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醫家微博為什麼這樣紅》的閲讀題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於老師,曾有朋友説,如果媳婦要從醫生和護士裏選,選醫生不選護士,您怎麼看?

《醫家微博為什麼這樣紅》的閲讀題答案

選對的女人,不選對的職業。

這個於老師不是于丹,而是於鶯,北京協和醫院一名普通急診科醫生,但如今關注她的人,不僅愛問她養生之道、醫學常識,還會向她討教人生哲學。

於鶯走紅網絡並非孤例。這一年,微博勢力不斷壯大,成為擁有3億多用户、日發2億多條信息的新型傳播平台。期間,一批醫生開通微博,並很快成為微博紅人。強大的網絡熱情,與現實中略顯緊張的醫患關係反差強烈。

開微博自説自話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微博大軍,起初他們就是自説自話,評論、轉發者也多是同事、同學。漸漸地,這些記錄醫院工作軼事的微博,點擊量開始飆升。

一日,於鶯所在的急診科討論分診制度,她在微博上記錄道: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分診,在系統界面上顯示為紅,黃,綠。病情危重的小紅人馬上進搶救室,沒生命危險的小綠人,比如感冒、發燒、肚子疼的排隊等着看,病情較重的小黃人由護士領着優先插隊看。護士代表説了:萬一遇上個特別不講理的小綠人,直接把我打成小紅人,我倒先進搶救室了!

微博發出數小時後,收穫800多條評論。有同行評論:分診是件頭疼的事情,每個來急診的人都覺得自己急,實際上有多半跟急診無關;也有網友擔心,如果小綠人排隊,一直有小黃人插隊,那麼幾天下來,小綠人是不是會變成小紅人啊?這樣還算合理,只希望不要有太多的關係户由綠人變成紅人在就醫問題上,大家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説,醫患雙方在一個新平台上開始了新的互動。

打假派與科普派

傑西是一本國外健康雜誌的編輯,平日喜歡蒐集養生之道,又苦於無處求證,如今她只要搜到吃不準的健康諮詢就會@咄咄劈人李清晨(@,微博用語,即轉發)。根據微博信息介紹,身為外科醫生的咄咄劈人李清晨言辭犀利,屬於醫生微博中的打假派。

12月24日,他寫的`是:小兒生長痛的發生可能與鈣、磷代謝、骨密度、肢體過度使用、痛閾值減低、骨骼生長及精神因素等等有關總之還沒搞清楚,毫不意外的,這個病也是中醫藥的重災區我在門診遇到這類患兒,不給任何處置,直接打發回家。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迷信任何專家。多給孩子一點兒關愛,告訴孩子屁事沒有就行了。

根據日常接診,醫生會敏鋭地發現某個時期集中的流行病,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屬的相關就診誤區,是許多醫生微博的特點,也是他們受到老百姓追捧的原因。傑西説。

相比李清晨,以語言幽默著稱的於鶯也時不時會發送科普信息。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會在微博中發些科普消息,實為工作中接觸太多比較震撼的案例,能夠避免的意外還是有必要科普的。

注意到網絡民意,目前有更多的醫生搶灘微博。這是搶佔輿論陣地,醫生不發言,倒讓馬悦凌、張悟本之流有了可乘之機。滬上一個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生告訴記者。

恕不接受網上看病

在醫生看來,微博140字的空間拉近了醫患間的距離。目前,許多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中,科室裏醫生集體開微博的不在少數,他們互相關注,形成一個強大的信息交互圈,並由此形成一羣忠實的粉絲。

記者從滬上三甲醫院瞭解到,醫院對醫生開微博的總體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而有部分科室是鼓勵醫生開微博的。一種新的擔心出現了,有人分析,醫生微博有幾個階段:從一開始醫生自娛自樂,到之後的科普與打假,到現在網絡到一定人氣後,許多病人紛紛在網上向醫生求診。僅憑病人幾句話描述,醫生就此做一番指點,是很危險的!

目前,一些醫生表示恕不接受網上看病。11月25日,於鶯在微博上申明:任何疾病的諮詢、問診,甚至掛號的要求,一律拒絕。臨牀是需要看患者的,否則就是騙人!她的同事、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張羽在簡介中直言:微博科普不看病。

1.文章用網友請教於鶯醫生如何選媳婦作為開頭,請談談此開頭有什麼作用?(4分)

2.根據文意,醫生微博中的打假派與科普派出現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5分)

3.根據文意,探究本報道的寫作意圖。請分點簡要回答。(6分)

參考答案:

1.①話題切近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吸引讀者興趣。

②反映醫家微博紅的程度,引出下文的內容。

2.①民眾愛了解養生之道、醫學常識。注意到網絡民意,有更多的醫生搶灘微博,搶佔輿論陣地。醫生髮言,才不易讓馬悦凌、張悟本之流有可乘之機來宣傳偽醫學知識,實現醫學上的打假。

②根據日常接診,醫生會敏鋭地發現某個時期集中的流行病,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屬的相關就診誤區。有必要科普,以避免能夠避免的意外。

3.①客觀(真實)反映醫家微博紅的狀況。

②提倡有良知有專業素養的醫生寫微博打假、作科普,滿足民眾的需求。

③消除民眾對醫生的一些誤解,緩解現實中的醫患緊張關係。

Tags:醫家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