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試題

語文高考研讀試卷的方法

欄目: 試題 / 發佈於: / 人氣:3.25W

高考語文衝刺:研讀試卷看題型 部分考生認為“語文靠平時積累,是慢功夫”,語言素養當然不是一日之功,但如果單從應試的角度看,研究答題規律,彌補知識漏洞很有必要,最後一個月的衝刺複習對語文高考成績的提升還有很大空間,考生千萬不要錯失良機。

語文高考研讀試卷的方法

1、研讀高考試卷 熟悉題型

今年是我省新課程標準試驗高考的第二年,語文高考大綱完全承襲了20xx年的考綱,語文高考題型不會有明顯變化。在題型方面,主觀試題比重的增加依然是主流趨勢,文字表述題佔到整個試卷的五分之四。尤其加大了古文翻譯、古代詩歌鑑賞和文學類文本閲讀、實用類文本閲讀的考查力度。高三考生在最後的複習備考階段,有必要將20xx年新課標版高考試題及提前進入課改實驗的海南、寧夏近3年的高考試題認真研讀,熟悉題型及命題思路。

2、彙總模擬試題 找出薄弱環節

最後複習階段,必須提高複習的效率,根據自身的學習狀況量身打造一套學習計劃。

考生可以將一年來的月考、模擬試題彙總,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和提升空間較大的環節。對於實在力不從心的難點不妨適當放棄,而對於經常出錯但能力水平也能夠答對的部分則應重點加強。

3、進行一次系統知識梳理

語文試題按能力要求可以粗略分為記憶層次、規律層次、語感層次。提升空間較大的一般出現在前兩個層次。記憶層次試題,比如成語辨析,文言詞彙、古詩文默寫等,在臨考前可以最大限度地突擊複習。

在最後複習階段,還應該進行一次系統知識梳理,彌補知識漏洞。例如考綱中明確規定的18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6種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首先要做到爛熟於心,才有可能活學活用。

4、爭取所有題型基礎部分不失分

語感層次試題是語文試題中的難點。比如一部分較難的語言運用,寫作中關於文章文采方面的要求等。語言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這是需要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感悟的,也正是這一部分讓人產生了“語文是慢功夫”的理解,實際上這一部分在語文試題中影響的分數並不多,也可以用規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所以語文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同學不妨做適當捨棄。

考生應該明確爭取所有題型基礎部分得分。比如一道仿句題,可能寫得不是很優美,但題目中關於句式、修辭、邏輯等方面的要求要爭取一點不差地做到。

5、看歷年高考真題答案

高考前一個月,觸類旁通地複習會事半功倍。比如歷年高考真題的參考答案,模擬考試中同學寫出的優秀作文,都是可借鑑和參考的最佳資源。

所有的語文試題都是考查聽説讀寫的能力,通過筆試的形式無外乎讀和寫,同時讀和寫又是密不可分的,只要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增強了,不管什麼題型都不在話下。比方説,一道有關廣州亞運會會徽的語言排序題,順序調整後為:①以柔美上升的'線條。②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③構圖以抽象和具象相合。④靈動、飄逸中不失穩重。⑤象徵着亞運會的聖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⑥既體現了廣州的城市象徵,又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願望,並且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

這道題雖然主要考查學生組織語言的邏輯思維,但同時“先形象,再意境,後情感”的套路適用於很多閲讀鑑賞類試題。

6、病句辨析等題型要各個擊破

規律層次試題佔語文試題的絕大部分。比如病句辨析,詩詞鑑賞,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閲讀等。由於這類題規律性較強,給複習提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建議考生穩紮穩打,各個擊破,要做一道有一道的收益,做一道有一道的效率。

7、學會靠語境判斷文言文實詞

文言文是許多考生學習的難點,解決文言文實詞問題一方面依靠學習過程中積累的詞彙量,另一方面依靠對語境的判斷。在記憶量不可能太大的情況下,後者顯得更為重要。

以我省考的新課標卷文言文題為例,考查文言實詞的選擇題中3個選項是在初高中文言課文裏見過的:“猝遇賊數千,雲翼太祖”中的“翼”為“保護”之意,“徇鎮江、丹陽、丹徒、金壇”中的“徇”為“掠取”之意,“賊非吾主敵,盍趣降”中的“趣”通“促”為“馬上、迅速”之意(題中解釋成“歸順”,故錯誤),這3個實詞和“常以身翼蔽高祖” 、“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薊以東”、“ 趣趙兵亟入關” 中的解釋是完全一致的。

8、文言文翻譯應確立採分點意識

文言文的翻譯應該確立採分點意識,以第一道翻譯題為例,從“賊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漲,緣舟尾攀堞而上”一句中,應該注意“以”、“ 緣”、“ 堞”等詞彙和現代漢語差距較大,應該是採分的重點。重點攻克採分點,有利於對全句句意的把握,也對成績起決定作用。

9、古代詩歌閲讀要把握重要意象

古代的詩歌浩如煙海,但作為高考詩歌鑑賞題,無外乎從“景”(基本內容)“情”(思想情感)“法”(藝術技巧)3個方面設問。備考時需要對常見的詩歌內容分類、常見的藝術手法有一個基本瞭解。

閲讀詩歌時,要關注詩歌的題目、詩序、註釋、作者,確切把握詩歌中重要意象,將詩句意思連綴整合。遇到不甚明瞭的意象,要根據相關意象推斷。

此外,古詩鑑賞題的參考答案一般都有嚴格的規範,掌握這些規範是得分的必要保障,要防止“讀對了答不對”的情況發生。比如描述詩中描繪的畫面應該用“時間+地點+意境+具體意象”的模式,賞析詩句用“翻譯詩句大意+藝術手法+思想感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