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閲讀答案及翻譯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①。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範、富、歐陽②,此四人者,人傑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

慶曆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閲讀答案及翻譯

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範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歟!”

(選自宋r蘇軾《範文正公文集敍》)

【注】①鄉先生:鄉里的私塾先生;石介(1005~1045),宋代散文家,字守道。②韓、範、富、歐陽:分別指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

11. 下列對文中有關文化常識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古人説年齡,常不用數字直接表達,而是以某種稱謂來代替。如:垂髫(ti~o),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孩子,男女不分;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髮紮成丫髻,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束髮,指男子十五歲;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而立,指三十歲;不惑,指四十歲。其他還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B.年號是中國曆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藴涵着帝王君臨天下、宣示正統的特殊意義。新君即位大多會頒行新年號,稱為改元。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複雜,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明代以前,一位皇帝在位時,往往多次改元。文中的“慶曆”“嘉祐”都是宋仁宗的年號。

C.進士是對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的人的稱呼,並賜出身。以清代科舉為例,分四級:童試包括縣、府、院試,考中者為生員,通稱秀才;鄉試是省級考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全國性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由皇帝在宮中主持,也叫廷試,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D.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其中既是散文家又是著名詞人的'是蘇軾和歐陽修。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

1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B.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C.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D.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13.下列對“吾得其為人”一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我見到範公的為人 B.我知道範公的為人

C.我聽説范仲淹的人品 D.我瞭解范仲淹的為人

參考答案

11.D(“唐宋八大家”之首不是“柳宗元”,而是“韓愈”。)

12.B(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

13.A

【參考譯文】

宋仁宗慶曆三年,我才十來歲,在鄉校讀書。有一位從京師來的讀書人,拿着魯人石守道的《慶曆聖德詩》給鄉校的先生看。我從旁邊偷看,就能夠誦讀通曉文中的語句,我問先生,文中讚頌的那十一個人都是什麼樣的人?先生説:“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麼用?”我説:“(如果)他們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也是普通人,我為什麼不可以知道他們!”先生認為我説的話奇特,把這十一個人的情況全部告訴了我,並説:“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個人,是人中豪傑!”(我)當時雖然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卻已經私下記住他們了。

嘉祐二年,我才來參加進士考試到京師,範公卻(已經)去世了。安葬之後,墓碑立好,我讀碑文以至於流淚,説:“我知道了他的為人。十五年沒有見到範公一面,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