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邊城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

欄目: 邊城 / 發佈於: / 人氣:2.54W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1

讀邊城,拖了很長的時間,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打擾了看書的心境,亦或許是自己的懶惰導致。本以為會是很長的故事,卻在今晚來了個突然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

這個純純的的愛情故事,像一根針,輕輕的刺痛了我的心。我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然而對於愛情,卻總是希望看到美麗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曾經錯過的美好歲月,那些等待愛情的日子,那些青春的回憶,總是會讓人心中有些淡淡的痛,以至於讓我不忍心再看到這些。

是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曾被愛情留下淺淺的傷痛。正因為這淺淺的痛,和絢麗多彩的青春形成鮮明的對比,才讓我們更加懷念愛情的美好。故事中的翠翠,大老,二老,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我他的代表。

青春時期的愛情,總是會有淡淡的苦澀,但正是這淡淡的苦澀中,卻能品出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僅以此文紀念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並祝福我和慧慧的愛情。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2

初次看到這部作品我便被封面的圖畫所吸引了。

《邊城》的作者是沈從文,我們學過他的文章。從照片上看他是一個非常幸福的老爺爺。但讀完一本書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整本數瀰漫了一股恐怖的氣息,彷彿讓我感覺到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無奈與辛酸,有一個片段讓我驚悚好久,盡然在那個年代裏會有人賣人肉,歷史書裏並沒有交代這些。並非沒有正義温暖的片段。第一幕《漁》中哥哥與弟弟的感情深深的打動了我。雖然兩人調皮不懂事,但是在關鍵時刻哥哥拼了命的也要保護弟弟,作者在字裏行間裏彷彿是想讓讀者體會,就算是在黑暗的年代裏,也是會有人性的光輝的。

在《題記》中曾經提到一個問題,用過去與現實作比較,名族品德的消失已經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人們很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喪失道德。妻子命的也成了用來交換的物品,這不光是道德的問題,更是人性的喪失,我們不能改變時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不做骯髒圖利的小人,正是沈從文想表達給我們讀者的。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3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選入中學教材,我在讀、在教的過程中,有一些感受。

《邊城》是否在寫“桃花源”?作者説不是,有人説不是,有人説是。首先《邊城》中的人物都是那個地方曾有過的,這便不是桃花源;另外,《邊城》的悲劇性結局也不是桃花源應該有的.。所以,我認為不是桃花源。

《邊城》在寫什麼?故事?人物?環境?作者説他在寫一種純樸而可貴的人性,並不拘限於環境、故事和人物。其實,不論換一種什麼環境、什麼故事和人物,這種純樸而可貴的人生都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就是《邊城》的價值所在。

作者為什麼要寫《邊城》?作者説有感於大都市的反差,那麼邊城就是和大都市相對應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邊城之人也有悲歡離合,這一點和大都市是一樣的,作者並沒有把邊城寫成完美。但,我們寧願承受自然的痛苦,也不願過着扭曲的幸福。這也正是《邊城》吸引人的地方。

翠翠在等什麼?是二佬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翠翠的等待是一種象徵,代表着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將來怎樣,我們的人性不變,愛不變,我們要堅持活着,讓我們純樸而高貴的人性永存,讓自然之愛永存。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4

文章一開頭便展示了邊城之美,邊城之美不在壯闊,美在清晰自然。依山的築城茶峒,臨水的碼頭,灣泊的小篷船,輕柔的山風,望眼無盡的翠竹,一幅幅景融合在一起,如詩如畫的展現了邊城的優美意境。

邊城是混着泥土氣息,是邊城人民與自然和諧的相處。讀起獨有的湘西風景,腦海裏呈現:靈動清澈河水能望見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從竹林穿過,帶來竹的清香;薄紗似的的霧靄籠罩夜色裏……柔美而寧靜。

這是鋼精水泥板的城市永遠塑造不出來的,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再望一眼那薄暮中的邊城,心便會靜了下來。與壯闊的河山不同,邊城的美是樸素寧靜的。

邊城裏也有喧鬧,但與城市裏的車鳴不同,那是湘西的水聲、拉船聲、牛角聲與山歌聲,是悦耳的音樂。當城市裏的人疲憊時,停下來,望一望邊城,那裏便是天堂。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5

説起《邊城》,就不得不説一下沈從文先生,這個學歷只有高小,行伍出身的傳奇般的小説家。

沈從文生於湖南鳳凰一箇舊官人家庭,後因家境轉入困頓,剛剛小學畢業、年齡還不滿十五歲時,即廁身行伍,到人世間去“學習生存”。其後數年間,他隨當地軍閥部隊輾轉於湘、川、黔邊境及沅水流域各地。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這也給他得創作提供了源泉。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邊城》作為沈先生的代表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當然,這些都是虛的,作品本身就具有讓人無法阻擋的魅力。

從表面上來看,《邊城》是一部愛情悲劇,小説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她的的確確是一部愛情悲劇,但是她也不僅僅是愛情悲劇。她留給我的,更多的是數不盡的回味。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6

《邊城》是一本表姐送我的書。書裏講了在湘川交界水上船家翠翠與她爺爺相依為命以及與後來相遇相識的天保和儺送兩兄弟、最後獨自守望等待的故事。

是啊,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如書中所寫:一個人記得太多事情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於是便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

生命中,哪段時光比得過童年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小時候知道的少,所以快樂,所以懂得的少,長大了知道的多,所以虛偽,所以拘謹小心。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個人。有些人是可以用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而有些人,會在你的生命裏永駐,猶如鋼釘,深刻而堅韌。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珍惜吧!誠如書中最後一段寫到的“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的讀後感300字7

不知道為什麼,初三了,反而更沒“正事兒”了,這篇文章,就是我“沒正事兒”的結果之一。

讀蘇北的文章,引出了他的老師汪曾祺先生,瞭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又提到了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由此,我翻開了《邊城》的第一頁。

翻開扉頁,就見到一座塔,一座孤房,一條渡河,一條渡船。冷清中夾雜這淳樸,寧靜中有略顯悲哀。那是一座邊城,見城如見人,那麼善良,那麼簡單。

擺渡的老者,七十多歲了,和他相依為命的孫女不大,叫翠翠,父母早年因責任、使命不忍私奔,便雙雙殉情於這座小城,卻忍心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獨自生活。

老人兢兢業業地守着渡船,一生從未離開——那是國家的責任,民眾的信任。

日子雖苦,可卻有滋有味,我這身在福中亦知福的人也有點嚮往。

翠翠在聽爺爺唱曲兒的日子裏長大了,船總的哥倆兒都見了歡喜,那更出息的岳雲寧願為“渡船”捨棄了“磨坊”,老人為孫女的幸福想盡辦法,卻不經意間被二老家的岳雲誤會害死了失意而下江的天保大老,岳雲內心痛苦地也到下游打拼。

Tags:邊城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