣,就學習其他的知識。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長補短,向身邊的人請教,虛心一點,不懂就問。

學習《弟子規》,將聖人的教誨融入生活,融入學習。尊敬他人,虛心請教,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些不就是小學生要做的嗎?《弟子規》這一文化瑰寶,這一學習方向,在歷史長河中永遠璀璨。我們在學習中也在完善自我,樹立起正確的觀點,思想也有了昇華的過程。

孝敬父母,愛周圍的人,信任別人,虛心請教,這個社會才更加和諧。

讀《弟子規》有感 7

今年的寒假,老師要求我們背誦《弟子規》。起初我在想,這個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讀後感 ,然而當我拿起媽媽給我買來的《弟子規》時,我簡直留戀忘返了。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稱尊長,勿呼命;對尊長,勿見能。”它的意思是稱呼長輩,要懂禮節,不可直呼他們的名字;在長輩面前,要懂得虛心謹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讀完以後恍然大悟,自己平時根本沒有意識到也根本沒有做到這一點,今後我一定要尊敬長輩,禮貌對待他人。

還有一個故事説的是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 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體貼關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實感到慚愧,我現在雖然讀三年級了,卻還事事依賴爸爸媽媽,自己卻什麼都不幹,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想起這些,我不禁臉都紅了,以後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 8

“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題記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長的小草,一棵春天裏樸素的小草,因父母的愛在我心中,讓我貪婪地聽吸着陽光雨露,將把我的一生覆蓋。讀《弟子規》裏的“放則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對父母的言行,讓我深深地領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愛所賦予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沒有一本哲學書籍能夠比父母的愛更周全。

當父母多嘮叨幾句:“天氣涼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我會很不耐煩地回答説:“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想到平時自己感冒了,父母會擔心地問這問那,帶着我去醫院,在廚房熬中藥給我吃,給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那我們呢?當父母生病感冒了,我們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意思是説: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況重時,更要晝夜服待,不可以隨便離開,那作為兒女的我們,做到了嗎?

我們從呱呱墜地時,父母的愛就無時不刻地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平日毫無節制地揮霍着愛的“支票”那我們是否有想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愛因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讓父母温暖,夏天要讓父母清涼,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準備好牀鋪,讓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對父母的關心,真是慚愧啊!慚愧!

讓我沉浸在愛的歡樂中,讓我享愛在愛的温馨中,讓我陶醉在愛的雙臂間,讓我偎依在受罪的懷抱裏,讓受罪永駐我心中,我將用我的愛去報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動,多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為愛在我心中。

願生活的芳香醇厚縈繞着我親愛的父母,願我全部的祝福揉進父母的心田,讓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開如雲。

讀《弟子規》有感 9

早在幾年前,媽媽就買了《弟子規》給我看,當時的我年幼無知,不懂其中的道理,只覺得漫畫書很好看,漫無目的地隨手翻看了幾下。現如今,老師領我們深入走進了《弟子規》,學校發了《弟子規》讀本,我已經被她深深迷住了,也終於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其意:作為一個學生,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其次要做事謹慎,為人真誠,講究信用。看到這不僅讓我很慚愧,想想惜日的自己是多麼不成熟,作為學生我在學校沒有認真學習,做事粗心馬虎,在家更沒有好好聽從父母的教導,曾經還把媽媽給氣哭過,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其意:父母的教導,必須恭恭敬敬地聽從;父母的訓斥是有道理的,必須虛心地接受。而我卻常常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吹過算了,一隻耳進,一隻耳出,從不放心上。做錯事要受到父母的批評,我便會很不耐煩,甚至還會頂嘴,有時還會滿嘴謊話為自己辯解,真是無地自容!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其意:長輩如果站着,我們絕不可以坐,當長輩坐下來了,吩咐我們也一起坐時,我們才可以坐下來。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社交禮節。而我卻從一為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每次吃飯我都是第一個坐下端起碗來自顧自地吃飯,有時看到喜歡的菜就全部夾在自己的碟子裏,不給家人留一丁點,真是太不懂禮貌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其意:兄弟朋友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擔憂,就等於孝敬父母了。可是想想在家裏總是為了一些吃的、用的跟妹妹爭吵不休,常常鬧得全家雞犬不寧,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爸媽一天工作已經很勞累了,我卻還要惹事生非,這樣的行為,真是太沒良心了!

再讀《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做人要講究信譽,誠實善良;做人要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是啊,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將來怎麼能立足社會,成就事業呢?再讀《弟子規》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想在今年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以《弟子規》為準則,時刻鞭策自己,去做一個真正的好人!

