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經典語錄 > 語錄

孔子語錄翻譯

欄目: 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5.18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是指一個人的説話記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語錄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語錄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語錄翻譯

孔子語錄翻譯1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釋: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解釋: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説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説是好學了。

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解釋: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如果三個人一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鑑而改掉。

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釋: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解釋: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解釋: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解釋: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10、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解釋:茂盛的桃樹開着鮮豔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解釋: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鬥,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解釋: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1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釋: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温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1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解釋: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説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15、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

解釋: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16、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解釋: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一個車伕,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幹我喜歡的事。

17、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解釋: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18、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解釋: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説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2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解釋:不該説話的時候卻搶着去説,這叫急躁;到該説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説,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2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説話是善良的。

2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解釋: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2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解釋: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解釋: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温習?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解釋: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2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解釋: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27、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釋: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28、當仁,不讓於師。

解釋:面對着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29、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解釋:一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才能。

30、巧言令色,鮮矣仁。

解釋: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釋: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3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釋: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3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解釋: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4、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温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解釋: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3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他為‘文’。

3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解釋: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37、禮之用,和為貴。

解釋: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3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釋: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3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解釋: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釋: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41、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解釋: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解釋: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43、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如果經常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穫,這種方法可以説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4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解釋: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4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解釋: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46、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解釋: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47、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釋: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温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裏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解釋: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麼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4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並告訴他人。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51、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自己不願乾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對任何事物,僅僅瞭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53、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解釋: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麼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5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解釋: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56、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解釋: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釋: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麼還有什麼行為不能容忍呢?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釋: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5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60、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解釋: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説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6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解釋: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麼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62、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解釋: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説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釋: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64、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釋: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65、小不忍,則亂大謀。

解釋: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66、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解釋: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6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解釋: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麼能事奉鬼呢?

68、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埃。

69、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7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7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解釋: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7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7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釋: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7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解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75、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解釋: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7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77、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78、朝聞道,夕死可矣。

解釋: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79、君子易事而難説也。説之不以道,不説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説之雖不能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解釋: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的手段討他喜歡,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8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解釋: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8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解釋: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8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解釋: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瞭解別人。

8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為是。

84、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解釋: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羣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85、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解釋: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8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解釋: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説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説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8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解釋: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穫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孔子語錄翻譯2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説:“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温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説:“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説:“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説:“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説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説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説:“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説:“《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説:“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瞭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説:“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埃”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説:“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説:“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説:“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r,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説:“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説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説:“《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説:“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説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説:“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説:“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説:“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説:“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