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關鍵字詞;

2、理解文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3、比較閲讀同類“宴序”文章,理解本序與古人作的“宴序”一類文章的不同之處,領悟李白飄逸瀟灑、豪情縱情的詩意。

教學重點:通過文章理解,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同類文章,領悟李白獨特的文情詩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朗讀李白《將進酒》。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於是乎借酒抒情,揮灑個淋漓盡致。飲酒賦詩,自古是文人一大樂事。這篇散文,洋溢着詩情畫意,像一首優美的詩,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明代大畫家仇英還把它轉化為視覺形象,繪成圖畫,流傳至今。

二、破題

題目《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言,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是由人(省略)、時、事、地四者組成的句子,説明這是一件事;第二部分的“序”,説的是這篇文章的體裁。

看題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內容:李白於某個春夜在桃李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體常識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詩序。

四、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五、自讀,重點字詞梳理

六、比較閲讀。文章最後四句,《古文觀止》的編者説:“末數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遊者迥別。”請結合所給課外閲讀材料,談談李白的文章與同類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體字所表達的情感

《金谷詩序》:“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情調很悲涼;

《蘭亭集序》前文雖説“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結尾卻“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發出“悲夫”的慨歎;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樂與時去,悲亦系之”,與王羲之序如出一轍;

《遊斜川詩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調子是低沉的。

最近學過的《滕王閣序》“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興盡悲來”的情緒轉換,開始寫樂,繼而寫悲,成了一個套子。李白同樣寫遊宴,卻完全擺脱了“既喜而復悲”的陳套,給人以樂觀情緒的感染。全文充滿着春天的生機,洋溢着健康的歡樂,意境高雅,格調明朗,雖有“浮生若夢”一句,但不會因這一句而生出消極情緒。

七、簡單探討作者性格與文風

李白性格豪放不羈,他的思想駁雜而矛盾。在儒家“達則兼濟”的思想影響下,李白有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抱負;在道家思想影響下,他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莊子思想的鮮明印記。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都統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輔時濟世,建功立業,然後嘯傲山林,浪跡五湖,全身遠禍。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利用課本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

2、反覆誦讀,體會作者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以及藴含的詩人情懷。

3、深入賞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藝術魅力。

【重點、難點】

1、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感受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着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剛剛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學都去過吧!桃花盛開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賞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開滿桃花的庭院中大宴賓客。今天讓我們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的這一次“夜宴”詩情。請大家把賞析課本翻到110頁。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朗讀錄音。

2.請大家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讀好,還必須更深入地瞭解文章的內容,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對照課文註釋翻譯課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來,跟同學討論解決。如果還有疑問我們就共同探討。下面按照這樣的步驟:分組——討論——質疑釋疑——提問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倫之樂事(序,通“敍”)

②古今異義: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羣季俊秀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③詞類活用: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動詞作名詞,詩歌)、幽賞未已(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緻)

4.文言句式

①判斷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②狀語後置:陽春召我以煙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②羣季俊秀,皆為惠連。

③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三、賞析課文

1. 解題:課文的字詞義大家都沒什麼問題了,下面我們來具體欣賞詩文。先從題目入手,題目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信息呢?

題目信息:① 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②文體:序。看題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內容: 某個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園宴遊,併為之作序。

2.如果僅僅只是給大家這樣一個題目讓大家去猜測詩文內容的話,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①為什麼宴遊?(原因)②這是一羣怎樣的人物?③在宴會上會做些什麼?(過程)④宴會氣氛如何?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3.下面我們還是按照前面的分組,自主討論這些問題,每個組一個問題。五分鐘後請每組派代表來發表你們研討的結果。注意:你們每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內容,要結合課文內容來分析。(好的,大家從文章中找答案然後自己歸納)

①為什麼宴遊?(原因)為什麼要舉行這次夜間的宴會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説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陰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臨時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來去匆匆的,所以轉瞬即逝。這樣寫的用意説明光陰易逝,人生莫測這一道理。

⑵既然光陰易逝,人生莫測,古人是怎樣做的?

他們異常珍視生命,愛惜時間,秉燭夜遊,及時行樂。

⑶白天滿可以“宴”,為什麼要夜“宴”呢?

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珍惜生命,愛惜時間,夜間都不肯放過。不僅如此,“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用一個表示進層關係的連詞“況”承接上文,進一步回答: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天,陽春用她的煙景,大塊以她的文章召喚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

⑷看來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陣温暖,眼前呈現一片紅豔(陽春)。春天地氣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瀰漫在空氣中的裊裊輕煙籠罩,分外迷人(煙景)。

②這是一羣怎樣的人物?

