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班主任的筆重如千斤 學生檔案背後不客觀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77W

 

班主任的筆重如千斤 學生檔案背後不客觀

中國青年報     2001-11-12     李明順 

 

筆者上學的時候,一直不明白學校記錄檔案是怎樣的流程,檔案需要經過哪些人之手,以及上面究竟寫了哪些內容。11月7日《青年話題》版一位叫葉志山的老師給出了一些脈絡,在文中,葉老師説自己“多年擔任高中畢業班班主任”,並且“對如何填寫畢業生檔案瞭如指掌”。葉老師訴説了自己作為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審查”下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如實填寫評語而“感到良心上説不過去”。 

筆者為葉老師的真誠叫好,他本想以個人對學生最客觀的認識來描述學生在校的情況,但在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不得不粉飾一些有缺點的學生。 

我們都明白,不管多麼努力做到客觀,檔案裏所記錄的他人評價也只能是一個人主觀的認識內容。所謂“世界上沒有兩雙同樣的眼睛”,這正説明了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會包含自己的看法。在千千萬萬的老師中間,用質疑的眼光審視一下,是否每個老師都那麼認真負責?同樣,按照葉老師在文章中描述的那樣,既然檔案可以刻意去褒獎一個人,那麼必然也能故意去貶低一個人。假如檔案真的.對一個人的升學那麼重要的話,要是哪個老師稍稍筆頭一歪,某位學生的命運不是將毀於一旦了麼? 

大學檔案亦如此。而且按規定,個人是不允許查看自己的檔案。檔案真就不能“透明”一點嗎?雖然現在社會經濟已經市場化,但大多數單位在錄用員工時需要察看個人的檔案材料以做參照。這無疑説明檔案還存在着某種實用價值,而這種價值的獲得,多少存在人為的不穩定因素,方式也是祕密而非公開的。在不透明的情況下,檔案評價的公正性恐怕也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督。 

對於學生檔案而言,筆者更覺得這一形式本身就存在着許多漏洞。在以法律為行為準則的國家裏,不透明的檔案對一個人的評判功能是令人擔心的。因為法律的判斷尺度是普遍的、公開的、客觀的;而檔案的判斷尺度則是個別的、祕密的、主觀的。因此,法律對於一個人的不公正,是有程序得到救濟的;而檔案對於一個人的不公正,是沒有程序得到救濟的。學校擁有對學生主觀評價的控制權,就可以基於此形成對學生心理上的脅迫。這一點也是可以被證明的,筆者就曾經聽到過某些學校領導揚言:“你們不要跟我做對,你們的檔案都在我手裏呢!” 

所以,筆者覺得,檔案背後有人治的陰影,它過分地運用道德評估來評價個體行為。同時,它又具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可能使部分人利用其間的漏洞來濫用權力,甚至搞腐敗。這與當今的法治精神是違背的。