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孟子的選段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文化經典閲讀(12分)

孟子的選段閲讀答案

閲讀下面《孟子》選段,完成後面題目。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畋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小題1:下列關於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並不是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論點擺出來,而是巧妙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在談話中自然地轉換話題,借題發揮,從齊王好樂切入,歸結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B.本文寫國君是否與民同樂,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運用的是對比方式。兩段話在內容上是對立的,但語言上既有相對之句。C.本文用平實的語言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從正反兩面進行闡述,對齊宣王進行説教,用嚴密的論證使齊宣王接受自己的觀點。D.孟子抓住齊王的心理,因利勢導,借題發揮,轉換內容,把“好樂”與治國聯繫起來,引起齊王的興趣,緩和了談話的氣氛。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6分)

(1)(3分)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2)(3分)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小題3:(3分)孟子用了什麼方法來論證“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的觀點的?這體現了他什麼思想?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1)幾天後,孟子在覲見齊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語”、“諸”各1分,句子通順1分)(2)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樂”、“樂”各1分,句子通順1分)

小題3:本文就君王“獨樂樂”還是“與人樂樂”的問題進行論證,假設百姓對齊宣王演奏音樂和打獵的態度,通過對比的方法,(説出“對比”得1分)描繪出“與民同樂”和“不與民同樂”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闡明瞭要取得天下就必須得民心,(1分)“與民同樂”,這體現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説出“民本”得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本文雖是議論文,語言卻很生動形象,孟子在論述自己觀點時,完全沒有用枯燥的説教,而是通過兩幅圖畫,生動自然地得出結論。解答此類題時,閲讀一定要細緻,要在整體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項。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語”為動詞,解釋為“談論或告訴”,“諸”為兼詞,本句中相當於“之乎”;第二句中第一個“樂”為“欣賞音樂”,第二個“樂”為“快樂”。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第一問藉助第一小題C選項就可回答,分析時要結合具體內容展開,不能僅僅答出論證方法,還要分析論證過程;第二問體會“與百姓同樂”這一短語,就能體會出“民本”思想。

【參考譯文

莊暴進見孟子,説:“我被大王召見,大王告訴我(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

接着問道:“喜好音樂怎麼樣啊?”

孟子説,“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幾天後,孟子在覲見齊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子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齊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説:“我並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説,“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

齊王説:“能讓我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孟子説:“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齊王説:“不如與他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説:“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

齊王説:“不如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説,“請讓我給大王講講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説:‘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儀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説:‘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麼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

“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説:‘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華麗的旗幟,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説:‘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麼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於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

“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成就王業,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