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那時我是弟弟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閲讀答案打交道,閲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什麼類型的閲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那時我是弟弟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那時我是弟弟閲讀答案

那時我是弟弟閲讀答案1

()閲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5分)

那時我是弟弟梅子涵

①我是在下鄉前兩天買下《靜靜的頓河》的。那四本一套的書,放在書店右面那個蠻高的櫥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總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兒。整整五年,它在那個位置上沒有動過,它的左邊是《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記住了肖洛霍夫,也記住了毛姆。站在那個位置,看着那蠻高處的名字,再忘記非常難!

②這是一個永遠安靜的小書店,在我上中學的路上,它的旁邊是糧店,每個月我都會跟着外祖母到這兒來買米,我揹回去。我上了三年中學,可是卻在中學待了五年。後面的兩年不畢業,也不上課,有的同學待在家裏,有的在學校和馬路上閒逛。我是屬於閒逛的,這個很小的書店也是我閒逛的地方。加上上課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進去,雖然並不總是買書,但是成為了習慣。這些年,我經常講那本法國的《星期三書店》給兒童們聽,講的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進這個小書店。那本書裏的小女孩,每個星期三的下午都走進巴黎的一個小書店,坐在沙發上看漫畫,對面的沙發上也總是有一個老先生坐在那兒讀一本厚厚的歷史書。讀厚厚的歷史書的老人成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我們那個時候的書店不開架,也沒有地方坐,我們是站在櫃枱的外面看櫥架上的書。我很想請營業員把《靜靜的頓河》拿下來給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為我只是想翻一翻,沒有準備買。買這一套書要好幾塊錢,不是想買就可以買的。讓別人拿下來給我看,可是又不買,我的性格里沒有這樣的臉皮厚。

③有一次,我還是看着櫥架上的《靜靜的頓河》的時候,女營業員突然一句話也沒有説,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後退後一步靠着櫥,看着我,雖然沒有什麼笑容,但是目光和氣。她一定是記得我,看見我總是遠遠地看它。一個人,目光和氣地看着別人,可能比笑容滿面更令人安定。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書,記住了一個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記住了哥薩克和文字裏的一點兒詞句感覺,那詞句感覺和家裏有的蘇聯小説《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不一樣,那時,都叫蘇聯小説,不叫俄羅斯小説。可是我沒有買,不好意思地把書放回原處,説了聲“謝謝阿姨”,就趕緊走了。《星期三書店》中的老先生每個星期三下午來,到書架前取下那本歷史書看,看得很緩慢。他已經很老了,沒有把書買下來,但是又希望讀完,這情景,不但看漫畫的小女孩看見,年輕的女營業員也看得清清楚楚。

④再過兩天我就要下鄉了。媽媽給了我錢,讓我買所需要的日用品,還剩了一些錢,所以就又逛到這兒來了。她正坐在那兒打毛衣。我説:“阿姨,我要買《靜靜的頓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來,把四本一起取下來,撣了撣書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沒有翻看就付了錢,她用印着“新華書店”幾個字的紙攔腰把書包了一圈,遞給我,好像是對我,也好像是對站在另一邊的男營業員説,放在這裏幾年了,放也放老了,總算賣掉了。男營業員説,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歡送它,它也歡送你。他們就哈哈笑起來。我看看她,心想,以後來就看不見她了。

⑤我對她説,過兩天我就要去農場了。她問,是去黑龍江嗎?我説,是去郊區農場。她“哦”地出了一口氣,説,那很近,小孩子跑得很遠會苦的。其實我是想跑得很遠的,可是因為出身不好,只能到郊區農場去。我從書店走出來,回家去。聽見她在後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歡喊男小孩“弟弟”。

⑥我停下來,轉過身。她説:“弟弟,旁邊那本書,我幫你放在下面櫥裏了,在角落裏,你如果以後要買,就對他説,我也會跟他説的,只有一本,賣掉了就沒有了。”“《靜靜的頓河》也沒有了,是嗎?”“沒有了,只有一套。”放在下面櫥裏角落的就是《月亮和六便士》。《星期三書店》裏,到了聖誕節前一天,老人又來看書,可是那書不在架子上了。他問年輕的女營業員:“是賣掉了,是嗎?”營業員説:“是賣掉了。被人當作聖誕節禮物買走了。”然後她從下面的櫥裏取出一個包紮好的漂亮禮物,遞給老人,説:“爺爺,聖誕節快樂!她買下了那本歷史書送給老人。阿姨是以另一種方式為我包紮好,藏在一個角落裏,心意都暖和,因為我在看《靜靜的頓河》的時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見了我的看。下鄉的十年裏,度過着另外的生活感覺,竟然沒有想去買那本被藏在角落裏的書,後來等我想起這事,書店已經不在了。糧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還在。