讀《弟子規》有感 10

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帶給我快樂,教會我做人。最近我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短小而精悍的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

《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中,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梯、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書中言簡意賅的話,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還要對自己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並親近品質高尚的人。

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無比慚愧。書中所寫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告訴我們當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便是很容易的事了;當父母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應一樣孝順,同時能夠自我反省,體會父母的心意並做得更好,這種孝順便是難得可貴的。可是在現實當中的我,卻與這《弟子規》中所要求的相距甚遠。記得暑假的時候,過得很放縱,對自己絲毫沒有了要求,手機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經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後批評了我,到了最後,竟到了要沒收手機的地步。我當時實在是覺得他們在無理取鬧,對於父母的教育更是一個字都聽不進,時時頂撞父母,現在想想,實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會批評教育我們,都是有着同一個出發點——對我們的愛,總認為父母太過嚴厲或太過囉嗦,可自己卻從未思量過父母為何要嚴厲,又為何要囉嗦?《論語》中,“子夏問孝。子曰:色難”。面對父母我們要做到和顏悦色,而“孝”,最難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顏悦色”了。

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温暖的大手握緊我們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在身邊悉心照料;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是他們如明燈般為我們指引方向……而我們,又何曾注意到,媽媽眼角的皺紋,爸爸頭上那躥出的絲絲銀髮?我們為人子女,每天惦記着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是起碼的良知,是作為後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沒有能力做到,但應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給於他們關心……父母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的説一聲:我愛你們。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麼,但這卻也是孝啊!父親母親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我們的青春,父母嘮叨了,請細心聆聽;父母耳朵聽不清了,請耐心重複;父母老了,請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説,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寶貴的禮物。《弟子規》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諦,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並化成行動。同時,我們也應多讀書,讀好書,就如《弟子規》這部國學經典便是良擇。伏爾泰就説過“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讀《弟子規》有感 11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麗景學校參加語文老師讓我們去的冬令營。

我們如期地來到了麗景學校。

這的老師素質非常高,有的還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大學生呢。他們都是北京大學儒行社的,所以他們教我們的也都是與儒家有關聯的東西了。他們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呀!

在這裏的課程大多都是有關《弟子規》的。也有與歷史有關的東西。

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規》中的兄道友,{我的媽媽作文100字},弟道恭。因為我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對弟弟十分不友好,經常對他兇巴巴的,這也因為他太討厭了,{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但是我學了《弟子規》之後,明白了對待兄弟就要恭敬,這樣他也會對你好,就因為學了《弟子規》所以我和弟弟已經三個月都沒有發生爭吵了。

在麗景學校的這7天中,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規》給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讓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識。我以後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學經典!他還讓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讀《弟子規》有感 12

接觸弟子規已經有五年多時間,不過一直都不落實,只是教小孩讀,也不去理解裏面的內容。因為我一直以為,自己語文水平不高,也沒辦法給小孩解釋太多,只要教會孩子讀,等她長大,她自然會明白裏面的道理。其中因為要生第二個小孩,所以沒堅持讀下去,浪費了很多時間。自年10月份左右吧(時間不是很記得)。

我進了明德國學中心這個羣,在羣裏我雖然不常聊天,但我常常會關注羣裏的信息,有些熱心的朋友會發一些有益的網址出來,我都會點來看看。就這麼不經意,我進了傳統文化(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的網站。在裏面我看了幾個老師分享的故事,給我人生很大感染和推動。

以前自己是比較任性的。小時候只要媽媽罵一下,我就會躲起來,讓媽媽找不到,讓她着急。結婚後,老公對我很好。每天三餐都是他在煮,買菜的活也是他包。

但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還會經常吵架。感覺老公不能幹,老拿他跟別人比。搞得自己也無心教育孩子。現在大女兒也學到我的大噪門,只要妹妹拿她的東西,就會大叫起來,從來不會讓着妹妹。自從看了傳統文化視頻後,我才感覺到自己錯得太離普啦。自己再來對照弟子規裏的話“父母責,須順承”而我自己不但不順從地接

受,還偷偷的躲起來。老公對自己這麼好,不但不會感恩他,還埋怨他,你説這樣的家,有幸福嗎?很榮幸的是我現在學習了傳統文化,讓我現在改變了很多,從以前每天和老公吵,減少到我現在兩個月都不會吵一次。以前一年就只打三四個電話給爸爸媽媽,到現在每個月都會打兩個或三個電話回家,讓父母安心,現在跟爸媽的感

情也加深了很多。有時忙,我沒來得及打電話回家,媽媽就會來電話,問怎麼這麼久沒電話,沒事吧!可想而知,父母以前對我們是多麼擔心呀。

今年回家過年,都給爸媽和公婆帶了禮物。之前問他們想要我們帶些什麼,他們都説不用啦。你現在是有家的人啦,要養小孩,小孩讀書都要錢。只要你們都健康平安回來就好。但是,她們收到我們的禮物時,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開心。舉例説:“自從我買了這件衣服給公公,他穿上衣服,感覺很合身。所以他就每天都穿着這件衣服,不捨得脱下。雖然以前也有買給他,但因為不夠用心,買回去的都不是很合身,所以他都沒穿。”

我要感謝中國傳統文化,是他讓我認識到什麼是對錯,讓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加倍孝敬父母,讓他們放心。

讀《弟子規》有感 13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什麼是“弟子規”呢?“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規範,那他還能稱得上是一個好學生嗎?

