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巢谷傳》閲讀答案2篇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6.16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閲讀答案的身影,閲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閲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巢谷傳》閲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巢谷傳》閲讀答案2篇

《巢谷傳》閲讀答案1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裏校師。谷幼傳父學,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棄其舊學,畜弓箭,習騎射。久之業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裏中,未嘗一見。紹聖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遊,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聞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予驚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見,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復昔日元修也。將復見子瞻於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數千裏,復當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視未即死也,公無止我。”留之不可,閲其橐中無數千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於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趙襄子厄於晉陽,知伯率韓、魏決水圍之。城不沉者三版,縣釜而爨,易子而食,羣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禮。及襄子用張孟談計,三家之圍解,行賞羣臣,以恭為先。談曰:“晉陽之難,惟恭無功,曷為先之?”襄子曰:“晉陽之難,羣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禮,吾是以先之。”谷於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寶,後遇予兄弟。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聞谷有子蒙,在涇原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見之循州,改名谷雲。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自梅州遺予書曰 遺:遺留,留給

B.遂棄其舊學,畜弓箭 畜:儲備,置辦

C.閲其橐中無數十錢 閲:察看

D.縣釜而爨,易子而食 縣:同“懸”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予之在朝,谷浮沉裏中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予以罪謫居筠州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

C.昔趙襄子厄於晉陽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主要通過巢谷的棄文從武、與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畫了他重朋友義氣,具有古代俠士遺風的義士的形象。

B.當作者兄弟倆被貶謫嶺南時,巢谷以年老多病之體,萬里步行,去見蘇軾後,再去見蘇轍途中,病死。這突出表現了巢谷的古道熱腸、俠士風概。

C.本文選材典型,語言樸素平易,看似平淡卻又回味無窮,人物形象鮮明,意藴高妙,這就是蘇轍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後部分作者發表議論,將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於趙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揚巢谷之高義外,還有譏刺世人趨炎附勢的意味。

2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遊,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3分)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參考答案:

17.A(應為“寄、送(信)”的意思。)

18.D(A.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一人稱代詞,我;B.介詞,因為/介詞,憑藉……的身份;C.介詞,在/介詞,表被動,被;D.介詞,表對象,替,給。)

19.B(先見蘇轍 再去見蘇軾途中病死)

20.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斷對2處得1分,3處2分,4處3分)

21.

(1)士大夫都避忌同我們兄弟交遊,平生的親戚朋友都同我們斷絕了往來。

(2)(我)為他痛哭失聲,深怪他不聽從我的話,然而也格外敬佩他的不採納我的意見而實行自己的志向。

《巢谷傳》閲讀答案2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裏校師。谷幼傳父學,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棄其舊學,畜弓箭,習騎射。久之業成,而不中第。

聞西邊多驍勇,騎射擊刺為四方冠,去遊秦鳳、涇原間,所至友其秀傑。有韓存寶者,尤與之善。谷教之兵書,二人相與為金石交。熙寧中,存寶為河州將,有功,號熙河名將,朝廷稍奇之。會瀘州蠻乞弟擾邊,諸郡不能制,乃命存寶出兵討之。存寶不習蠻事,邀谷至軍中問焉。及存寶得罪,將就逮,自料必死,謂谷曰:"我涇原武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百兩,非君莫使遺之者。"谷許諾,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存寶死,谷逃避江、淮間,會赦乃出。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知其志節,緩急可託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裏中,未嘗一見。紹聖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遊,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聞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予驚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見,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復昔日元修也。將復見子瞻於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數千裏,復當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視未即死也,公無止我。”留之不可,閲其橐中無數千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於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趙襄子厄於晉陽,知伯率韓、魏決水圍之。城不沉者三版,縣釜而爨,易子而食,羣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禮。及襄子用張孟談計,三家之圍解,行賞羣臣,以恭為先。談曰:“晉陽之難,惟恭無功,曷為先之?”襄子曰:“晉陽之難,羣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禮,吾是以先之。”谷於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寶,後遇予兄弟。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聞谷有子蒙,在涇原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見之循州,改名谷雲。

(節選自蘇轍《巢谷傳》)

【譯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親名中世,是眉山的農民。年少時跟隨士大夫讀書,年老時擔任鄉里村學的老師。巢谷幼年跟隨父親學習,雖然人很質樸,卻也博學多才。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看見參加武舉科考的人,很羨慕。巢谷一向力氣很大,就放棄原來所學的,置備弓箭,學習騎馬射箭。不久學成,但卻沒有考中武科。