⑦我一直納悶的是,在我們不上學的那個年代,蘇聯小説、英國小説,其實是不可以出現在書店的,但是它們怎麼一直在那兒呢?我搞不大懂。

8.第④段畫線部分的語言具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9.結合作品內容,分析標題“那時我是弟弟”所藴含的情感。(3分)

10.聯繫全文,賞析結尾段。(4分)

11.本文敍事中多次穿插了《星期三書店》這本書,請對這一構思特點加以評析。(4分)

答案:

8.【答案示例】畫線部分語言生動活潑,平易淺顯(生活化,樸實,口語化),富有表現力。一連串動詞的使用,如“站”“取”“ 撣”“包”“遞”等,篤定的動作傳遞出阿姨為我終於能夠買下書而感到的欣喜;間接引述阿姨和男營業員的話,口語化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放老了”,“歡送”等詞,把書人格化,生動形象,自然地顯示出書店營業員的人文氣息(內心的温暖)。(4分)

9.【答案示例】“弟弟”是文中阿姨對“我”的稱呼,標題表達了對阿姨的懷念和感激之情;“那時”表明本文是回憶少年生活,表達了我對少年時代的懷想感念之情;同時暗含着對温暖人情的讚美之情。

10.【答案示例】結構上與開頭的“整整五年”這兩套書在書店那個位置沒有動,形成照應;“我”的納悶引起讀者猜想,這兩套書在特殊年代得以在書店陳列,可能是出自營業員阿姨的善意,可能是因為小店很小不引人注意,反而留存了更多的人文氣息;這樣的結尾使作品餘韻悠長;同時暗含了“我”對於在懵懂之中受到眷顧的感激。

11.【答案示例】示例一:

構思巧妙獨特。《星期三書店》中的老人得到了書店營業員的饋贈和關懷,與我得到書店阿姨關懷的經歷相類似;將這個故事穿插在“我”的回憶中,兩個故事虛實相映;豐富了作品內涵,使得“人文關懷”的主旨表現得更為廣闊而深刻;《星期三書店》是“我”現在常給兒童講的故事,又巧妙地表現出阿姨的温情關懷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得以傳承)。

示例二:

構思雖然巧妙,但是穿插較為生硬,有些影響故事的流暢性。《星期三書店》中的老人得到了書店營業員的饋贈和關懷,與我得到書店阿姨關懷的經歷相類似;將這個故事穿插在“我”的回憶中,兩個故事虛實相映,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作品內涵。但是兩個故事內容上比較雷同,刻意穿插進來,影響了主線的敍事流暢性,也沒有擴展更多的內涵,顯得比較刻意生硬。

(評分説明:構思特點2分,效果分析2分。示例二最多得3分。)

那時我是弟弟閲讀答案2

那時我是弟弟

梅子涵

那年書店的阿姨叫我弟弟,還在櫥架的角落裏給我留下了一本《月亮和六便士》。

我是在下鄉前兩天買下《靜靜的頓河》的。那四本一套的書,放在書店右面那個蠻高的櫥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總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兒。整整五年,它在那個位置上沒有動過,它的左邊是《月亮和六便士》,所以我既記住了肖洛霍夫,也記住了毛姆。

這是一個永遠安靜的小書店,在我上中學的路上,它的旁邊是糧店,每個月我都會跟着外祖母到這兒來買米,我揹回去。

我上了三年中學,可是卻在中學待了五年。後面的兩年不畢業,也不上課,有的同學待在家裏,有的在學校和馬路上閒逛。我是屬於閒逛的,這個很小的書店也是我閒逛的地方。加上上課的那三年,我也是常常逛進去,雖然並不總是買書,但是成為了習慣。這些年,我經常講那本法國的《星期三書店》給兒童們聽,講的`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進這個小書店。那本書裏的小女孩,每個星期三的下午都走進巴黎的一個小書店,坐在沙發上看漫畫,對面的沙發上也總是有一個老先生坐在那兒讀一本厚厚的歷史書。讀厚厚的歷史書的老人成為她童年的星期三情景。

我們那個時候的書店不開架,也沒有地方坐,我們是站在櫃枱的外面看櫥架上的書。我很想請營業員把《靜靜的頓河》拿下來給我看看,可是不好意思。因為我只是想翻一翻,沒有準備買。買這一套書要好幾塊錢,不是想買就可以買的。

讓別人拿下來給我看,可是又不買,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有一次,我還是看着櫥架上的《靜靜的頓河》的時候,女營業員突然一句話也沒有説,就取下了一本放在我面前,然後退後一步靠着櫥架,看着我,雖然沒有什麼笑容,但是目光和氣。她一定是記得我,看見我總是遠遠地看它。一個人,目光和氣地看着別人,可能比笑容滿面更令人安定。

