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記錄及聽課感受

欄目: 記承天寺夜遊 / 發佈於: / 人氣:3.1W

引導語:《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文章表達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時表現蘇軾的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歡迎大家閲讀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編輯為大家帶來的《記承天寺夜遊》聽課記錄及聽課感受,希望大家喜歡! 還要了解更多的資訊,請關注()。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記錄及聽課感受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記錄及聽課感受

閒來無事,觀看了一節餘映潮先生講的《記承天寺夜遊》,邊聽邊記寫下了他的講課環節:

一、導入新課:向學生介紹自己後直接揭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本,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1、展示幻燈片,讓學生齊讀與本文相關的內容,在學生充分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明確本課教學目標: 讀背 欣賞

2、老師範讀其中幾句,解釋個別詞語以幫助學生理解。

3、要求學生齊讀, 強調朗讀時關鍵詞的音節要延長一些(示範朗讀幾句後生讀)。

進一步明確朗讀要求:節奏要舒緩一點 , 讀出高興的心情。 引導學生找出“欣”“亦”兩字並解讀,並讓學生齊讀體會作者的欣喜之情。

最後兩句朗讀要求:讀出感慨的意味,語速稍微放緩一點。 (生齊讀後老師評價:讀得有板有眼 有模有樣。

    三、理解內容

1、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為課文劃分層次,要求學生回答怎樣劃分,並講清這樣劃分的原因。

提問多名學生後,最後統一意見教師解讀:從記敍、 描寫、 抒情,表達方式的角度劃分為三層;從起承轉合,寫作的角度劃分為四層 。

2、自由背誦,片刻後讓學生齊背

   四、 研讀賞析

1、欣賞課文:找出其中的一個美點即可。(學生每找出一點,師都補充解讀。)

2、老師補充課文的美點。(從內容、結構、寫法角度賞析。)

五、結課。

聽後感受:

餘老師講課,突出一個字,即“實”,方法實在,問題設計實在。

整堂課實實在在,不矯揉造作,不譁眾取寵,更不無病呻吟。 整堂課沒有鼓掌聲,更沒有相聲小品、十八般武器齊上陣,且課堂評價也沒有過多的言辭,而是很客觀、很實在。

餘老師的課“實”,“實”在重朗讀,通過朗讀進入作者內心。通過感情朗讀,以傳達無聲的文字所體現的情感,體會作者感情就,之後的背誦,是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預感。

餘老師的課“實”,“實”在重層次分析。現在的課堂,很少有人花大力度去為課文劃分層次 ,而餘老師捨得花血本,他用了六七分鐘的時間,提問了多名學生,只為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層次如何劃分更好。最終統一意見後,保留了兩種劃分方式,一種方法讓學生對錶達方式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一種方法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寫作方法的指導。而這樣的教學方法,這個教學環節,如果放在一般的教師身上,

如果讓我們這裏的領導聽,一定會大加批判。這就是專家與一般老師的區別。

餘老師的課“實”,“實”在重賞析,重提問設計,賞析課文對於學生來説是一道難關,但是餘老師設計問題時很寬泛,讓學生無論從哪方面找,只要能夠找出一個其中的一個美點即可,這樣,就降低了難度,學生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更大空間。

餘老師的.課,課堂目標定得並不多,只有讀背 欣賞 ,但是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完成了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雖然沒有體現小組合作,沒有體現組組比賽,沒有給人看出課堂氣氛活躍,但是,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引導下一刻也沒有聽過。不知道我們的領導聽這樣的課有什麼感受,是不是也批判課堂活動不明顯?

當然,餘老師是特級教師,他用的也是挑選的各方面素質都很高的學生,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夠順着他的引導而進行思維活動,如果用我們的學生,他的課堂也很難以這樣比較完美的姿態呈現出來。但是,餘老師本身的語文素養,這是無可厚非的。

餘老師的課,重在朗讀,重在欣賞,重在積累。也只有具備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只有擁有大語文的宏觀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厚積薄發,才能得心應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