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背影

《背影》全文賞析及名家點評

欄目: 背影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引導語:《背影》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背影》全文賞析及名家點評。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背影》全文賞析及名家點評

《背影》全文賞析

《背影》是記實散文,朱自清作,寫於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説:“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裏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敍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為理解文章的鑰匙。

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着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

“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的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着力於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緻的刻畫。

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裏行間滲透着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這篇散文寫作上的主要特點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寫的,是父親在特定場合下使作者極為感動的那一個背影。作者寫了當時父親的體態、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寫了買橘子時穿過鐵路的情形。並不藉助於什麼修飾、陪襯之類,只把當時的情景再現於眼前。這種白描的文字,讀起來清淡質樸,卻情真昧濃,藴藏着一段深情。所謂於平淡中見神奇。其次,作品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如寫兒子“看見他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寫父親買桔子回來時,兒子“趕緊去攙他”。這些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更加反襯出父親愛子的動人力量。

名家點評

李廣田《最完整的人格》:《背影》論行數不滿五十行,論字數不過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夠歷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當然並不是憑藉了甚麼宏偉的結構和華瞻的文字,而只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所表達的真情。這種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樸素,而實際上卻能發生極大的感動力的文章,最可以作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之為人。

葉聖陶《文章例話》:“這篇文章通體乾淨,沒有多餘的話,沒有多餘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

吳晗《他們走到了它的反面——朱自清頌》:“《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