“羣集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善書畫,作者便説“羣集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説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他們在宴會上做些什麼呢?

賞美景——陽春煙景、大塊文章、桃花園

序天倫——享受天倫之樂,而且相會於流芳溢彩的桃花園中,真是百倍歡樂。

高談轉清——賞的對象那麼優美,所以賞是幽賞;談的內容那麼歡樂,所以談是高談。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飲酒賦詩——“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於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字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

④宴會氣氛如何?作者有怎樣的感受?文章中有沒有表現作者情緒的詞語?(“敍天倫之樂事”)“樂”字與前文哪個詞相照應?具體意思是一樣的嗎?(與“為歡幾何”中的“歡”照應,賦予了特定具體的內容)詩人李白與堂弟們在桃花園夜宴,究竟有哪些可樂之事?

一樂:春景秀美,風光旖旎。

二樂:兄慈弟恭,盡享天倫。

三樂:各具才情,幽賞高談。

四樂:佳詠伸懷,縱興釋懷。

在桃李芬芳的季節,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遊於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鬥,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與宇宙的關係,發出了“浮生若夢”的慨歎,再轉到 “秉燭夜遊”,用意是什麼?為什麼雖有“浮生若夢”的慨歎,讀起來卻並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來先行議論,從感慨人生短暫,世事如夢起筆,説出夜宴的第一條緣由。可是接下來並不是沿着這個調子去進一步抒發悲觀、低沉的情緒,而是筆鋒一轉,説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燭夜遊”去追尋人生的歡樂。援用“秉燭夜遊”,他所表達的首先是一種珍惜時間,摯愛生活的情感,同時也流露了他當時仕途不達的鬱悶和世事難料的迷惘,並不是醉生夢死地一味追求宴飲享樂,這從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寫春天風光之美麗誘人,從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園的另一個緣由,並極自然地過渡到記敍與從弟共敍“天倫之樂事”。可見開頭的一番筆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鋪陳,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後面的諸多內容。當然,這由感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到轉而去記“樂事”抒“雅懷”的變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詩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曠達、灑脱的性格特點。

2.將本文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進行比較,説説魏晉人與唐人生命觀和精神氣質的異同,體會李白開朗樂觀的性格,對自然、對友情、對生活的珍愛,和縱筆揮灑的才氣。

《蘭亭集序》和《桃花園序》同是記敍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光,同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但由於時代環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時過境遷之後,遊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暫短的,必然“終期於盡”,所以發出了 “豈不痛哉”“悲夫”的慨歎。

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遊”。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並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高亢明朗,情調自是不同。

五、讀背課文

六、課堂小結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背誦全文。

2、疏通文意,品味鮮活優美的語言。

3、理解“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流露的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言知識,鑑賞優美語言。

2、理解李白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春天,即使是料峭的初春,也擋不住綠意染枝頭、紅蕊吐芬芳,再加上鳥鳴悠悠、細雨濛濛,大自然正展開一幅如詩的畫卷,撩撥着我們的心絃。陽春三月,今人遠行、踏青,將自己融進美好的春光,那古人呢?尤其是有着浪漫情懷、狂放不羈的李白會如何面對這美好的春光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去了解李白在這融融春夜裏的情懷。

二、解題:

春夜——時間 宴——事件 從弟——人物 桃花園——地點

序——文體,宴集序。

題意:李白為在某個春日的夜晚在桃花園宴請自己的堂弟們寫的一篇序文。

三、瞭解作者、背景及相關常識

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李白,看《學案導學》。

四、整體感知,掃清字詞障礙,積累文言知識

1、找一學生讀文本,教師糾正字音。

秉燭夜遊(bng)

瓊筵(yán) 羽觴(shng)

2、聽課文錄音,再讀文本。

3、完成文言知識練習,積累文言知識(見《學案導學》)

4、齊讀文本,思考文章思路

五、理清文章思路

1、討論:李白為何要在春夜宴請從弟?

明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美景在前

“序天倫之樂事” ——共享天倫

2、討論:此次夜宴快樂嗎?有哪些樂事?

明確:“羣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人美之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交流之樂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景美之樂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酣飲賦詩之樂

3、小結:本文思路——

夜宴的緣由

夜宴的樂事

六、賞析美句

1、“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2、“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學生寫成賞析性文字,教師引導、點撥,指點賞析詩句的方法。

七、探討主題,理解情感

1、李白用如此美的語言講述夜宴的快樂,表達了什麼感情?