我很意外,就急急忙忙地翻了一下書,記住了一個叫格里高利的人物名字,記住了哥薩克和文字裏的一點兒詞句感覺,那詞句感覺和家裏有的蘇聯小説《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不一樣,那時,都叫蘇聯小説,不叫俄羅斯小説。

可是我沒有買,不好意思地把書放回原處,説了聲“謝謝阿姨”,就趕緊走了。

《星期三書店》中的老先生每個星期三下午來,到書架前取下那本歷史書看,看得很緩慢。他已經很老了,沒有把書買下來,但是又希望讀完。這情景,不但看漫畫的小女孩看見,年輕的女營業員也看得清清楚楚。

再過兩天我就要下鄉了。媽媽給了我錢,讓我買所需要的日用品,還剩了一些錢,所以就又逛到這兒來了。

她正坐在那兒打毛衣。我説:“阿姨,我要買《靜靜的頓河》。”她立刻放下毛衣,站起來,把四本一起取下來,撣了撣書上的灰,放到我面前。我沒有翻看就付了錢,她用印着“新華書店”幾個字的紙攔腰把書包了一圈,遞給我,好像是對我,也好像是對站在另一邊的男營業員説,放在這裏幾年了,放也放老了,總算賣掉了。

男營業員説,正好你明天退休,你歡送它,它也歡送你。

他們就哈哈笑起來。

我看看她,心想,以後來就看不見她了。

我從書店走出來,回家去。聽見她在後面喊我:“弟弟!”上海的大人,尤其是女性的大人,喜歡喊男小孩“弟弟”。

我停下來,轉過身。她説:“弟弟,旁邊那本書,我幫你放在下面櫥裏了,在角落裏,你如果以後要買,就對他説,我也會跟他説的,只有一本,賣掉了就沒有了。”

“《靜靜的頓河》也沒有了,是嗎?”“沒有了,只有一套。”

放在下面櫥裏角落的就是《月亮和六便士》。

《星期三書店》裏,到了聖誕節前一天,老人又來看書,可是那書不在架子上了。他問年輕的女營業員:“是賣掉了,是嗎?”

營業員説:“是賣掉了。被人當作聖誕節禮物買走了。”然後她從下面的櫥裏取出一個包紮好的漂亮禮物,遞給老人,説:“爺爺,聖誕節快樂!”

她買下了那本歷史書送給老人。

阿姨是以另一種方式為我包紮好,藏在一個角落裏,心意都暖和,因為我在看《靜靜的頓河》的時候,也一直都看《月亮和六便士》。她看見了我的看。

下鄉的十年裏,度過着另外的生活感覺,竟然沒有想去買那本被藏在角落裏的書,後來等我想起這事,書店已經不在了。糧店也不在了。只有我的想起還在。

我一直納悶的是,在我們不上學的那個年代,蘇聯小説、英國小説,其實是不可以出現在書店的,但是它們怎麼一直在那兒呢?我搞不大懂。

(有刪改)

11.閲讀全文,根據作者對中學時書店經歷回憶和《星期三書店》情節的敍述,補寫相關的內容。(3分)

書店的經歷:我對櫥架高處的外國書充滿了嚮往——(1)___________——下鄉前我終於買了一套《靜靜的頓河》——(2)___________

《星期三書店》的情節:小女孩在書店總能遇到坐在沙發上看書的老人老先生在書店緩慢地閲讀歷史書——(3)_______________

12.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裏的問題。(4分)

(1)那四本一套的書,放在書店右面那個蠻高的櫥架上,我原因不明地看了它整整五年,原因不明地,總是目光就停在它那兒。(“原因不明地”在這裏間隔反覆,有什麼作用?)

(2)那詞句感覺和家裏有的蘇聯小説《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不一樣,那時,都叫蘇聯小説,不叫俄羅斯小説。(這句話看似多餘,能否刪掉?為什麼?)

13.文中的營業員阿姨是個怎樣的人?結合全文,説説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人。(5分)

答案

11.(1)營業員阿姨從櫥架取下《靜靜的頓河》讓我翻看 (2)營業員阿姨告訴我在櫥架角落給我留書的事情 (3)營業員自己購買歷史書作為禮物送給老先生

12.(1)起到強調的作用。強調少年對《靜靜的頓河》充滿了渴盼和好奇。

(2)不能刪掉。這句話交待了我對《靜靜的頓河》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之前我有過閲讀外國小説的經歷。同時,也暗示了時代背景。

13.第一問:營業員阿姨是一個和氣、善解人意的人。

第二問:營業員阿姨能體察到“我”當時的困窘,理解和尊重少年敏感的自尊心,幫助“我”滿足了看書的願望,這讓當時的“我”內心充滿暖意,及至成年後倍加感激和懷念(及至成年後,充滿温情地對待周圍的人)。

Tags:弟弟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