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構思立意作文》教學方案

欄目: 思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學情 教情 目標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構思立意作文》教學方案

1,學生具有定勢思維的習慣,本節作文教學的目標在於,以多角度構思立意訓練,開啟創造閘門,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品質和能力。

2,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是當前學生作文的普遍現象,進行多角度構思立意,以求在準確把握題意的基礎上,打開思路,拓寬主題,立意出新,乃是本節教學的又一目標。

3,高一語文新教材《寫作、口語交際》編如何教,如何把抽象的書本理論變成生動的學習活動,如何將想、説、寫和諧結合,乃是本節教學的目標之三。

策略 教法 學法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理為主軸,練為主線。以情馭教,以情傳道,以情動人。理論講解,擷精提要,力求生動;構思立意,巧導多練,思説結合;媒體應用,CAI課件,輔助恰當。

內容 方法 流程

(一)導入:教師朗誦)“生活多麼廣闊,生活多麼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何其芳詩句)説得好啊,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生活無處不是寶藏,它是我們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釋題:(理論回眸)

多角度構思立意:即下筆前從多個側面、多種層次進行思考,選擇題材,提煉主題, 安排情節結構,確定表現形式。蘇軾對廬山面貌的觀察:“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達.芬奇畫蛋的體會:“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這種觀察,便是一種多角度的。

求新:避俗就新。即避開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推陳出新。即除去陳舊的形象,創造新穎的形象。

(三)構思立意訓練

1出示題目:根 須 賦

2交代要領

觀察感受 尋找特點 聯繫生活人生 確立中心

3投影示意圖

4學生構思立意(全班討論:擺擂台)

5教師綜合歸納(課件板書投影)

[角度一] 根鬚與樹幹、枝葉的關係

[構 思] 根鬚埋身地下,默默地為莖、葉、花、果提供養分。據此,盛讚默默無聞、

埋頭苦幹、無私奉獻的精神。

[立 意 ]描繪供養大樹的根鬚,讚頌默默的奉獻精神

[角度二]鬚根、側根與主根的關係

[構 思]根鬚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葉茂的大樹。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那眾多的側根和無數的鬚根都緊緊地圍繞着主根,盤根錯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根的網絡。據此,揮宏議論,闡發我們國家要強大,民族要振興,十三億人民必須緊緊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共創“四化”宏圖的道理。

[立 意]描繪盤根錯節的根鬚,讚頌團結向心精神。

[角度三]根鬚的力量成因

[構 思]根鬚之所以強大有力,擎起參天大樹,還由於它不斷地向地的.深層進軍,根子深,則樹幹直、枝葉茂。據此,我們可以領悟:要想成為國 家的棟樑,為

祖國人民服務,必須努力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立 意]描繪紮根地底的根鬚, 抒寫夯實基礎,服務祖國人民的志向

[角度四]根鬚的生命需求

[構 思]根鬚要繁茂,要粗壯結實,要獲取充足的養料和水分,就必須向縱深延展,鑽土破石,不畏艱難。這種“鑽勁”和“擠勁”,這種“拼命”精神,不正是我們搞好學習、工作所必需的嗎?

[立 意]描繪鑽土破石的根鬚,讚頌“鑽勁”、“擠勁”和“拼勁”

[角度五]根鬚對土地的依賴

[構 思]根鬚由於吮吸了大地母親的“乳汁”才變得粗壯結實,才能承擔起支撐大樹的重任。據此,闡發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國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抒寫熱愛和忠於祖國人民的深情

[立 意]描繪依賴大地的根鬚,抒寫感激人民、報效祖國的情懷

[角度六]根鬚對土地的奉獻

[構 思]土地的最大悲哀在於流失和乾裂。而根鬚伸出了無數的堅強手臂,抓住泥土,保住水分,緊緊擁抱和護衞着大地“母親”。根鬚不就是大地母親的忠實的兒子嗎?據此,可以謳歌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的愛國主義事蹟和情操。

[立 意]描繪護衞土地的根鬚,謳歌愛國主義者的動人業績和崇高情操。

[角度七]樹葉與根鬚的關係

[構 思]根鬚好比祖國,海外遊子好比樹葉,落葉要歸根。無數海外僑胞,他們熱愛祖國,眷念故鄉,日夜盼望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據此,可以抒寫海外遊子的愛國情懷。

[立 意]描繪落葉歸根,抒寫天涯遊子的愛國情懷。

6思維的聚合

多角度立意不是目的,我們還要善於從多個角度中,經過比較,權衡,最後抉擇一個最佳角度。其標準是:新穎,深刻,熟悉。這個思維的過程,就是聚合思維。

四)寫作訓練

請你選擇一個最佳角度,構思立意,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要求:

1狀物:具體、形象、生動;抒懷言志:真摯、深刻 。

2角度不限 ,題材不限。

3時間25分鐘,快速成篇。

(五)作文評議

1 選擇不同角度的文章3-5篇,由作者朗誦

2 要求學生寫出意見,評出等級,發表看法;教師補充歸納。

(六)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