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3.36W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

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本文是按照遊蹤順序寫的,文章的內容依次為: , 、, 。

3、本文寫作特點之一是情景交融,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觀魚時的心情與瀏覽到最後心情有何不同?請結合課文內容及背景來分析。

參考答案:

1、(1)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2)(溪流)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2、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的源流,潭周圍的氣氛。

3、觀魚時心情時快樂的,從寫魚“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以得知,作者融個人感情於魚兒的愉悦之中;後來坐潭上,心情是孤悽悲涼的,從“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描寫可知,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內心深處憂傷悽苦,從自然中獲得的快樂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抑鬱憂傷的心情又流露出來了。(意思對即可)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2

[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務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注]澈,又作徹。

[乙]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過清 (2)乃記之而去(3)窺谷忘反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小題3:甲文和乙文中畫線的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各從什麼角度描寫的?(4分)

小題4:下面的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參考答案:

小題1:(1)因為。(2)離開。(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小題1:(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2)(水中)遊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

小題1:(4分)水的特點:[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寫角度:[甲]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乙]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或: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小題1:(1)流露出作者內心孤寂、淒涼、憂傷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於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如:(溪水)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先理解畫線句子的意思,再按要求比較分析即可得出。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結合寫作背景分析即可得出。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3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視白日,跳而東西。踵屢高屢低,方歎峯之奇,而他峯又復躍出。屢跋①屢歇,抵歡喜台。返觀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為甕,雖復騰縱,不能出欄。其峯巒變幻,有若敵樓者,睥睨欄楯③俱備;又有若白蓮花,下承以黃趺,餘不能悉記也。

(節選自《上方山記》)

[註釋]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牆。欄楯:欄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2分)( D )

A.潭西南而望 B.隸而從者

C.跳而東西 D.而他峯又復躍出

1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B )

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B.斗折蛇行(北斗星)

C.方歎峯之奇(正當) D.餘不能悉記也(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D )

A.佁然/不動 B.乃/記之而去

C.仰視/白日 D.其/峯巒變幻

14.對比分析[甲][乙]兩文,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2分)( D )

A.[甲]文描寫小石潭的周圍事物,表達了被貶後的無法排遣的孤悽悲涼之情。

B.[乙]文描寫上方山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喜愛和遊歷山水的閒適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勢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狹促。

D.[甲][乙]兩文都是山水遊記,採用“移步換景”的手法,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2)以身為甕,雖復騰縱,不能出欄。(2分)

用身體做罈子,即使再怎麼騰躍,也跳不出井欄。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4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布石上 布:___________________

(3)隸而從者 隸: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心樂之 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以其境過清 以中有足樂者

D、乃記之而去 乃石性堅重

1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1分)

其岸勢犬牙差互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鑑賞,不正確的項是(3分)()

A、文章按遊覽順序,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後描寫水、石、樹、魚等潭中景物,再寫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圍,最後記錄同遊者,構思巧妙,結構完整。

B、文中的“心樂之”之“樂”表現了作者聽到悦耳水聲之後的欣喜之情;“似與遊者相樂”之“樂”則寫出了作者與遊人同樂的輕鬆與快慰之情。

C、本文運用了點面結合和動靜互襯的表現手法:“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影布石上”是靜,“往來翕忽”是動。

D、“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不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圍以及環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答案:

17、答案(1)涼

(2)投射(照映,分佈,散佈)

(3)隨從

解析

冽:涼。布:投射,照映,分佈。隸:隨從。

考點:對重點字詞的理解。

18、答案:C

解析:A、代詞/結構助詞;B、代詞,可譯為“它”/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向語氣;C、都是“因為”的意思;D、於是/是。

考點: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19、答案:其岸勢/犬牙差互

解析:文言文節奏,要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以使語意明顯。本題中,“其岸勢”是主語,“犬牙差互”是謂語。