後來我入朝為官,巢谷在家鄉謀生,兩人不曾見面。紹聖年初,我(蘇轍)因為獲罪被罷免住在筠州,然後從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蘇軾)也從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們都不敢和我們兄弟來往了,親戚朋友也再沒有聯絡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揚言要徒步尋訪我們兄弟倆。聽見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從梅州給我來信説:“我步行萬里來見你,自己沒有意料到還能保全性命,現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見,雖死而無憾了。”我驚喜地説:“他不是現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見之後,握手相對而哭,然後説平生之事,説了一個多月也不覺滿意。當時巢谷已經七十三歲了,瘦而多病,已經不是當日的那個元修了。他還要去海南見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勸止他説:“你雖然一番好意,但是從這裏到子瞻那裏數千裏,還要過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説:“我自認為還不會馬上死,你別攔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裏,只有數十錢了。我雖然也很窮,還是湊了點錢給他作為路費。船到了新會,有個南蠻奴隸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獲,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聽説後,痛哭失聲,埋怨他不聽我的話,然而也對他不採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願感到驚異。

以前趙襄子被困於晉陽,智伯率領魏、韓軍隊用決堤放水的方法圍困他。城內水深到要把鍋吊起來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換孩子來煮了吃。羣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沒有忘記禮數。後來趙襄子採用了張孟談的計策解了三國的圍困,論功行賞時,高恭排在首位。張孟談説:“晉陽之難,高恭沒有一點功勞,為什麼以他為先?”襄子説:“因為當時大臣們都散慢了,只有他沒有忘記君臣之禮,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對朋友的義氣,實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沒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寶和我們兄弟。我(當時)正住在南方,和蠻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這裏了。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蹟呢?我聽説他有個兒子叫巢蒙,在涇原軍中,所以只能為他立傳,改天交給巢蒙。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梅州遺予書曰

遺:遺留,留給

B.遂棄其舊學,畜弓箭 畜:儲備,置辦

C.予愍其老且病 愍:憐憫,同情

D.縣釜而爨,易子而食 縣:同“懸”

1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至友其秀傑 友:以…為友,結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遷徙

C.號熙河名將,朝廷稍奇之。 稍:漸漸

D.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 顧:只是

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予之在朝,谷浮沉裏中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予以罪謫居筠州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

C.昔趙襄子厄於晉陽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主要通過巢谷的棄文從武、與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畫了他重朋友義氣,具有古代俠士遺風的義士的形象。

B.當作者兄弟倆被貶謫嶺南時,巢谷以年老多病之體,萬里步行,去見蘇軾後,再去見蘇轍途中,病死。這突出表現了巢谷的古道熱腸、俠士氣概。

C.本文選材典型,語言樸素平易,看似平淡卻又回味無窮,人物形象鮮明,意藴高妙,這就是蘇轍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後部分作者發表議論,將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於趙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揚巢谷之高義外,還有譏刺世人趨炎附勢的意味。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遊,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3分)

(2)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3)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3分)

17.A 解析:應為“寄、送(信)”的意思。

18.B 解析:應為“貶謫、貶官”的意思。

19.D 解析:A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一人稱代詞,我;B介詞,因為/介詞,憑藉……的身份;C介詞,在/介詞,表被動,被;D介詞,表對象,替,給。

20.B 解析:先見蘇轍,在去見蘇軾途中病死。

21.

(1) 士大夫都避忌同我們兄弟交遊,平生的親戚朋友都同我們斷絕了往來。

(2) (我)知道後為他痛哭失聲,深怪他不聽從我的話,然而也格外敬佩他不採納我的意見而實行自己的志向。

(3)我住在南方,和蠻夷住在這裏,大概也要死在這裏了。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蹟呢?

Tags:閲讀 巢谷傳
熱門搜索
表達春節快樂的祝福語24條 夢中探險作文 散文:爸爸去哪兒了-推銷 給付師傅的一封信 做荷包蛋300字作文 我的建議書小學六年級作文 事業崗位好人好事宣傳新聞稿 四年級記事作文:難忘的春節 求職信的自我評價 電影《崗仁波齊》觀後感 城市低保申請書 我的希望小學作文400字 地球在公轉嗎的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作文:大自然的啟示-水母 大自然媽媽的生日四年級作文 感悟春天的寫景作文 軟件工程師年終總結與計劃 《掃除道》讀後感 助理職位個人簡歷 幼兒園入園報名流程 父親節徵文:父愛如水 財務主管英文簡歷寫作 吃貨與老饕700字寫人作文 描寫公園美優秀作文300字 白衣天使小學作文400字 感謝我的母親優秀作文 被擱淺的夢6年級作文 面對生活初二作文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模擬試題 蘇軾在赤壁賦裏 情山 詩經《國風·魏風·園有桃》原文賞析 春運期間水路運輸總結 愛與時間同行作文900字五年級 不要只是想想議論文 第一次掌勺作文三年級作文 鄉婦聯開展“美在農家”活動工作總結 體育課打籃球作文550字 辛辛那提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一段塵緣作文200字 寫給各位姑娘的一封信 我們的教室600字作文 愛之棄 我的母校我的家小學作文 我是一隻小小鳥小學作文350字 老鷹抓小雞的三年級作文400字 樹苗老師750字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