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言默戒》古文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該説不説和不該説卻説,都會招致災禍,説話做事要適宜。

《言默戒》古文閲讀答案

作者楊時(1044—1130),字中立,南劍州將樂縣(屬今福建明溪)人。生於宋仁宗慶曆四年,卒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歲。(疑年錄作生於皇祐四年,卒於紹興五年,年八十三歲;宋史本傳不著卒於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從直齊書錄解題。)幼穎悟異常,能屬文。稍長,心經史。熙寧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進士第,調官不赴。學於程顥,顥死,又學於程頤。杜門不仕將十年。歷任州一級的司法、防禦推官、教授、通判等職,歷知劉陽、餘杭、蕭山三縣,多有惠政。高宗時,官 至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優遊林泉,以讀書講學為事。東南學者,推為“程學正宗。”朱熹、張栻的.學部,皆出於時。學者稱為龜山先生。卒諡文靖。時著有《龜山集》二十八卷,《文獻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篇《言默戒》閲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的參考和理解!

  言默戒

  楊時

鄰之人有雞夜嗚,惡其不祥,烹之。越數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日:

“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雞鳴能不祥於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嗚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後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

【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鳴 或:-

(2)皆足取禍也 取:_ 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夫雞鳴能不祥於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

3.作者為什麼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2分)

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3分)

【答案】

1.(1)有的 (2)招致

2.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

3.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

4.該説不説和不該説而説,都會招致災禍,説話做事要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