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冬至的來歷作文

欄目: 冬至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的來歷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至的來歷作文1

同學們,你們知道冬至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節,大部分地方習慣吃餃子,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

還有,你們知道“冬至”這天為什麼要吃餃子嗎?為什麼不吃餃子會凍耳朵嗎?不知道吧。嘿,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裏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吃“捏凍耳朵”。“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他的'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煮,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樣子,再放進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呀,每逢冬至人們邊模仿做着吃,這便是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的原因了。

冬至這一天吃餃子,還是為了不忘“醫聖”張仲景的“祛寒矯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在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歷了吧!

冬至的來歷作文2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説,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説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説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Tags:冬至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