考點:文言句讀。

20、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解析:要抓住關鍵詞語,如上句中的“鬥”和“蛇”都是名詞狀語,注意詞類的活用。另外還須適當補充和調整。

考點:對文言句意的理解。

21、答案:B

解析:“似與遊者相樂”不是“作者與遊人同樂”,而是“魚兒與遊人相樂”。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裏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闢(一條)道路,順勢往下走可以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玩的人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小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我坐在潭邊,四周竹林和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冷落、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瀰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裏的環境太過悽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同去遊覽的人還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玄宗。隨從跟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考點:對文章的理解與鑑賞。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5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以其境過清 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題2】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4分)

(1) 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題4】作者描寫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6分)

答案

【小題1】 以:因為 差: 交錯

【小題2】(1) 潭 中 魚 /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②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小題4】 幽靜 或:幽深冷寂的氣氛 孤悽悲涼的心情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較多,有“因為”“把、用、憑藉”“認為”“來”等義,本句中是“因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讀cī,意為“交錯”。

考點:古文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主要靠記憶,課文註釋中的解釋一定要牢記,是容易考到的。古文字詞不要單個記憶,要放在句子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識記,語言環境是幫助自己理解字詞義,有助於記憶。

【小題2】

試題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劃分句子的主謂成分劃開即可。其它的附屬成分之間無須劃分。

考點:文言句子節奏劃分

點評:本題不難,句意比較簡單,易於劃分節奏。古文語言的朗讀節奏劃分,是讀好古文和理解好句意的前提,一般是按句子的意思據其成分關係來劃分,比如主謂之間要劃開。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還要依靠語感,這個要平時閲讀的積累。

【小題3】

試題分析:解釋清楚字詞,“鬥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滅”,忽隱忽現;“可”:能夠;“悽”,使……感到淒涼;“神”:內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愴”:悲涼;“幽邃”:幽深。

考點:古文句了翻譯

點評:本題有難度,有難解字,不太好翻譯。翻譯句子,要注意三點,詞義,句式,語氣,詞義要準確,注意古今義的變化,句式要調整,符合現代語言習慣,語氣要譯出,要符合句子表達的情感。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最後一段中“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考點:人物情感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學習中教師有所講解,易於學生理解。答好這類題目,平時就要在閲讀時讀得細,深究詞句,要從情節細微處體會了解人物情感。學習時老師分析作品人物時,要注意老師提示的一些方法,比如用細節和描寫手段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用環境來襯托人物等等。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6

文言文閲讀(12分)閲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l2分)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選自《答(與)謝中書書》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節選自《小石潭記》

8.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曉霧將歇(hé)B.沉鱗競躍(yào)C.參差披拂(cī)D.佁然不動(tái)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五色交輝()⑵四時俱備()⑶青樹翠蔓()⑷俶爾遠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實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

11.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請説説作者筆下的水有何共同特點。(2分)

答案:

8.C9.(1)交相輝映(2)四季(3)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4)忽然10.示例:(1)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裏確實是人間的仙境。)(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11.清澈、透明、純淨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7

閲讀【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qī)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設置)州已(通“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bǐ使)為亭宇;植鬆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字詞。

(1)潭中魚可百許頭 ( ) (2)不可名狀 ( )

(3)悽神寒骨 ( ) (4)以其境過清( )

小題2:下面劃線的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乃記之而去B.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C.可為都邑之勝境D.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小題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題4:【甲】文描寫景物,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

①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

②點面結合。如寫石:“_______”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

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________”是動。

小題5:【甲】【乙】兩文劃線句子都是寫水,試比較兩者寫法的不同:

小題6:【甲】文中先後出現了兩個“樂”字,卻又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認為這樣寫矛盾嗎?請結合寫作背景説説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小題1:(1) 可:大約 (2)名:説出 (3) 悽:使……淒涼 (4)以:因為。