明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對親情的珍視。

2、如何理解“浮生若夢”?

明確:正因為“浮生若夢”,才讓作者效法古人“秉燭夜遊”,去追尋人生的歡樂,以此表達珍惜時間、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從“為歡幾何”到“樂事抒懷”也正體現出李白對待人生的曠達與灑脱。(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並舉杯暢飲,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八、拓展延伸

結合杜甫《春日憶李白》和余光中《尋李白》及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歌,説説“我心中的李白”。形成文字,100字左右,要求語言生動流暢、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逆旅、陽春、煙景、大塊、文章”等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瞭解有關“序”這種文體的基本常識。

2.背誦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結合作者的經歷與性格特點來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李白對人生的感悟,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積極進取的熱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主旨,深入體會作者在本文中所抒寫的對生活與生命的感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自學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並標記讀音。

②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③讀懂意,知道一些詞語在句中的意義,並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同學們都記得這首詩吧,這是一首幾乎與我們記憶的起點並存的詩歌,難怪人們説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當我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便與一位偉大的詩人結下不解之緣,他就是——李白。

哪位同學能説一説你所瞭解的李白?(學生可暢所欲言,包括李白的自然情況、生平、作品、性格等均可。)

同學們也許更多地瞭解寫詩的李白,其實李白的文章也絕不遜色,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李白的一篇名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二、疏通文義,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幻燈提示重點字音。如“夫、慚、瓊、筵、觴”等。

2.學生自讀課文兩遍,齊讀兩遍。

3.對照註釋,藉助字典,小組成員間合作,嘗試疏通文義。

4.按小組順序,每人一句,疏通文義,有疑義之處互相補充修正,教師適時引導,強調重點實詞,師生共同完成對文章基本內容的理解。

5.齊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聯繫本文題目,你認為本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本文主要記敍了李白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於桃花園內,宴請從弟們的情景。

點撥:唐代風氣喜聯宗,凡同姓即結為兄弟叔侄等,所謂從弟未必真有血緣關係。

2.課文交代了此次宴會的哪些方面?

時間、地點、參加宴會的人、宴會上的活動(賞美景、高興地暢談、美好的筵席、飲酒、賦詩以及罰酒的規則等)。

3.在這次宴會上作者心情如何?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無比的暢快!陽春、煙景、樂事、俊秀、幽賞、瓊筵、醉月、雅懷。

追問:在這些詞語中,最能揭示作者暢快原因的詞是哪個?

雅懷。此宴之樂不在於吃喝,而在於興之雅,情之幽。“羣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赴宴之人雅;“陽春”“夜宴”,情致之雅;“桃花之芳園”,環境之雅。

4.“懷”是指思想感情,李白本文之情僅在於樂嗎?齊讀開篇三句,説一説,本文為什麼沒有直接以描寫宴會開篇,起筆這三句與此次宴會有什麼關係?

開篇三句從大處落筆,強調的是時間流逝之快,生命極其短暫。古人尚知秉燭夜遊,何況我們呢?於是有了此次夜晚設宴,之所以夜宴,恰是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開篇三句是此次夜宴的原因。

四、體會文章主旨。

春夜設宴,源於“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悟,你怎樣評價李白的這種人生感悟?

可以給點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但一定要有理有據,教師要做好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穿插自己的理解,供學生參考。

本文大概作於開元二十一年,社會背景是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社會大環境大體上應是比較清明的。當時的李白大概33歲左右,仕途上雖然並不順意,但是對自己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從李白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熱烈的人生之戀,“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的寫照。另外,李白具有英風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鬥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讚,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

因此,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是世俗的及時行樂,這其中雖然有淡淡的哀愁,但這也許是一種“逝者如斯”般的渺小生命面對博大自然時的自然感慨,這裏的潛台詞應是“不捨晝夜”般的對生命與人生的珍惜,抓緊時間享受美好人生,是對生命與生活的一種熱愛與執著,這也應是全文的主旨。

學生帶着對課文的理解,齊讀課文。

五、小結,交代文體知識。

本文語言精練,以駢句為主,讀來朗朗上口,表面似乎是在寫“春夜宴從弟桃花園”,而實際上是由記敍此次夜宴表達着自己的人生感慨,看似敍事,實則傳情,這便形成了“序”。這是一種文章體裁,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閲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如《蘭亭集序》。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讚許之辭,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如《送東陽馬生序》。後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後公推一人作的序。本文就是一篇宴集序的佳作。

六、作業。

1.默寫課文。

2.摘抄3—5則古人關於時光流逝,生命短暫的人生感慨的詩句或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