當我讀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一句時,讓我想到了閔子騫勸父留母的故事:閔子騫很小的時候,生母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個繼母,生下了兩個兒子。繼母很偏心,冬天,繼母給親生兒子用棉花做冬衣,給閔子騫的冬衣卻是用蘆花做的,但閔子騫也不講,所以父親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有一天,父親出門,讓閔子騫趕車,閔子騫冷得直髮抖,父親見了,拿起鞭子打了他幾下。閔子騫的衣服破了,蘆花從裏面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是繼母乾的,一氣之下要把繼母趕出門。閔子騫哭着勸父親把繼母留下,父親十分感動,留下了繼母,繼母非常慚愧,從此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楊對待閔子騫,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

父母從小愛護我們,那麼孝順他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怎麼會困難呢?父母不喜歡我們,而我們仍然能夠孝順他們,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啊!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培訓班,媽媽要我去綠柳居飯店吃飯,我偏不聽,非要在家裏吃飯,後來我還頂嘴。現在讀了《弟子規》,想想自己的不對,真是感到慚愧。

有的小朋友會説:“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其實,你的爸爸媽媽可能只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愛意,他們把對你的愛都埋在心裏了。即使爸爸媽媽真的討厭你,你也要發自內心地愛他們,讓他們感到快樂。爸爸媽媽看到你這麼乖,一定會喜歡你的。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讀《弟子規》有感 1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對你來説可能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我來説它是一盞啟明燈,時時刻刻叮囑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自《弟子規》這本書。

我的性格很倔強,總惹父母生氣。有一次我和媽媽頂嘴,她説一句我還一句,氣得她掉下了眼淚,晚飯也沒吃。我卻堅持自己沒錯,拒不認錯。最後還是爸爸出面,給我講了很多道理,又勸了媽媽我們才和好如初。《弟子規》中講到“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看到古人都是這樣孝順父母的,我感到很慚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媽媽就起牀為我做早飯,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學習,陪我練琴,滿足我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我卻總是讓他們生氣傷心,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更要把這些美德代代相傳,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讀《弟子規》有感 15

最早接觸《弟子規》,應該是在四、五歲的時候。在我朦朦朧朧的記憶裏,那時候是媽媽讀一句我讀一句,只覺得《弟子規》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好玩,至於它的內涵,一竅不通。剛上小學那陣子,老師也要求我們練習背誦《弟子規》,為了完成任務,我背得滾瓜爛熟,但依然沒有能真正理解文中的真正精華和內涵。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告訴我:《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生活規範,是我國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學好《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它可以讓你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於是在是懂非懂的情況下,我拿起了媽媽給我買的《弟子規》認真地研讀起來。媽媽給我買的《弟子規》除了有弟子規的全文和譯文外,還有一個個經過精心挑選的小故事,通過一個個故事對《弟子規》的深刻內涵進行解讀。故事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讓我終於領悟到了《弟子規》的精華,同時也深刻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許多行為是多麼地不孝和錯誤。

例如以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我吃飯或幫忙做什麼事的時候,我總是一拖再拖,老是説“等一下、等一下”,遲遲不動身,爸爸媽媽責備我的時候還朝他們發火。認真學習了《弟子規》後,每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我吃飯、做事而我想偷懶拖延的時候,《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裏,我立刻起身去做,不再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催促。

以前沒有領悟《弟子規》的真正內涵的時候,我從來不懂得體貼媽媽,覺得媽媽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當媽媽生病的時候,我不懂媽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太操勞才生的病,也不懂得照顧媽媽,甚至連一杯水都懶得幫媽媽倒。當我讀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時我不禁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現在,偶爾媽媽生病了,雖然我還不能做到晝夜侍,不離牀,但是給媽媽倒上一杯熱水,看到媽媽臉上欣慰的笑容,我也感到開心快樂。這就是《弟子規》給我的教誨和啟迪。

《弟子規》是一本講道理的書,一本能使人進步的書,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我要時刻提醒自己,謹記《弟子規》教誨,善待每一個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多為別人着想,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Tags:弟子規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