小題2:A D

小題3: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莖蔓,覆蓋着,纏繞着,搖動着,連綴着,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小題4:②“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小題5:不設標準。意思對即可。參考:【甲】文寫水先正面寫水的清澈;再通過潭中魚“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側面來表現潭水的清澈。【乙】文是運用對仗手法直接來表現水流的湍急。

小題6:這樣寫並不矛盾。文中兩次寫樂,一次是聽到水聲心生愛意而“樂”,一次是看到游泳魚似在和遊人逗樂而樂。但這種樂是轉瞬即逝的被貶的柳宗元內心是寂寞悲涼的,再美的山水風光也難以排遣他內心的悽愴,所以寂寥無人的小石潭只會讓他覺得不可久居。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8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乙]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丙]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 白帝城,忽聞赦書,旋即放舟東下江陵,寫下此詩。)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1) 雖乘奔御風 (2) 潭中魚可百許頭

(3) 其岸勢犬牙差互 (4)以其境過清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 ,迴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3】《早發白帝城》和《三峽》,同樣寫猿聲,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題4】[甲][乙]文中劃線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麼特點?描寫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題5】下面句中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⑵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答案

【小題1】(1)即使(2)大約(3)像狗的牙齒一樣(4)因為

【小題2】(1)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影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小題3】《早發白帝城》用猿聲襯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峽》用猿聲帶哀轉久絕表現峽谷 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氣氛。

【小題4】[甲]文中句子寫出三峽水流湍急、水勢險惡的特點。[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間接描寫(或側面描寫)

【小題5】(1)從字裏行間流露出輕鬆喜悦之情。

(2)流露出作者內心孤寂、淒涼、壓抑、憂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9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光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民橋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墮小譚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側皆詭石怪木 安陵君其許寡人

C.然卒入於渴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長可十許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搖其巔,韻動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搭橋,架橋

(2)越過,經過

(3)落入

(4)彎曲,翻卷

2.C

3.(1)山風吹動樹梢,悦耳的聲 音響動山谷

(2)它的長度大約十來步

4.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乙文:譚水清冽,水聲悦耳。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0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做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皆若空遊無所依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1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蜿蜒排列,像蛇那樣在曲折前行,時隱時現。

13.下列對選文寫景特點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描述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移步換景,逐一顯現。

B.描寫小石潭以及周圍的景物——由遠及近,定點觀察。

C.描寫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頭——抓住特徵,細緻描繪。

D.描述小石潭環境的清冷幽寂——景中傳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對本文內容和寫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明寫了游魚活潑,暗寫潭水清澈,這些都給作者帶來了暫時的快樂。

B.“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既狀寫了青樹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機盎然。

C.“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寫出了作者被貶謫後內心的落寞也隨之而去。

D.選文句式靈活多樣,有參差錯落的變化美,讀起來和諧流暢,富有韻味。

答案:

11.C12.A13.B14.C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1

閲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4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

(2)佁然不動 佁然:

(3)以其境過清 以:

(4)不可久居 居: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斗折蛇行

B.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悽神寒骨

8.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3分)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9.第一段中哪些語句為後文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了伏筆?(2分)

答:

10.“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圍,表現了作者 的處境和 的心情。(3分)

答案:

6.(4分)(1)大約 (2)呆呆的樣子 (3)因為(4)停留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悽清寂靜,孤獨寂寞,憂傷

《小石潭記》閲讀練習及答案12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潭中魚可百許頭(足夠、足有)

B.佁然不動(呆呆的樣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樣曲折)

D.悄愴幽邃(憂傷的樣子)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遊記佳作,作者寫初見小石潭時的心情是_______,可游到最後,心情卻感到_______(前兩空用原文填寫),只好離開,這是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青葱的樹枝和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意思相近即可)

3.清澈的水、巖石、綠樹(竹、藤)、魚、溪水等。

4.心樂之 悄愴幽邃 因為小石潭的幽靜、寂寞、冷清的環境觸發作者內心的隱痛快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